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故事片一直是中國電影功力最深厚的一支源流。上世紀80年代,【鄰居】、【見習律師】、【血,總是熱的】等影片都表現了對變革現實的關註以及電影創作者直面現實的勇氣。電影【人到中年】根據諶容同名小說改編,原載於1980年第1期【收獲】。導演孫羽看完後非常想拍這個戲,當和作者諶容聯系時,得知西影廠已經有人表示也想拍【人到中年】,但是西影廠的領導不同意,孫羽就趕緊跟長影的領導表示要把這個本子拿下來,諶容只要求一點 "絕對不許改變這個戲的主題",而孫羽的態度也很明確 "就是看中了這個主題,要是改了,還不要這個劇本了",雙方一拍即合,準備投拍。
1981年底,管理部門審查長影準備投拍的幾部戲的劇本,結果拿掉了四個戲,【人到中年】首當其沖,直到1982年年底,影片才完成送審。但在1983年1月3日,又接到上面通知暫不印拷貝。原因是有人反映這部片子有明顯政治問題,沒有體現黨對知識分子的關心,會影響黨的形象。後來有關領導聽說此事,調看了影片,不但沒有要求禁映此片,還特別批示應該下決心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包括落實他們的待遇問題,並特別指出【人到中年】值得一看。
這部電影與其說是在書寫人生的無奈,不如說是表現了幾個理想主義者如何向現實的屈服。陸文婷敗給了官僚體制和自己「孱弱」的身體,傅家傑則是向這個拖累了他的家庭低頭。出國的那一對夫妻則是徹底的灰心失望渴望重頭來過。說他們是理想主義者是由於那場出國前的長談,那是一個不可或缺精致的段落。那個年代人們思維的純潔和理想的熱忱,僅僅是屬於那個年代的一種表達方式。
70年代末期,改革開放待興,那是一個被稱為充滿理想、積極上進、熱情高漲的時代。那個時代經常有熱烈的「全國大討論」,那個時代的公理、正義和道德評判被提到一個現在都值得我們緬懷的高度。影片中陸文婷著墨最多也最為豐滿,傅家傑這個角色尚有性格的立體造型,演員的表演在這個年代看來稍顯誇張,不過潘虹和達式常的人物拿捏都很準確,尤其潘虹的一臉倦容真是經典,用上「風華絕代」也不為過,那種千百萬知識分子代言人的形象,哪裏是能隨意就能做到的。而達式常以及其他演員都很準確地完成了他們符號化的性格表達。那個「馬列主義老太太」很有趣。影片的時間線也比較大膽地采用了「相框套裝」的格式,以閃回情節為主。只是結尾處理的感覺不太理想,不如就定在終於醒過來的陸文婷那疲憊的一笑上,留出空白,效果反倒更好。
【人到中年】獲1983年第3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3年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