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為了完成這部電影,他賣掉了所有房產

2024-09-28電影

「30°13'44.42"N 122°45'31.14"E」

這是熱映電影【裏斯本丸沈沒】中事件發生的座標,它對應著浙江省舟山東極島海域。在這裏, 日本武裝運輸船裏斯本丸連同828名被俘士兵的生命,在海底沈寂了82年。

這是一段幾乎被世界遺忘的歷史。偶然聽聞這個故事後, 方勵用了8年時間,砸鍋賣鐵、傾盡所有去打撈背後的真相,並在70歲這年將真相放到了大銀幕 ,講述那段殘酷的過往和一個個關於悲歡離合的故事。影片中, 有日軍的殘忍和暴虐,有盟軍戰俘的無助和勇敢,更有中國漁民的大愛和無私……

方勵

那麽,裏斯本丸上究竟發生了什麽?埋藏於海底的真相如何被還原?導演方勵接受央視新聞記者專訪,與大家分享背後的故事↓

他找到沈船和人證

「搶救」這段被遺忘的歷史

十年前,方勵無意中聽到舟山東極島漁民講述裏斯本丸沈船的故事。他當時心頭一震, 這段歷史不僅關聯著1800多個家庭,背後更關乎人性, 尤其是東極島的漁民迎著日軍的槍口救起素不相識的盟軍戰俘,這種勇敢與善良,超越國界與時光。‍‍‍‍‍‍‍‍‍‍

但這件事卻幾乎無人知曉,裏斯本丸沈入海底後,它的蹤跡也一直未被發現。作為中國電影人,同時在地球科學、海洋科學領域深耕41年的方勵,決定去打撈這段歷史。

2016年,方勵帶隊在東極島周邊海域進行搜尋,但一連數日一無所獲。無奈之下,他將搜尋範圍往外擴充套件了400公裏,終於透過聲吶找到一艘沈船。第二年,經過聲吶成像的精細比對,他確認那就是裏斯本丸。

「我們停止作業準備撤離的時候,海上很安靜, 我突然意識到,在我腳下30多米的地方,有800多個來自異國他鄉的年輕生命被埋葬,他們幾乎被全世界遺忘了。」

那是 1942年9月底,載著1816名盟軍戰俘的日本武裝運輸船裏斯本丸,從中國香港前往日本。 日軍違反【日內瓦公約】,未在船上懸掛任何運送戰俘的標誌,行駛至浙江舟山東極島海域時,裏斯本丸被美軍潛艇發射的魚雷擊中。

船體開始傾斜下沈,船艙內的戰俘命懸一線,日軍不但不施救,反而在棄船時將艙門釘死,企圖把所有戰俘埋葬在這片海域。絕望中,戰俘撬開艙門奮力逃生,面對的卻是日本人指向自己的槍口。

828名盟軍戰俘因中彈或溺水遇難。危急關頭, 附近島上200多名舟山漁民迎著槍林彈雨,一次次劃舢板沖進大海,冒死救起了384名戰俘。

方勵希望這段歷史被更多人看見,也想為很多問題找到答案:裏斯本丸沈沒前,上千名的青年戰俘究竟遭遇了什麽?在如地獄一般的絕境中,他們如何相互支撐?善良的中國漁民,又是怎樣冒死伸出了援助的手?

那時候,方勵聽說, 裏斯本丸事件的親歷者僅剩兩人健在,一位是參與救援的舟山漁民林阿根老先生,還有一位是幸存的英軍老兵丹尼斯·莫利,兩人均已90多歲。

林阿根老人(中)

這讓他產生了急迫的使命感,意識到如果再不行動,沈船上的真相將永遠被淹沒。「不能再等了,人證就要沒有了,必須立即進行搶救式的采訪。我無數次告訴自己,不把這件事做成,我就是歷史的罪人,這段真相不能沈沒。」

他拜訪380多個戰俘後人

還原裏斯本丸的真相

2018年,方勵拜訪了林阿根老先生和幸存的英國老兵丹尼斯·莫利,還找到了幾位戰俘後人。交流中,他被太多情感濃烈的故事觸動,「這是永遠也編不出來的素材」。

親歷者丹尼斯·莫利(左)

方勵心裏清楚拍電影的難度有多大,資金壓力、制作難度都將遠超預期。為了完成這部電影,方勵賣掉了所有房產。但他覺得,這件事情的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這個故事如果搬上大銀幕,對那些被遺忘的人,被遺忘的家庭,都是一個撫慰。」

就這樣,方勵開始尋找更多相關家庭,他斥巨資在英國三家主流報紙上一連打了兩個月的廣告,還去一家電台做了直播采訪。主持人問他,是什麽讓一小群中國人跑到英國鋪天蓋地打廣告?方勵回答:「很簡單,因為這段歷史發生在中國,而且中國人是救人者,是目擊證人。」

這些報道很快有了成效, 380多個盟軍戰俘的後人聯系到了方勵,其中有人在得到沈船的座標後特別激動,給全家人打去了電話:「我們終於找到了爺爺!」 他們還找到另外一位親歷者——98歲的英國老兵威廉·班尼菲爾德,當時生活在加拿大。

親歷者威廉·班尼菲爾德

方勵走進這些家庭,用他們的回憶和講述拼起戰爭陰影下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

方勵采訪盟軍戰俘後人

這是一段殘酷的歷史。裏斯本丸被魚雷擊中後,日軍將戰俘所在船艙的艙門釘死,這裏人擠人,氧氣少得燃不起一根火柴。當他們想辦法撬開艙門, 第一批沖出去的人幾乎全被射殺,他們跳入海中求生,依然逃不開武器的掃射。

方勵在戰俘們的遭遇中,也讀出了溫情。有人明明逃出了船艙,卻又折返去安慰困在艙底的傷員和病員;有人看到卡在舷窗的戰友被海水淹沒,紮進水裏緊緊握住他的手進行最後的告別;有人在生命接近終點時,叮囑友人回到英國後一定要轉告自己的妻子:「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回家和她團聚了……」

更令方勵感動的是中國漁民的反應。他們發現異常後,不顧危險全員出動,劃著小舢板在槍林彈雨中往返,最多時一個舢板上坐了10個人。

384名戰俘就這樣被救上了岸,並被安置在廟裏。那時,漁民們生活艱苦,但還是把家裏的衣服、口糧都拿了出來,甚至撕了床單給戰俘們當衣服。

林阿根老人回憶救人經過

中國漁民的參與,讓日軍的暴行有了目擊者,顧慮之下,他們逐漸停止了射擊,並開始協助落水戰俘登船。 從這個意義上講,被中國漁民救下的戰俘,遠遠超過384人。

他抓住「歷史的尾巴」

完成了人生最 要的事

目前,紀錄電影【裏斯本丸沈沒】已上映,但與其高口碑相對的,是並不理想的票房。有網友稱:「這是一部除了票房不好什麽都好的電影。」

這是方勵第一次作為導演完成的電影,他自己上陣,「摸著石頭過河」。至於成本能收回來多少,並不會對他造成困擾。「票房高一點能幫我還債更好,還不了也沒關系。我還活著,錢可以再掙。」

在方勵看來,他已經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他「搶回」了歷史,幫1816個盟軍戰俘的家庭、255個中國漁民的家庭,還原了他們的先輩經歷了什麽,為歷史「填了一個空」, 也讓觀眾在冷冰冰的遇難數位背後,讀到了有血有肉的「人」的故事。

他慶幸自己「抓住了歷史的尾巴」,但這也是他的遺憾—— 三位僅存的親歷者,沒能等到電影上映。 2020年7月,林阿根老人離世。當年,兩位英國老兵也永遠離開了。

「我希望透過這部電影,讓更多人記住那些先輩的善舉,了解那些在苦難中依舊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瞬間。每一位觀眾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將故事一代又一代傳遞下去。」

盡管已經70歲,方勵並不打算停止「折騰」。在與戰俘後人交談過程中,他建立起了龐大的素材庫,其中被電影收納的不足20%。他想將那些沒有出現在大銀幕的故事,繼續講給大家聽。

他希望透過這些作品告訴大家:要珍惜當下的和平,珍惜自己的親人和所愛。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