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我的阿勒泰】人生之幸,在於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2024-06-18電影

近期,阿勒泰火了,旅遊人數節節攀升,這一切都源於【我的阿勒泰】這部電視劇的播出。

點贊最高的評論寫著:「這部電視劇治愈了我們的心靈。」有的觀眾沈醉在蒼茫牧場的巍峨景觀中,有的觀眾沈迷於巴太純真狂放的氣質,說:「我要是住在阿勒泰就好了!」

然而,阿勒泰純凈、永恒、壯麗的綠色牧場之下,掩映的是貧窮的生活、匱乏的物質以及在大環境下對女性的限制與壓迫。知道了這些,想去阿勒泰的你,還想在阿勒泰定居嗎?

生活艱苦、老公要命

電視劇裏的藏地生活,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潔白的羊群,騎著馬放羊放牛的野性少年,再加上異域的裝飾與特色美食。這樣的拍攝,將藏地生活中原始、淩冽的一面掩藏了,呈現給觀眾的是草原生活美化後的旅遊宣傳片。

假如有觀眾對藏地生活感興趣,可以上網搜尋一下真實的藏地生活。

每天清晨起床,放牛、放羊、騎摩托車到很遠的地方去打井水、用羊糞加固墻、做酥油、做糌粑、做酸奶、炸藏式油條、收集羊糞牛糞……很多生活在牧區的藏族同胞都這樣忙碌半生。

高原的紫外線讓她們的皮膚黝黑中透著紅,粗糙的手腳,時不時疼痛的關節,年紀輕輕就已經彎腰駝背,模樣也比同齡人大兩三歲。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忙碌都是由女人來完成的。

很多姑娘想嫁給一個像巴太這樣的老公,但是這樣的男人只能欣賞,不能靠近。

假如你嫁了,那麽以後的日子將會是這樣的:

男人是不會進廚房的,因為這是女人的事 ;

就算忙碌了一天哄完孩子剛剛躺下睡著,喝醉的男人帶著朋友回家,也必須起床端茶做飯,不然男人沒面子;

最要命的是家裏的活,必須是女人來做。

這一點,在【我的阿勒泰】中也有體現。

巴太不肯在哥哥去世後娶嫂子,他的嫂子托肯說:「你說了算嗎?這不是爸爸說了算……男人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我們女人要做飯、洗衣服,還要看孩子,想出去一趟都沒有時間。我跟你哥說過很多次,去小賣部給我買搓衣板,直到死也沒帶回來。」

甚至都不是女人喜歡的衣服飾品,僅僅是一塊用在家裏的搓衣板。

都市生活的人對「遠方」的歌頌一直沒有停過,但這樣的遠方,真的想要嗎?

更多的選擇、阿勒泰爆火的真正原因

前有【小森林】、【萬物生靈】這樣的治愈神劇,後有【我的阿勒泰】為生活在快節奏、高壓力的都市打工人提供美麗的遠方與幸福的治愈。

這樣的想象蔓延到作者李娟的身上。

最出名的是對李娟的這一段采訪,記者問李娟為什麽這麽年輕,李娟說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孩子、還沒結婚、人際關系簡單吧。

網友戲稱, 她是跳出三貸陷阱,不在五險之中。 三貸:車貸,房貸,傳宗接代;五險:工作壓力風險,婚姻風險,家庭矛盾糾紛險,生育風險,社交風險。

很多打工人羨慕: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狀態,如果我也能這樣就好了!

劇中的李文秀也是在處處碰壁、遭受生活的苦難後才去投奔母親的。簡而言之,這部劇的主題是「返鄉」。

故鄉是許多人心中的凈土,代表著安逸、舒適以及慢節奏的生活,返鄉類電視劇還有【去有風的地方】、【北京愛情故事】、【幸福到萬家】等,無一例外地描述了在大城市裏生活不順利的年輕人無從適應後放下的故事。

與此同時,鄉村振興等政策變化也引導著年輕人返鄉建設家園。

與其在大城市中痛苦拼搏,不如與自己和解,回家獲取那一份自然和閑適。

阿勒泰也好,大城市也罷,我們喜歡【我的阿勒泰】,不過是源自對那一份緩慢堅定地選擇,能夠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阿勒泰未必適合所有人,無論是鄉村、小鎮、城市,總有人哭泣,也總有人歡笑。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修行、一種治愈,只是有時候難免困頓喪失勇氣,但只需要一點時間,一點美好,一粥一飯也是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