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央一開播!8集苦情大劇來襲,請來馬伊琍於適,終於有劇追了

2024-05-01電影

又一個國劇大年。

開年剛四個月,爆劇接連出圈。

先是跨年的【繁花】拿下豆瓣8.7的高分,90年代上海商戰被拍明白了。

3月底播出的【追風者】,令諜戰劇再上高峰,豆瓣7.9分證明諜戰型別依然可以叫好叫座。

而趙麗穎的【與鳳行】,楊紫的【承歡記】則證明,無論劇集實際品質如何,僅憑頂流女星的個人號召力,已經足以制造國劇爆款。

開年的國劇盛景,是我沒有想到的。

而接下來,央八還有部懸疑劇【微暗之火】即將與大家見面,光是看預告片就尺度拉滿,黑馬氣質一覽無余。

而從這些國劇中,我們似乎能總結到兩個特點:

第一,央視依舊是主心骨。

以上提到的爆款,除了【與鳳行】在湖南衛視,基本都由央視包圓。

第二,是主打成熟型別。

這兩年的國劇爆款,基本已經被古偶、年代劇承包。而諜戰劇雖然受眾熱情高,破圈還是很難,相對古偶,觀眾要求也苛刻的多。

不過,容我不客氣地說一句,一方面是國劇捷報頻傳,資方和主創皆大歡喜;

另一方面國劇的長久生命力,卻在「爽點為上、套路優先」的風氣中逐漸迷失。

資本把電視劇當作牟利的工具,觀眾把劇集當成放松神經的「精神嗎啡」;

那個展現國劇史詩氣派的黃金時代,難見蹤影。

但還是有一些劇集,在市場的夾縫中不唯收視是圖,求真求美。

比如接下來我要介紹的這部,有望在5月7日開播的央視一套8集短劇,【我的阿勒泰】。

根據作家李娟的同名獲獎散文集改編,主演,有馬伊琍、周依然、於適、蔣明奇等。

說它短,因為集數,只有8集。

說它大,是因為劇集格局之大。

該劇,也是被選入坎城電視劇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中國迷你劇。

如果說一部【繁花】,讓我們看到了,原來年代商戰劇,也可以拍得好像一部30集的電影。

那這部【我的阿勒泰】,或許會徹底開啟,2024國劇短劇電影化、精品化的大門。

它能否像【繁花】一樣覆寫國劇美學,又會不會成為國劇黑馬,今天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01、如詩如夢的阿勒泰,仿佛一部散文詩,但也有暗流湧動,一場生死較量

【我的阿勒泰】被很多人認為,是一部不可能被改編成影視劇的散文集。

過去短劇最常見的型別,是懸疑劇。

就像迷霧劇場這樣的懸疑短劇,模式和型別相對統一,觀眾耳熟能詳。

但很難想象,用短劇去表現一部敘事舒緩,散文化風格明顯的作品,去展現作家李娟的北疆紀事和細膩心事。

回望這麽多年,似乎只有萬方編劇的【空鏡子】曾取得成功。

一句話,【我的阿勒泰】是不走尋常路。但這部劇的價值正在這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該劇講述了出生在阿勒泰的漢族姑娘李文秀(周依然飾),一心想去闖蕩大城市,大學畢業後一直想要在繁華都市追求自己的文學夢想,卻屢屢碰壁。

無奈之下,李文秀只能回到家鄉,和開小賣鋪的母親(馬伊琍飾)相依為命。後來,她結識了哈薩克少年巴太(於適飾),在他的帶領下,真正認識到了家鄉的魅力,也經歷了痛苦的成長。

劇情不復雜,但憑借三大看點,依舊僅靠預告,就牢牢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第一大看點,是美的如夢似幻的阿勒泰。

預告開始,就用影像,再現了作家李娟在散文中描繪的——阿勒泰。

「我在山頂上慢慢地走,高處總是風很大,吹得渾身空空蕩蕩。世界這麽大……但有時又會想到一些大於世界的事情,便忍不住落淚。」

「上面是天,深藍明凈;下面是草場,一碧萬頃;森林在右邊浩蕩,群山在左邊嶙峋;身邊的河流淙淙,奔淌不息;前面是山谷的盡頭,後面是山谷的另一個盡頭;

自己的馬,自己的牛羊,自己的駱駝,在不遠處靜默——還有比這個更美妙的酒席嗎?

所有人高談闊論,一陣又一陣的歌聲直沖雲霄,悠揚不息。再一聲一聲落地,一句一句嘆息。」

不難發現,劇集是完全電影化的質感,鏡頭下的阿勒泰,美的不像畫,而更像一場夢。

與其說這是一部劇集,不如說是導演用鏡頭,再現了李娟心裏的一幅畫,畫風是中國式的,分別對應國畫技法的「勾、皴、染、點」。

勾,是遠景寫意,空鏡留白,盡顯詩情畫意。

詩意的鏡頭下,一望無際的草原、成群結隊的牛羊、潔白如雲的氈房,還有阿勒泰細碎堅忍而又恬靜美好的生活,就這樣展現在觀眾眼前。

皴,是由點及面,深入生活肌理的美學質感。

這裏有戈壁雪山,有草原森林,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還有「遙遠的阿勒泰角落裏的一些寂靜、固執的美好」。

染,是此時無聲勝有聲,詩意無限。

草原的清晨,濕漉漉的水氣氤氳其間,如同一幅濃淡得宜的水墨風情畫,生成著草原的獨特氣質。

但阿勒泰的美,不只在於這些景色風物。

即便是最家常的牧羊畫面,馬伊琍飾演的牧民在夕陽下的甩頭,也都發散著生活的詩意。

點,物隨心動,人才是宏大水墨畫中的畫龍點睛。

比如平原上於適飾演的牧羊人騎著馬,驅趕羊群,或是抱著小羊羔和牧民賽馬,那意境悠長的鏡頭,每一幀都美得恰到好處。

風吹草低見牛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個預告片,已經為我們展現出,阿勒泰的美,看得人心曠神怡,如癡如醉。

第二大看點,是觸目驚心的草原較量。

劇集並不只是一幅草原風情畫。它有故事。

預告片中有一幕,是大片美好的牧地草原,被毀於一旦。

馬伊琍飾演的母親,驚恐地遮住了女兒的眼睛。

而蔣奇明的角色,更是滿臉鮮血。

引發這場現實沖突的,正是價值不菲的冬蟲夏草。

這部份改編的,應該就是李娟原著中的【木耳】篇:不斷在周邊淘金的「壞人」,因為金錢的驅使破壞了自然的草原。城裏人帶來的「商機」,和牧場原生態的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將是劇集的另一個重要看點。

我認為甚至不能排除,劇中主要角色,可能在這個部份,做出犧牲。

立意很深刻,沖突很現實,就看導演怎麽表現這場特殊的草原較量了。

第三大看點,是草原人的命運與選擇。

剝去詩情畫意的皮囊,【我的阿勒泰】有一個讓很多普通人共情的故事:

當草原遭遇現代文明的侵入,人的命運將會如何?

劇中有一句台詞令我印象深刻: 「我們大概是世界上最後一支純正的遊牧民族了,遊牧生活可能在下一代(這種生活方式)就要消失了」。

身處其中的青年人,於適飾演的男主巴太應該怎樣去面對,去適應現代的生活,同時保存古老的文化,這或許才是劇整合敗最大的關鍵。

比如巴太的父親要求他和哈薩克族女孩結合,不允許他和周依然飾演的漢族女子談戀愛,但大草原上最難抑制的,往往是人性。

總的來說,主創賦予了【我的阿勒泰】完整的故事線,在阿勒泰壯麗雪山、澄澈湖泊和如茵牧場的映襯下,有少男、少女的成長心事,淳樸母親的樂觀通達,有血淚交織的草原上的較量,也有人們命運的抉擇。

整部劇就像一首抒情詩,人與景融於一體,於無聲處見有聲。

草原上的舊事物,終究會被新事物埋沒。

某種意義上,這部劇集,也是把舊日的痕跡保留下來。為阿勒泰留下了歷史的存照。

02、馬伊琍坐鎮,於適周依然挑大梁,但我預感男二號,要火了!

【我的阿勒泰】改編自同名小說,原著就是故事品質最大的保障。

導演和編劇滕叢叢作為女性導演,【送我上青雲】曾提名多個獎項,導演風格有種女性的文藝與細膩,對於本劇來說,是個很好的選擇。

除了主創,本劇的卡司陣容並不豪華,甚至用了大量年輕演員,但劇集的演技含量,卻一點都不低。

說一下我最為關註的五位演員。

第一位,自然是於適。

他在預告片中太亮眼了。

其實從【封神】中的姬發,到【長空之王】裏的鄧放、【飛馳人生2】中的獨狼車手,於適過去挑大梁的時候不多。

但他的身材魁梧,長相硬朗,面部輪廓的線條感十足,俊朗又不失野性,天然適合劇中的角色。

當他一身民族裝扮騎著馬出場,披散的長發配上黝黑的面龐,甚至邊騎馬邊抱著小羊羔大笑,那種草原青年的粗獷和熱烈就全演出來了。

一個詞形容:對味兒。

還有場戲,是他往李文秀臉上塗上羊糞蛋蛋,女孩問給她臉上塗了什麽,於適一臉真摯地回答,那種少年的質樸感就撲面而來。

可以說,僅僅是預告片,於適已經展現出高度生活化的表演,不僅表演細膩接地氣,而且十分自然流暢。

這部劇也許不能帶給於適【封神】般的一鳴驚人,但很可能讓觀眾看到他身上更巨大的演技潛力。

我相信他的未來,會像阿勒泰的草原一樣寬闊綿長。

第二位,馬伊琍。

如果不看演員表,我真是打死都認不出這是【繁花】中嬌嗲嗲的視後馬伊琍。

其實馬伊琍是個從來不怕挑戰自己的女演員,但過去她最出彩的角色,往往是上海女人。

沒想到這次她搖身一變,成為草原上的母親。

不但妝造黝黑粗糙,有種獨特的韻味,更帶有一種飽經風霜的故事感,臉頰上一道淺淺的疤痕,似乎訴說著角色的往事。

如果年底她憑此角色拿到新的表演獎項提名,實在沒什麽好奇怪的。

第三位,蔣奇明。

【漫長的季節】中又狠厲又柔情的傅衛軍,讓觀眾看到了這位低調的實力派。

【哈爾濱一九四四】中,他飾演心機十足,陰狠狂躁的田小江,打從第一場體檢戲就讓觀眾過目不忘。

他應該是這屆年輕演員中不可多得的實力派,讓我想起演技百變的王驍。

這次他飾演高曉亮一角,應該是打著冬蟲夏草主義的原住民,有場戲是桀驁不馴高曉亮,在清晨的微光下遙望遠方,臉上沾染血跡,眼中帶著憂傷又帶著向往,張力十足。

我看好他再次憑這個角色,火遍全國。

第四位,周依然。

周依然是這幾年火起來的個性小花。

【涉過憤怒的海】中她承擔了不少大尺度戲份,演技發揮也出彩。

她是所謂的第二眼美女,演技自然,耐看。

這次她飾演女主李文秀,一頭短發,戴著圓圓的眼鏡,有青春活力,也有少女的清澈懵懂,草原被破壞那場戲,她喃喃自語,一定要這樣嗎?令人忍不住心痛。

不過她在本劇中的表現到底行不行,還得看正片中,她和於適的化學反應,夠不夠。

第五位,黃小娟。

國家一級演員黃小娟,給很多觀眾最深的印象,可能還是跟趙本山合演的小品,【相親】。

本劇中她飾演老一輩草原人,一臉安詳地坐在帳篷外,有種草原的恬淡與自然。

【我的阿勒泰】演員演技含量不低,雖有年輕演員,但講究的是演員跟角色的適配度,演員對了,劇才有看頭。

03、國產精品短劇,能靠央視力推再火一把嗎?

曾幾何時,短劇曾占據了國劇的半壁江山。

我說的是八十年代。

那會兒短劇還叫中篇電視劇,尤其是很多刑偵劇,10集左右篇幅,短小精悍,直入主題,根本沒那麽多又臭又長的戀愛戲,看起來十分過癮。

隨著【渴望】等年代劇,【雍正王朝】等歷史大劇的崛起,國劇才進入長劇時代。

其實照道理,長劇有長劇的好,短劇有短劇的強。

尤其是張黎、胡玫、孔笙他們的歷史劇、年代劇,不長,史詩感出不來,故事也不夠篇幅,只能用長劇。

雖然劇集長,但故事密度一點不輸現在的短劇,觀眾看50集還覺得不過癮。

問題是這些年,大量故事雷同、套路重復的古偶、現偶動輒也要拍幾十集,真正有故事含量的可能就幾集,除了粉絲,普通觀眾當然覺得長啊。

從這個意義上說,短劇的回歸,恰逢其時。

而央視,再次站在了國劇時代的潮頭。

大概,也只有央視一套有這個氣魄,在黃金時間,播出這樣一部文學性十足,不夠商業、沒有大尺寸,表面看賣點不足的迷你劇。

全劇一共8集,講述的卻是一場沈浸深邃的心靈史。這是國劇史上,從未有過的嘗試。

【我的阿勒泰】最難得的是既有陽春白雪,又不失世俗的人情味。

擺脫了劇情的懸浮和粗制濫造,劇集應該能讓觀眾驚嘆於它那高級的鏡頭語言。

如果看進去,應該能感受到原著動人的細節,立意的雋永。

觀眾真的不喜歡藝術性強的精品劇嗎?

觀眾只愛看談戀愛鬥小三的抓馬狗血劇?

但我相信央視的眼光,也相信觀眾的審美。

【我的阿勒泰】最美好的,是帶領觀眾,從曠闊無垠的大草原中,縱馬疆北,放歌蒼穹,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力量,獲得身心如意的自由自在。

大數據電視劇橫行的當下,國劇的本體之美越來越成為一個笑話。

但【我的阿勒泰】這種迷你劇的存在,支撐起國劇美學的風骨。

我希望這樣央視新劇能夠收獲更多人的觀眾,不要讓這樣的好劇沈得無聲無息。

也希望追劇的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阿勒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