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墨雨雲間】原來這才是薛懷遠裝瘋賣傻的真相

2024-06-12電影

薛懷遠並非真的癡傻。

關於這個可以從三點看出。

第一點被馮裕堂剜肉。

薛懷遠被誣陷的半年時間裏,馮裕堂幾乎每天都會折磨他,只要不死從來不會手軟。但這次卻不一樣,馮裕堂竟直接拿刀剜他的手指頭。雖然一時半會死不了,但錐心之痛也是常人難以忍受的,更何況他的身體本就搖搖欲墜。

他不知道姜梨是誰,但很明顯馮裕堂已經慌了。

一個人的性情可以大變,但長相騙不了人,別說馮裕堂會懷疑,他也清楚其中必有牽連。但他更清楚馮裕堂的目的是想試他到底是真傻假傻,畢竟親情難以掩飾。

其實這個時候的薛懷遠並不知道女兒是否活著,得到訊息肯定會激動,但他既然「癡傻」了半年,就不能表現的太冷漠,也不能表現的過於熱切,而一遍遍重復名字則是最不出錯的表現,所以,馮裕堂也被騙過去了,甚至不忌諱他在場聽到關於姜梨的更多訊息。

第二點是馮裕堂落敗押著薛懷遠當人質的時候,薛懷遠清楚是馮裕堂的死期到了。

當時的姜梨早已滿眼腥紅,薛懷遠走到面前的時候忍不住定睛看了一眼,但很快就轉開了,嘴裏依舊不斷喃呢著「阿貍」兩個字。

做了半輩子的縣令,他自然清楚這時候時局未定,並不是父女相認的最佳時間,而且最後時刻往往也是最考驗人的,弄不好就會前功盡棄。他不會在這個時候和姜梨相認,甚至明白這輩子都不能相認。

作為父親,譚寧願相見不相認,也寧願自己死,只要確認女兒好好活著就行。

還有一點是這個時候不管是馮裕堂,還是蕭蘅,都知道姜梨就是薛懷遠的女兒,不過馮裕堂知道蕭蘅一定會站在姜梨那邊,此時並不是揭穿冒名頂替的好時機,而且又著急逃命。而蕭蘅則不會揭穿姜梨,所以,誰都沒有在這個時候提及薛懷遠和姜梨的關系。

第三點是姜梨帶著薛懷遠途經定州的時候。

按照姜梨的計劃是盡快趕往京城,才能見到皇帝告禦狀,而且淮鄉願意出面的百姓已經出發,如果到時候因為他們耽誤了時間,即便到了京城也會生出更多的變故。

不想葉明煜因為一時好心給幾個帶孩子的逃荒者救濟了吃食,造成了大規模的逃荒人圍追堵截,當然這本就是李相國設計的圈套,為的就是困住姜梨。

姜梨當時即便想明白了但還是決意盡快離開。

劫死囚告禦狀,已經是殺頭大罪,如果再加上阻礙救災,到時候就算冤情能昭告天下,還是很難茍活。

薛懷遠明白他們走不了了,但他不能直白告訴姜梨自己的想法,只能借助兩個難民因為爭搶饅頭大打出手時,突然跑下車哭喊著阻攔。

一個身陷囹圄的人還能保持多少善心,求生才是每個人的本能。他知道姜梨這一路做了很多好事,也得罪了很多人,更不能因為救他給幕後之人下黑手的機會。

同時,讓薛懷遠做這個決定的還有三個關鍵人物。

第一個是柳絮。

薛懷遠不算真接觸過,但能讓他們半夜順利出城的人一定非富即貴,出城門和姜梨告別的時候,他看到對方是個女娘子,就明白這是姜梨結交的權貴之女,而且關系非常好。

那麽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回到定州,只要有柳絮在,至少人是安全的,也能順利擺脫那些圍攻的難民。

第二個是蔣景睿。

雖然他沒見過,但從姜梨的熟稔程度可以斷定不是壞人,那麽這個人一來就拉了滿車的糧食,解了被難民圍困的僵局。

其實,他看出來葉明煜功夫不弱,但他們面對的是弱者,就算事有輕重緩急,難免會落個恃強淩弱的罵名。

所以,蔣景睿帶的一車饅頭雖然只能拖延片刻,但這至少多了一個幫手。

第三個是葉世傑。

姜梨只匆匆打了一個招呼,葉世傑卻關心地囑咐,「路上小心點」。

薛懷遠看得出這個人對姜梨更心細,而且葉世傑能從淥陽調糧,在這個鬧饑荒的關鍵時刻,輕易誇這海口的就連朝廷都不敢,那麽只有附近的大富豪。

有錢能使鬼推磨,如果葉世傑真的能籌集到糧食,那麽別說難民圍堵的困惑解了,還能坐實姜梨的美名,以後進了京城,就算告禦狀有問題,萬民敬仰的享譽也能起到救命的作用。

也就是說這是反敗為勝的關鍵。

薛懷遠是欣慰的,女兒不僅強勢回歸,而且身邊的好友都是生死之交,個個都能為女兒出力辦事。

不過接下來的路太艱難了,而且也註定是條不歸路。

姜梨那個便宜爹姜元柏有一句話說的沒錯,自古民告官就算能贏,不死也得脫層皮。

薛懷遠更明白這一點,但他阻攔不了姜梨的做法,畢竟這也是女兒的一片拳拳孝心,更何況馮裕堂把淮鄉弄得烏煙瘴氣,這個事情朝廷得知道,至少要派一個清明的縣令過來,不然這一個整個鄉的百姓將何去何從,更有那些已經出發在路上為他作證的父老鄉親,如果不能妥善保護的話,恐怕都是死路一條。

這些人命債,他不能背,也不忍心背。

還有金礦的事情,本來私自開采金礦就等同於叛國謀反,如今薛懷遠是唯一一個知內幕,也是撥亂反正的關鍵,就算沒有姜梨的出現,如果給他開口的機會,他也一定會據實以報。

這件事甚至比難民更嚴重,所以,他有責任站出來。

不管出於私情還是國家大義,薛懷遠都不會退,所以,走到京城,面呈皇帝,都是他的職責。

而這才是他裝瘋賣傻的原因,既是父親,也是臣子,更是一方父母官,為大義、為衷心、為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