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驚艷開局,拖沓收場,這部劇怎麽了?

2024-06-14電影

聊聊【看不見影子的少年】大結局。

邊美珍大結局將織了又拆拆了又織的毛衣交給小七,母子已經陰陽兩隔、半路來的「假兒子」倒是有幾分明媚溫情的承載。

老王小七打完遊戲告別、交代未來事,走向下一站。

於公,老王善惡有交代;

於私,他依舊沒有「大團圓」,往後余生依舊苦苦尋覓中。

來,展開說。

一,消失的豆豆、活埋的邊傑

豆豆依舊流落在外,老王兜兜轉轉淒涼半生,依舊活在「死活人」一般的無盡痛楚中。

邊傑被老金活埋,幼年險些被他借人販子之手拐賣,少年時期為保護姐姐落得一身剮,卻又被姐姐誤會、被繼父活埋於冷雨夜。

開播時狠狠戳中我痛點的老王和邊美珍,失獨家長的無盡痛苦,大結局依舊在我的淚點上撒鹽;稚子杳杳千裏萬裏、人間無音訊,幼子淒涼喪命於枕邊人之手、含淚含恨凝血成孤魂。

流落異鄉的孩子,含冤枉死的少年,生不如死的父母,都叫人唏噓。

老王最觸動我的點,依舊是那種無始無終無窮無盡的痛感,不必刻意去表現,也不必有特別激烈的戲劇沖突甚至是爆發載體,他呆坐於此,整個人就像一座傷心的墳墓。

故事後半段基本都是明牌打法,唯一的反轉是所謂的老王黑化。

老王並非真正黑化,而是聯手同事給老金假證物,目的是要誘導老金轉移屍體、獲得證據。

這場「假黑化」,故事行程之內,要成為本格邏輯鏈中的強需求;戲劇看點之中,要有「黑化再反轉」的情緒張力。

但從實際效果來看,為黑而黑、為轉而轉的刻意感,大於自然的分裂感;創作者的企圖心滲透,也大於人物有機肌理。

「因為我不能違紀」偉光正的價值取向自然正確,但呈現手法略僵化。

劇作對「豆豆下落」的重磅使用方式,是壞人以此為籌碼要挾,寫角色寫沖突的思路都沒有問題,只是上價值的方式硬。

你看,高啟強是反派,從賣魚小阿強變成風浪中的地頭蛇,犯法作惡是真,可憐無依上梁山也是真;角色魅力並不因為是反派就折損。

老王臨門一腳不肯踏入淤泥地,牢牢守著底線,這種人性掙紮裏的無盡痛苦本該有動人心魄的力量,但劇作借老王和秦勇之口念了幾句特別生硬的台詞,反而顯得流於表面。

盡管如此,張頌文呈現的失孤狀態,依舊很動人。

二,需要做減法

老金燕子父女最後一集「罪都在我」的拉扯,觀感略厭煩:你們有完沒完?

懸念早已全部揭曉,角色弧光也已經悉數展示,且多次重復。

審訊階段依舊反復拉扯,固然是人性是親情,但承載密度和表現力度都存疑。

老金是一個很有存在感的反派,重組家庭,為讓妻子再生一個親兒子、不惜花錢綁架繼子,陰差陽錯失敗;多年後女兒誤會繼子拍她洗澡照片,推搡中發生意外,而老金最終活埋繼子。

他體現著諸多傳統偏見(有親生女兒還不夠、一心想要生兒子),擁有著虛偽奸猾的兩面,同時又有濃郁的父愛,自私惡毒但也並非全無顧念。親情力量之於虛偽自私的陰毒小人,挺有張力。

但後續節奏太拖沓、情緒太滿,反而產生了一點過猶不及的遺憾。

也並非只有老金一個角色如此,劇作中後段整體觀感都略綿軟拖沓,讓人很疑惑:如果緊巴緊巴擰成8集或10集會不會好很多?

比如12集燕子自首,告別媽媽弟弟,資訊增量不多,多是情緒。

再比如13集老金威脅老王,一整集四舍五入就只有這一件事。

杜家父子自首等等情節都一樣,基本都是「一集只有一個主要事件,余下都是鋪陳情緒」。

這種做法對懸疑劇來說很危險,不太容易被認可為「溫情新嘗試」、而更容易被罵「註水」。

比如燕子自首之前,有貓跳下、大貓帶著小貓等畫面;當畫面出現「綠葉中貓」時、容易讓人誤會即將由此揭開關鍵性線索,很快發現這只是一組情緒型鏡頭:貓猶有親、人何以孤?

不能簡單粗暴將之歸類為註水拖沓,但情緒型橋段確實太多太滿。

燕子和邊美珍告別和弟弟告別,每一段親情本身都有動人的點,但一而再再而三反復、像一首沒有音高起伏的歌,一直在同一個聲調上啊啊啊啊太久,反而是一種消耗,更需要做減法。

三,強情緒強情節、弱故事慢情緒

這部劇從第一集開始就是很明確的強情緒型別,為什麽都是情緒、開局特別感人而中後段力量被削弱?

第一點,有無懸念伴隨感的不同。

雖則劇方處處措辭小心,有「我們雖在迷霧劇場,但其實不是特別懸疑」既視感,但前幾集其實懸念挺多。

故事中挖了一個又一個坑,挖坑方式也好、鋪墊節奏也罷,手法都挺周正。

中段就早早進入「明牌」階段,幾乎不再有懸念。不僅是大方向大關口沒有懸念,連小細節小勾點也基本都掉線。

「在感人親情中看懸疑故事」,和「純看情緒」,觀感自然不同。

第二點,普遍性的情緒共振,孤案性的個體情緒。

失孤的老王,失去兒子的神誌不清的母親邊美珍,是幾個眼神就讓人眼淚汪汪嗷嗷哭的程度。

因為他們勾起的不是「老王」、「老邊」一個人的個人化情感,而是一種普遍的親情共振。

他們的痛苦和片尾出現的尋親公益畫面一起,山呼海嘯點燃親情閘門、然後一瀉千裏,情緒共振效應很明顯。

中後段濃墨重彩寫老杜父子、老金父女,也是父愛也是人性糾葛,但這兩個特別特殊的故事,一則虛構性太強、二則老金小杜都很惡,三則一直在同構的重複結構中打轉,很難建立起強共情強共振。

整體來看,劇作似乎是從「強情節強情緒」走向「弱故事慢情緒」。

邊美珍是一滴淚一臉悵惘中見眾生之苦、萬家之憫,在小載體中對映了極強的情緒力量,而後續的戲劇橋段、則是某種意義上的失焦失衡。

舒心結語

懸疑賽道屢出精品爆款,外在競爭推波助瀾「卷上加卷」;懸疑作品天然更註重邏輯縝密程度、故事節奏質感,內在需求維度內建「自然卷」。

數年中數部品相不錯的懸疑劇,都未能成功出圈成為爆款,一定程度是型別化的同質感疲感在拖後腿;如此境況之下,更為精細更為垂直的「亞分類」、或許是懸疑大賽道中的新風向。

【看不見影子的少年】這般家庭懸疑中的親情牌,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個細分領域的新可能。

縱使後半段節奏觀感欠佳,依舊有諸多感人高光,是一抹亮眼的淚滴琥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