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1975年,和【春苗】打擂台的【紅雨】,紅了一個演員,火了一首歌

2024-04-24電影

1975年,在廣大觀眾的強烈要求和熱切期盼下,「樣板戲電影」的熱潮漸漸退卻了下來,更多的故事影片呈現到了大家的面前。

1973年,中國上映的故事片,除了「老三戰」【地道戰】、【地雷戰】和【南征北戰】之外,新推出,就只有長影廠拍攝的【艷陽天】、【戰洪圖】和【青松嶺】(重拍版)這3部。

1974年,新故事片增加到了11部,分別是北影廠拍攝的【偵察兵】、【南征北戰】(重拍版),上影廠拍攝的【火紅的年代】、【無影燈下頌銀針】、【渡江偵察記】(重拍版)、【一副保險帶】,八一廠拍攝的【閃閃的紅星】和長影廠拍攝的【創業】、【鋼鐵巨人】、【平原遊擊隊】(重拍版)以及【向陽院的故事】。

而到了1975年,則增加到了17部。分別是北影廠拍攝的【海霞】、【紅雨】、【決裂】、【烽火少年】,上影廠拍攝的【戰船台】、【春苗】、【第二個春天】,八一廠拍攝的【激戰無名川】、【雷雨之前】,長影廠拍攝的【金光大道】(上集)、【車輪滾滾】、【長城新曲】、【黃河少年】、【沙漠的春天】,西影廠拍攝的【碧海紅波】、【阿勇】和珠影廠拍攝的【小螺號】。

盡管這些影片,都帶有濃烈的時代色彩,拍攝模式大同小異,但有得看,總比沒有好。而且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在藝術上頗有想法和追求的作品。

我想大家都已經註意到了,在1975年新上映的影片中,有兩部電影,幾乎是同一時間上映,而且所表現的,又是同一類題材,所以產生了「打擂」之勢。

它們一部是由上影廠謝晉執導的【春苗】,一部是由北影廠崔嵬執導的【紅雨】。

兩部電影所講述的,都是「赤腳醫生」這個「新生事物」,紮根農村,全心全意為農民治病的故事。

兩位導演,都功力深厚,又都剛被「解放」出來,所以都卯足了勁兒,想幹出一番成績來,借此證明自己的實力。

不過相比之下,【春苗】在當時的影響力,似乎更大一些。但【紅雨】這部電影,也給大家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昨天,我們給大夥分享了一些電影【春苗】的幕後故事,那麽今天,雅清就想跟大夥說說【紅雨】這部電影的誕生始末,以及它的主創人員的發展變化。

電影【紅雨】是根據河北作家楊嘯所創作的同名中篇小說改編的。

楊嘯從小就愛好文學,對【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文學名著,愛不釋手。河北作家孫犁對他的影響很大,他喜歡孫犁的創作風格,而孫犁筆下的冀中平原的生活,也是楊嘯極為熟悉的。所以楊嘯長大後所創作的許多小說,也大多以河北平原為背景,熱情地謳歌了新農村變革中的新事物和新人物。

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楊嘯創作了中篇小說【綠風】和【紅雨】。因為【紅雨】與當時號召的「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相吻合。所以它很快被北影廠所選中。

北影廠將影片的拍攝任務,交給了有「北影大帥」之稱的崔嵬。

但此時的崔嵬,似乎變得沈默寡言,不復當年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神采。

這是因為那幾年,崔嵬所經歷的事兒,實在是太多了。

他是「老革命」出身,當年和張瑞芳一起在街頭出演【放下你的鞭子】不知激發過多少中國人的愛國之情。

戰爭年代,他在延安,又始終站在宣傳陣地的最前列。新中國成立後,他被任命為中南文化局局長,但他的心願不是「當官」,而是更想拍電影,所以他辭去了行政職務,於1956年進入北影廠,成了一名演員和導演。

作為演員,他的表演自成一派,粗獷豪邁,充滿男性陽剛之氣。他在銀幕上成功塑造了【宋景詩】中的宋景詩、【海魂】中的竇二鵬、【老兵新傳】中的老戰、【紅旗譜】中的朱老鞏和朱老忠等角色,全都那麽性格分明,栩栩如生。

作為導演,他也追求奔放濃烈的創作風格,無論是執導故事片【青春之歌】、【北大荒人】、【小兵張嘎】、天山的紅花,還是執導戲曲片【楊門女將】、【野豬林】、【穆桂英大戰洪州】,他都能賦予影片別樣的色彩,展現出獨有的豪邁氣勢和濃郁的民族特色來。

但時間進入60年代中期,隨著一場運動的到來,他曾經扶持的小演員帶頭對他進行「造反」,他身心俱疲。那時他被批鬥,遭打罵,最終被隔離審查,不許亂說亂動。50多歲的人,又怎能經得起這萬般折騰?

一直到1973年8月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興奮得差點落出淚來。他說,我可能要出來工作了。

很快,他就被安排到了八一廠,擔任樣板戲電影【平原作戰】的導演。對於戲曲片的拍攝,崔嵬輕車熟路。但同時他也在影片中增添了許多自己的創意。影片拍完後,上面給予了肯定。這實際上也為他此後的創作之路,開了綠燈。

【平原作戰】剛拍完,北影廠便交給了他一個新任務,那就是將小說【紅雨】,趕緊搬上銀幕,趕在1975年上映。

崔嵬接下這個任務時,是1974年的9月。他當時還生著病,而且時間緊、任務重,他原本不想接,可領導的信任又豈能辜負,況且他還那麽想工作、愛電影,所以帶病加入了【紅雨】的創作——和楊嘯一起寫劇本,組建拍攝團隊,搭建演員班底,還親自參與了影片中插曲歌詞的創作工作。

崔嵬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到了影片的構想之中。然而他還是遭到了個別人的舉報,稱他搞導演中心制,是黑線回潮。好在崔嵬身正不怕影子斜,他堅持做自己,最終將影片拍攝完成。

他選擇了和自己有過多次合作的老攝影師聶晶和頗具天份的青年攝影師鄒積勛,擔當影片的攝影,選擇俞冀如擔任美工。影片的音樂因為需要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所以他選擇了老作曲家蘇民和為經典豫劇【朝陽溝】進行音樂設計的王基笑,擔任作曲。

在演員方面,他也是千挑萬選。當時有很多小演員都很想出演影片中的男主角紅雨,而且崔嵬對於小演員的選擇,也自有一套經驗和法則。但在發生了【小兵張嘎】中某些小演員「恩將仇報」的事件之後,他在演員的選擇上,就更為慎重。

最終,他選擇了剛剛考入河北話劇團沒多久的小演員曹秀山,來飾演劇中的男主角紅雨,又選擇了活潑可愛的溫剛,出演男二號小順。他還選擇了一位年僅4歲的小朋友,在片中飾演小虎。而這位小演員,後來還成為了觀眾非常熟悉的影視明星。

對於成人演員的選擇,他首先考慮的是本廠的演員,如啟用邵萬林出演二槐、郭筠出演孫富貴、陳立中出演奶奶、王炳彧出演王老慶、邱麗莉出演春紅、雷明出演李主任、方輝出演孫天福等。

另外他還請來中央實驗話劇院的著名演員田成仁,在片中飾演戲份較重的石匠爺。這是田成仁登上銀幕後所塑造的第一個角色,從此也開啟了他「銀幕老漢」的表演之路。

這些演員,都在影片中呈現了較為靈動出彩的演繹。

雖然【紅雨】稱不上是崔嵬最優質的作品,但也凝集了他的心血。他在影片中透過明亮的色調,展現了那個年代的人們所特有的意氣風發的精神面貌,透過全方位的打造,將紅雨、石匠爺、二槐、孫天福等人的形象,樹立在了銀幕之上。

49年後的今天,我們再看這部影片,就會發現,它至少捧紅了一位演員,也唱火了一首插曲。

電影【紅雨】於1975年的國慶與觀眾見面後,曹秀山那俊美的形象,陽光少年的氣質,一下子就吸引了眾多影迷的視線。

那時,在大夥的心中,他就是「中國好少年」的代言人。

曹秀山出演這部電影的時候,只有17歲,他面龐青澀,眼神清澈,嗓音純凈,充滿少年感。

他雖在這之前並未有過拍片經歷,但他在導演崔嵬的耐心啟發下,還是盡自己所能,將紅雨的純真、質樸、執著和堅韌,都呈現了出來。

他在表演上,自然還有諸多稚嫩的體現,但總體來講,也頗為自然流暢。在和小順「暢談理想」,在和二槐「表達決心」,在和孫天福「鬥智鬥勇」等幾場戲裏,他都有出彩表演。而在狂風暴雨天,翻山越嶺去給孩子看病的戲份,他又演得那麽真摯感人。

所以1975年,當【紅雨】和【春苗】一同上映的時候,18歲的曹秀山和同樣剛出道的19歲的李秀明一樣,都成為了觀眾最為喜愛的青春偶像明星。直到現在,也許我們都忘記了影片中所講述的內容,但他們純真質樸的銀幕形象,卻是那麽的深入人心。

曹秀山紅了。但遺憾的是,他並未像李秀明那樣持續大火。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跟他娃娃臉的長相有關,也與他沒有得到更多的拍戲資源,有著直接的關系。

曹秀山是崔嵬捧紅的演員之一。但此後崔嵬拍戲也很不順利。他拍完【紅雨】後,又接下了電影【山花】的拍攝任務,主演是他挖掘出來在【青春之歌】中出演林道靜的謝芳。兩人原本配合默契,但這時因為形勢復雜,所以兩位老搭檔也不便有更多的交流。這部電影送審時,遭到冷遇,被打入「冷宮」。

後來,崔嵬又拍了【風雨裏程】,也不大理想。而且這之後不久,他就於1979年的2月7日,因病去世了,享年67歲。他距今已離世45年。

我想,如果崔嵬大師在後來的發展境遇更好一些的話,那麽很可能會對曹秀山的演藝生涯提供更多的幫助吧。

崔嵬走了,曹秀山回到河北話劇團繼續當了一段時間的演員。再登銀幕已經是差不多十年之後了。他在八一廠拍攝的兩部電影【巴山女兒】和【決戰黃橋】出演了小戰士的形象,而且所扮演的都是戲份不多的龍套。並未引起更多觀眾的註意。

倒是從【春苗】中走出來的李秀明,這時早已成為了國人心中的頂流女星。兩人同時起步,但後來的發展,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這之後,曹秀山和李秀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他們的境遇也大不相同。

李秀明下海經商,成為億萬富婆。而曹秀山則隨著南下的熱潮前往深圳,最終成為了在深圳打拼的普通人中的一員。他在一家農批市場從事管理員的工作,生活安穩,衣食無憂,也算恬淡幸福。

如今算起來,他也是一位71歲的老人了,卻不知他的近況如何呢?身體是否安康呢?我想可能很多影迷,都很想念他吧?

其實【紅雨】中有三首插曲,其中兩首是豫劇唱段。一首出現在影片開頭,主要表現山區農民鼓足幹勁、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演唱者是河南豫劇三團的演員和導演陳新理。他的演唱極具韻味,充滿濃郁的地域特色。

另一首出現在影片的結尾處,「一庫清水一庫金,祖國山河日日新……」的歌詞,有點題的作用。演唱者是河南豫劇三團的老藝術家蘆蘭香。她的唱腔圓潤動聽,表達了人們過上幸福新生活後的喜悅心情。

這兩首豫劇唱段,可能部份影迷還有印象。

不過更加膾炙人口的,應該是片中由郭蘭英所配唱的那首【赤腳醫生向陽花】吧?這首歌隨著影片的上映,幾乎可以說是迅速就火遍了大江南北,其流傳的程度,甚至比【春苗】的插曲【春苗出土迎朝陽】,更加婦孺皆知。

這一方面是因為歌曲的旋律悠揚動聽,朗朗上口,另一方面,當然更因為著名歌唱家郭蘭英的演唱,為這首歌增添了瑰麗的色彩,使其更利於傳唱。

「赤腳醫生向陽花,貧下中農人人誇,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吶,一顆紅心暖千家,暖千家……」這首歌唱出了當時人們的精神風貌,更贊頌了赤腳醫生紮根農村為農民服務的奉獻精神。

這也是郭蘭英時隔多年之後,再次放聲大銀幕,自然也預示著這位備受觀眾尊敬的老藝術家的復出,具有特別的意義。

此後,我們欣喜地見證了郭蘭英的重煥藝術青春,她的嗓音還是那麽清亮,她的歌聲還是優美,她演唱的每一首歌,我們都愛聽。哪怕到現在,93歲高齡的她也仍在歌唱,【我的祖國】、【南泥灣】、【赤腳醫生向陽花】等歌曲更是久唱不衰。

只是為這首歌擔任譜曲的作曲家蘇民,以及擔任填詞的楊嘯和崔嵬,都已經相繼離世了,也著實令人充滿懷念之情。

在【紅雨】這部電影中,匯聚了北影廠一大批優秀的「硬裏子」演員。其中方輝的表現尤為出彩。他雖然演的是反派,但表演卻毫不過火,而是透過細微的神情變化,來體現孫天福的醜惡內心。

方輝是北影廠著名的反派演員,從【英雄虎膽】中的李漢光,到【暴風驟雨】中的李青山,再從【紅雨】中是孫天福,再到【黑三角】中的邢祥,他所塑造的每一個反派形象,都那麽耐人尋味。2022年11月29日,方輝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4歲。

二槐是邵萬林從長影廠調入北影廠後所扮演的第一個人物。他賦予了角色鮮明的性格色彩,顯示出了自己的表演功力。此後他在北影廠受到重視,又出演了眾多電影,正面形象和反派角色,都有嘗試,所塑造的人物也是形貌各異。如今他93歲,應該算是電影【紅雨】中仍健在的主演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王炳彧,也就是在【地道戰】中出演高老忠的那位演員,因少年老成,所以年紀輕輕便成為了「銀幕老人專業戶」。他算是崔嵬的「禦用配角」,【小兵張嘎】裏有他,【紅雨】中有他,【風雨裏程】中還有他。他扮演的胖墩父、王老慶和嚴昆玉,也都給我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不過他1978年移居到了香港,在香港拍過一些戲,1982年便因心臟病突發而離世了,著實令人感動痛惜。

郭筠和陳立中在生活中是一對夫妻,他們雙雙出現在了電影【紅雨】之中,一個扮演孫富貴,一個扮演紅雨的奶奶,展現出了高超的演技。尤其是陳立中一開口,那滿臉的笑容都令人倍感親切。一個農村老大娘的形象,也就躍然於我們的眼前。這兩位老藝術家,也相繼離世了。

扮演石匠爺的田成仁,雖是第一次上銀幕,但表演功力無比深厚,表情、台詞無不到位,樹立了人物,撐起了戲份。他後來成為了影視界的大咖,塑造了眾多經典的熒幕形象,【籬笆·女人和狗】中的葛茂源、【暖春】中的寶柱爹更加令人記憶深刻。2020年1月30日,老藝術家田成仁去世,享年93歲。

雷明在影片中出演了李主任一角,他形象英俊,氣質硬朗,此後在北影廠的銀幕上塑造了諸多硬漢形象,其中【黑三角】中的石巖、【特高課在行動】中的周益等形象,都非常成功。他2010年4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71歲。

另外在影片中出演春紅的邱麗莉,她也是北影廠演員,不過出演的電影不多,而且以扮演配角為主。她後來轉型做導演,參與執導了【阿凡提】、【幸福在你身邊】、【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等電影,還創作了【奇跡的再現】、【血案疑蹤】等劇本。如今83歲。

在【紅雨】中出演男二號小順的溫剛,此後又在崔嵬執導的【山花】中出演了過角色。他表現出了一定的表演天份,還會打快板。但後來卻變得杳無音信。

倒是出演小配角小虎的王佳寧,他似乎是在攝影機前成長起來的一位演員。由【紅雨】起步,後來又出演了【漁島怒潮】、【小花】、【苗苗】等電影。長大後考入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後又因出演一系列影視劇,而成為觀眾熟悉的明星,其中【兄弟英雄】中的蘇國強、【雪狼谷】中的劉答應等角色,都常被大家所談起。

哦對了,影片中還出現了一個熟悉的龍套身影,那就是後來成為「女反派專業戶」的李小力。她當時當然名不見經傳,但在80年代也算紅極一時,出演了眾多有影響力的好影片,塑造了幾個不同凡響的角色,因此廣受贊譽。只是很遺憾,她也過早息影了。

電影【紅雨】是特殊時期的產物,自然會帶有那個年代的明顯特征。但49年後我們再看這部電影,也許會覺得故事有點枯燥,台詞有點「雷人」,但它所表現的一些東西,卻依然值得我們回味和深思。

比如當年極力解決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為何到現在又有「死灰復燃」的趨勢呢?還有當時大力弘揚的中醫針灸的療法,不是很值得推崇嗎?可是為什麽這種療法如今正在與我們漸行漸遠呢?

現在很多醫療機構的從業者們,他們缺少的是先進的技術嗎?缺少的是便捷的裝置嗎?不,我覺得,他們缺少的,是像「紅雨」那樣只想著為老百姓治好病的一顆紅心。

不知各位是否認同呢?歡迎大家透過留言區,與更多的網友,進行討論。另外對於老電影【紅雨】,各位還保存著怎樣的記憶呢?也邀請大家,透過留言區,與更多看過此片的影迷,分享心得。再次感謝大家的關註。我是雅清,朋友們記得點贊、收藏、分享。咱們明天同一時間,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