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未執導長片的寧浩,這個國慶檔期推出了溫暖人心的喜劇【爆款好人】。
葛優所扮演的角色「張北京」,源自於「我和我的」系列的獻禮電影。
因為角色受歡迎,因此產生了這部獨立的番外篇。
故事情節並不復雜,簡單來說就是在中年危機中面臨的巨大的流量挑戰。
網紅的身份帶來了財務的急劇增長和社會知名度,作為公眾人物,他們的行為在被無限放大後面臨了眾多質疑與攻擊,這使整個影片呈現出了一種跌宕起伏、笑點頻出的劇情發展。
在歡笑聲中,觀眾不難察覺喜劇對現實的尖銳諷刺。特別是在張北京這一「好人」的形象塑造上,導演寧浩巧妙地進行了明贊暗貶的表達。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在互聯網的陰暗面,張北京感到無能為力,無論他追查了幾天,仍舊無法弄清楚到底是誰在針對他。
鏡頭切換到他位於二環的小平房,玫瑰花灑落在浴缸中,紅酒恰如其分地擺放在地上,張北京用半調皮半認真的語氣邀請「美人入浴」。
先前的消沈氛圍被眼前濃厚的情感瞬間驅散。
張北京對鈴子頻繁表達好感,滿口花言絨語,突然停電,被視為「天意」。
有觀眾提出疑問,這段感情戲是否真的必要?
張北京在前半部份中多次對這位尚未命名的女友暗示性欲,難免顯得有些油膩。
柴叔認為,這一情節與主線無關,但卻起到了雙重作用——
第一層次,增強張北京的真實性。人總會有動物性的一面,這可不是表彰好人好事的大會;
在第二層中,導演向觀眾揭示,張北京並非完全無辜,這位表面上的好人其實存在道德缺陷。
當觀眾以辯證的視角重新審視張北京的種種舉動時,這個角色便展現出了超越「好人」形象的雙重性。
這場鬧劇的起因是張北京失去了在兒子婚禮上發言的機會。
他的所有舉動都以「維權」為中心,想在兒子面前「爭取一份」。
張北京維權的方式僅有一種,那就是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推動事件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傳播,而不是被動等待相關部門來介入解決。
馬場事件、美容院事件和廣場舞事件,具有同樣的特征。
問題在於「坐等」:將事情擴大化,使矛盾更加激烈,期間他沒有任何反應或報案的舉動,這無疑是對事態的挑釁。
現實中的「職業打假人」王海對自己的行為有著清晰的認知。他表示自己並不是維護公眾利益的吹哨人,打假的真正目的在於從不良商業行為中獲取利益。
王海始終保持低調,卻擁有一支非常成熟的法律團隊在為他運作。
影片中的張北京恰恰相反,他在道德層面上占據了很高的位置,而法律的支持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半夜裏窗戶被打碎,奎哥也表示「這件事情做得太不體面了」。
張北京對「維權」這兩個字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武俠小說的層面上。
他錯誤地將「在兒子婚禮上發言」的權利,直接轉移到了「為社會弱勢群體發聲」之上。
小家庭和大家庭,能算是同一種事物嗎?
除了思維簡單,張北京的契約精神同樣令人擔憂。
金廣發說服張北京購買假發,花費了980元。
張北京沒使用,前來辦理退貨,表示如果能退一半也可以。
並不是說張北京退貨的行為不妥,但除了那張收款碼外,根本找不到任何其他證件的三輪車小販,實際上,他們賺的就是你的糊塗錢。
只會張嘴,什麽都不懂,一點文化都沒有。
怎麽會把錢退給你呢?
吃了虧的張北京,在這一事件的推動下,加快了轉變為維權人士的步伐。
在與MCN簽訂合約後,維權哥卻單方面解除合約。
對方費盡口舌,明明人設已崩,還要支付違約金。張北京偏偏不聽勸告,執意要為孤兒寡母送去關懷。
無論張北京的做法是否合理,僅從態度來看,他註定只能永遠當出租車司機。
一時沖動做出了決定,完全忽視了可能的後果,把合約和契約都拋到了腦後。
有些觀眾可能會贊同他的高尚品質,但事情真的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了嗎?孤兒和寡母的生活是否更加艱難了呢?
如果不是編劇給MCN公司設定了死局,光是違約金就能讓張北京為此操勞後半輩子。
導演借此機會,不僅對張北京缺乏現代社會基本的契約精神進行了批評,還諷刺了以他為代表的一代中年人的盲目自負和思維簡單。
類似的情節,還有一個。
在結尾時,意外得到的雕像估價為「好多個零」。
張北京瞬間清醒過來。
那個MCN的老板向他索要,張北京突然顯得非常精明:不是已經給你5000了嗎?
這5000塊原本是張北京出於善良,看到老板破產而同情,施舍給對方作為生活費的。
一旦得知有潛在利益,這份善良瞬間轉變為交易的籌碼。
你不能說張北京是偽善的吧?畢竟是真金白銀由他投入的。
然而,你難道能夠稱頌張北京的聰明才智嗎?善良的心意若想得以報酬,是否也需要對方的認可作為前提呢?
張北京似乎缺乏明確一致的道德標準,他的善良和義氣都存在一定的條件,性格中流露出某種先天的市儈特征。
因此,張北京的情況並非簡單。
透過「張小景」和「大山」這兩個兒子角色,可以看出導演對其父輩的諷刺。
張小景並不在意生父的經濟條件,他對好人的看法是:雷鋒和白求恩。
大山憤怒地沖擊直播現場,他的初衷也是「不想讓你們蒙騙」。
兩名孩子卻成為了人間真善美的象征,不斷地催促父輩與他人和睦相處。
張小景有兩個父親,而大山則沒有父親。他們在本性中依然保持著真誠的善良。透過這種對比,導演不僅揭示了父親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也對當前社會追逐利益的風氣提出了批評。
但這兩個兒子仍然顯得過於「真空化」。
當張北京沿著網路路線找到黑自己老板的幕後黑手時,意外地發現居然是一群孩子,這讓他感到既憤怒又無奈。
互聯網對人性的操控負面影響已被曝光。
鈴子口中聲稱出租車司機不遜色於網紅,然而最後還是出現在了維權團隊裏。
楊老師言辭犀利,卻在面對投擲黑磚時顯得十分怯懦。
賈冰所扮演的養父,看似粗獷,內心卻充滿了競爭意識。
因此,可以看到,影片中每一個角色和每一段情節都有其雙重性。
「爆款好人」這四個字,仔細觀察令人感受到強烈的矛盾。
爆款是一個網路用語,流量本身並不代表好壞,迅速走紅、一夜之間發財的人屢見不鮮。
好人是傳統價值觀中對品德的一個廣泛界定,而每個人對於「好」的標準則各有不同。
熱門產品不一定代表優秀,而優秀的人也未必能成為熱門。
寧浩透過張北京這個角色,批判了互聯網對傳統價值觀的影響,同時探討了在流量主導下,人際關系的扭曲。
我們也希望,未來的旅程中,她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