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張瑞芳:歷經3段婚姻,三婚丈夫才是真心,初戀牽掛她一生

2024-03-21娛樂

撰文/1號嘮嗑員

作為影響了一個時代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張瑞芳的名字可謂是留名影史。

她一生參演了諸多經典影片,成了一個傳奇的影星。

在事業上有著輝煌成就的張瑞芳,婚姻生活卻充滿了坎坷。

她一生有三段婚姻,最後一段婚姻才讓她有了一個美好的歸宿。

除了這三段婚姻,她和初戀的的感情也非常令人感動,只可惜有緣無分。

直到如今,回顧張瑞芳的一生,依舊令人心生敬意又充滿了懷念,是個值得追憶的藝術家。

一、

張瑞芳自小家境不錯,父親張基是高級軍官,母親是廉維大家閨秀,也是一個很不平凡的女子。

奈何到了10歲那年,父親張基在北伐戰爭中戰死,一家人遭受了巨大的打擊。

父親的去世,讓母親廉維倍感痛苦,但並沒有被擊垮。

為了家裏的五個孩子,母親廉維為母則剛,帶著孩子去了北平定居,開始一心撫養他們兄弟姊妹長大成才。

母親是個非常堅韌有思想的女性,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庭,還堅持讓子女們接受良好的教育。

張瑞芳一家合照,右一是小時候的她

全家合影,第一排右一是年輕時的張瑞芳

在母親的影響下,張瑞芳自小懂事又上進,而且很有家國情懷。

當時張瑞芳積極參加抗日宣傳工作,也因此和戲劇結下了一生的緣分。

在讀高中的時候,張瑞芳就開始和演戲結下了緣分,曾和崔嵬一起參演話劇【【放下你的鞭子】,開始接觸話劇。

因為堅持讀書,張瑞芳還考上了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學習西洋畫。

那時候,張瑞芳還遇見了一個叫 鄭曾祜的男生,兩人產生了特殊的情愫。

少女時代的張瑞芳

鄭曾祜在學校是學雕塑的,兩人在參加學校的一場活動中相識,彼此結下了緣分。

他們在學校裏經常相約一起去吃飯,每次到了飯點時,鄭曾祜都會在畫室門口等著張瑞芳。

不上學的時候,鄭曾祜便會經常去張瑞芳家玩,張瑞芳也會經常去鄭曾祜家。

所以兩人成了兩小無猜又青梅竹馬的人,就連張瑞芳的母親都已經同意了以後讓兩人結婚。

張瑞芳回憶說:「他也常來我家玩,我娘很喜歡他。」

鄭曾祜還曾對張瑞芳說,你娘早把你許配給我了,兩人的情愫美好且純粹。

然而,這樣美好的時光並沒有維持多久,兩人很快便迎來了分別。

後來,抗日戰爭爆發,張瑞芳和姐姐母親等人積極參加抗日工作。

她先是加入了「北平學生移動劇團」,後來又加入了「民族革命先鋒隊」,積極投身於民族救亡的偉大事業。

當時,張瑞芳需要跟隨劇團去往重慶工作,她想讓鄭曾祜跟她一起去,但沒有成功。

鄭曾祜的父母想讓他好好讀書,將來能夠出國留學,而且他已經考進了清華大學,前途不可限量。

沒有辦法,追求不同的兩人,最終走向了有緣無分的遺憾結局。

臨分別時兩人吃了一頓飯,鄭曾祜一邊吃一邊哭,那時候他們還不知什麽時候可以再見面。

而這一走,兩人的緣分便徹底變了,因為抗戰緣故,張瑞芳和 鄭曾祜整整8年沒有再見面。

這期間,兩人也經常互相寫信,無比渴望著相聚的那一刻,鄭曾祜更是整日對張瑞芳日思夜想。

到了重慶後,張瑞芳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戲劇事業上,也不再有想要回去繼續讀書的想法。

後來,一直等不到張瑞芳歸來的鄭曾祜,遠赴美國國賓州州立大學讀了博士,開始一心求學。

1939年,張瑞芳在參演話劇的時候,結識了一個叫余克稷的男人,兩人產生緣分。

余克稷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不僅是電力公司的工程師,還在北平大學戲劇系就讀過。

熱愛文藝的余克稷來到重慶後,還創辦了業余話劇團體怒吼劇社,在排練話劇時和張瑞芳產生了感情。

張瑞芳很欣賞余克稷的才華,兩人很快便在重慶結了婚。

兩人結婚那天,郭沫若成了他們的證婚人,但兩人的婚姻生活卻並不美好。

剛結婚時,張瑞芳和余克稷的婚姻生活倒也平淡,兩人都一心忙於各自的事業。

張瑞芳更是相繼參演餓了話劇【屈原】、【北京人】,一躍成了重慶話劇界「四大名旦」之一,另外三人是秦怡、白楊和舒繡文。

話劇界「四大名旦」合影,右二是張瑞芳

尤其是她在話劇【屈原】中憑借嬋娟一角,更是令郭沫若親自寫詩贊美了一番。

雖然在戲劇事業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張瑞芳和余克稷的婚姻卻越來越枯燥乏味。

二、

同熱情開朗又樂觀大方的張瑞芳不同,余克稷是個非常沈悶的人,而且性格十分冷淡。

在張瑞芳眼裏,余克稷往雖然是個好人,但為人十分冷漠,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他是個好人,但個性太冷,有點不近人情,我麽又是特別重感情的人。」

兩人在一起生活時很少有話題聊,余克稷在家中甚至不和張瑞芳說話,兩人的相處狀態十分尷尬和壓抑。

後來的兩件事,徹底讓張瑞芳下定決心要離婚。

第一件事是,當時張瑞芳的大姐快生孩子,便在她家住了幾日。

張瑞芳因為一直忙著演戲,所以沒有時間照顧大姐,便囑托余克稷照顧。

誰曾想,張瑞芳在生產那天,余克稷不僅沒有送她去醫院,而且也沒去醫院看望過。

大姐一個人在醫院把孩子生了下來,而且還是難產,這件事讓張瑞芳非常生氣。

而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則成了壓倒張瑞芳徹底決意離婚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1939年開始,母親便帶著弟弟離開了家,去參加了抗日工作,一直沒有和張瑞芳聯系過。

直到1943年,母親才終於給張瑞芳寫了一封信,而且是一個噩耗。

母親在信中對張瑞芳說:「你弟弟因為一邊與敵人鬥爭一邊堅持學習,不幸得了惡性瘧疾,在缺少糧食和藥物的情況下去世了。」

那一刻,張瑞芳痛心不已,因為在排練戲劇,所以她一直強忍著悲痛沒有哭出來。

等到演出結束後,張瑞芳回到家才徹底釋放了悲痛的情緒,並哽咽著對余克稷說自己的弟弟沒了。

而讓張瑞芳更加難過的是,余克稷聽完弟弟去世的訊息後,結果只是淡淡地回了她一句「噢」,就沒有別的話了。

張瑞芳看著如此冷漠的余克稷,心中的愛意徹底蕩然無存,只剩下心寒至極。

那一晚,悲傷至極的張瑞芳沒有睡覺,一個人在屋外坐到了天亮。

後來她回憶說:「我太寂寞了!我的心太寂寞了!」

到了1944年,張瑞芳與余克稷離了婚,結束了5年的不堪婚姻。

離婚那天正好下著雨,張瑞芳一個人提著箱子在雨中痛哭了一場。

那時候的張瑞芳也並不沒有想過會和余克稷走到這一步,但這段婚姻已經到了非離不可的地步。

同余克稷離婚後,張瑞芳一心忙於演藝事業,沒想到自己很快便再次走入了婚姻的圍城。

其實在1942年的時候,張瑞芳在參演話劇【屈原】時,便已經認識了演員金山。

當時金山被譽為「話劇皇帝」,是個很有名氣的演員,而且長相高大帥氣。

在參演話劇【屈原】時,金山飾演了屈原,而張瑞芳飾演了嬋娟一角,兩人因戲相識。

話劇【屈原】劇照

當時金山剛和王瑩結束了感情,內心特別失落,之後便對張瑞芳有了好感。

不過,金山和余克稷不同,他生性爛漫,據說把「話劇四大名旦」的女演員都追求了一遍,感情世界很風流。

起初,張瑞芳並沒有想過要和 金山走到一起,甚至想要故意遠離他,並想著離開重慶去桂林重新發展事業。

但當時兩人因為需要一起出演話劇,而且話劇【屈原】又很重要,張瑞芳也只好為了戲劇而選擇妥協。

後來,金山開始猛烈追求張瑞芳,兩人的感情也開始漸漸升溫,並最終走到了一起。

看到張瑞芳和金山相戀後,巴金、曹禺等人還提醒她說:

「金山確實是一位有才華的演員,可他生活上太浪漫,太隨便,對他要保持清醒與理智,不能被他那如火的感情所迷醉。」

兩人相戀後,很多演藝圈的前輩也都苦口婆心對金山說:

「張瑞芳是個很單純的女孩子,你可不能當兒戲!」

而金山則稱自己對張瑞芳是一片真心,希望大家能夠祝福他們。

不管怎樣,張瑞芳和金山開始了熱烈的愛戀,並在1943年結了婚,證婚人是杜月笙。

因為金山是杜月笙的關門弟子,他們的婚禮熱鬧非凡,那一刻的張瑞芳感到無比幸福。

婚後,兩人一起攜手闖蕩事業,日子過得幸福又平靜。

張瑞芳在接受電影雜誌采訪時還幸福地說:「金山的個性很好,與我很合得來。結婚以來彼此沒有破裂過一次感情。結婚以來彼此沒有破裂過一次感情。」

實際上,張瑞芳和金山婚姻並沒有那麽牢固和幸福。

婚後,他們的生活狀態十分不同,金山的朋友多應酬也多,而且很少有時間回家,

此時的張瑞芳也試著去理解和融入金山的生活,將自己的全部情感都寄托在了他身上。

到了1950年,張瑞芳被調入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當演員,因為參演了一個話劇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婚姻。

張瑞芳與金山

當時,張瑞芳和金山一起合作出演話劇【保爾·柯察金】,兩人分別飾演男女主角。

可在排練這部話劇的時候,張瑞芳怎麽也不會想到,金山竟然愛上了話劇【保爾·柯察金】的導演孫維世。

看著心愛的人愛上了別人,張瑞芳心裏雖然無比悲傷,但並沒有失去理智。

她不僅兢兢業業在台上與金山完成了話劇【保爾·柯察金】的演出,私下裏還選擇果斷與金山離了婚,並沒有在不堪的婚姻中委曲求全。

與金山離婚後,張瑞芳雖然失落無比,但並沒有一蹶不振,她的內心依舊充滿了堅韌和獨立。

1950年10月14日,金山與孫維世結了婚。

而 張瑞芳則失落地離開了北京,去了上海電影制片廠當演員,開始了新的人生軌跡。

三、

在張瑞芳接連遭遇了兩段失敗婚姻的這些年,曾經的初戀鄭曾祜則一直牽掛著她。

張瑞芳在和第一任丈夫余克稷結婚後,鄭曾祜感到無比的失落,最後也只好娶妻成家。

值得一提的是,張瑞芳稱鄭曾祜娶的妻子和自己很像,但從來沒見過她。

雖然鄭曾祜和妻子結了婚,但他心中最愛的人依舊是張瑞芳,並深知兩人已不可能在一起了。

就連鄭曾祜的妻子都知道,張瑞芳才是丈夫心中最深愛的女人。

張瑞芳也感慨地說:「我不知道分別那麽多年,他對我還是忘不了,還有那麽深的感情。」

之後,鄭曾祜一直和張瑞芳保持著朋友關系,兩人的感情界限十分清白,但彼此一直互相照顧。

就連張瑞芳和余克稷離婚後,鄭曾祜為了妻子和家庭,依舊沒有選擇越過雷池一步,在心裏偷偷愛著張瑞芳。

更加令鄭曾祜感到無比煎熬的是,他還受朋友金山的囑托,給張瑞芳送過情書。

後來張瑞芳回憶說,鄭曾祜把金山的信交給自己的時候,他哭了,實在太難為他了。

在張瑞芳與金山結了婚之後, 鄭曾祜則和家人去了中國台灣工作生活,之後成了一名大學教授。

這期間,張瑞芳和鄭曾祜則是斷了聯系,等到再相見時已經走過了大半生。

話說回來,張瑞芳來到了上影廠之後,不僅事業越來越順,而且還遇到了真正的感情歸宿。

1952年,張瑞芳參演了電影【南征北戰】,飾演了趙玉敏一角,事業迎來了一個高峰。

那時候,張瑞芳在上影廠結識了一個叫嚴勵的男人,她的幸福生活就此來臨。

嚴勵是個多才多藝的才子,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還是個有名的編劇,曾擔任過上海美術電影廠副廠長。

雖然嚴勵條件非常好,但他一直保持單身,同事們也為他感到著急,而且覺得張瑞芳特別適合他。

起初張瑞芳也並沒有想過和嚴勵能走到一起,但相處時間久了,張瑞芳動了心。

張瑞芳與嚴勵

她覺得嚴勵是個非常樸實善良又性葛文柔的好男人,值得自己托付一生。

1952年,張瑞芳三婚嫁給了嚴勵,這一次她終於遇對了人。

婚後,嚴勵一直非常尊重和寵愛張瑞芳,她終於在婚姻中感到了溫暖與踏實。

因為張瑞芳無法生育,嚴勵也始終不離不棄,於是兩人領養了一個兒子,取名叫嚴佳。

有了一個養子之後,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幸福美滿,張瑞芳也更加安心去闖蕩演藝事業。

1960年,張瑞芳的母親去世,她無比悲痛,但依舊堅強樂觀的生活,為演藝事業而努力奮鬥。

之後,張瑞芳相繼參演了【家】、【三八河邊】、【三年】、【李雙雙】等影片,可謂是紅極一時。

尤其是她在電影【李雙雙】中飾演的李雙雙一角,更是爆紅全國,一舉斬獲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登上了事業的又一個高峰。

郭沫若還專門為她題詩稱贊道:「天衣無縫氣軒昂,集體精神賴發揚。三億神州新姊妹,人人競學李雙雙。」

她則謙遜地說:「演員也許演一輩子戲都很難出名的,我是幸運的,碰到了這樣一個角色,任何榮譽都是集體的。」

事業達到了一個又一個巔峰後,張瑞芳和嚴勵的生活則一直平靜如水,日子也越來越有盼頭。

此後,張瑞芳和丈夫嚴勵一直攜手相伴,兩人齊心協力將事業和家庭經營的蒸蒸日上。

嚴勵成了上影廠副廠長,而張瑞芳則相繼參演了【年青的一代】、【大河奔流】、【怒吼吧!黃河】、【泉水叮咚】等諸多經典影片,成了觀眾喜愛的表演藝術家。

而張瑞芳在演完了兒童電影【泉水叮咚】後,便選擇不再繼續拍戲,原因是覺得自己跟不上了。

不再演戲之後,張瑞芳開始過上了安逸的晚年生活,而一直牽掛她的鄭曾祜開始再次給她寫信,兩人的情義又再度續上了。

之後,鄭曾祜也會來上海看望張瑞芳,還感謝嚴勵給了張瑞芳幸福,年邁的三人關系相處的非常好。

可幸福的日子最終還是迎來了一個沈重的打擊,張瑞芳失去了摯愛的嚴勵。

1999年,丈夫嚴勵因胃癌離開了人世,兩人相伴相愛了47年,最終還是留下了張瑞芳一人度過余生。

而一直深愛她的鄭曾祜,因為年紀大了患上了中風,之後也離開了人世。

到了晚年之後,張瑞芳回憶與鄭曾祜的美好情愫時說:

「這段感情埋在我心裏很久了,從未提過,如今他走了,我也老了,是該對它有個交待的時候了。我對他的牽掛伴隨了我一生。」

丈夫嚴勵去世後,張瑞芳決定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她決定建一所養老院幫助老人安享晚年。

她感慨地說:「只有老人才能理解和懂得老人的孤獨。」

起初,張瑞芳建設養老院需要很多資金,但她也沒那麽多積蓄。

有的投資商想要幫她建設養老院,但被她拒絕了,因為她不想讓養老院變得商業化,這樣就失去了最初的意義。

之後,張瑞芳把自己的房子給賣了,然後拿出全部積蓄辦了一家 養老院,名字叫「愛晚亭」,為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

其實,張瑞芳一直是個非常熱心腸的人,經常會幫助身邊的親人朋友解決各種問題,而且樂此不疲。

她看到朋友單身不結婚,心裏比誰都著急,經常當媒人給人介紹物件。

比如,孫道臨和王文娟;張芝華和郭凱敏;徐敏和張金玲;吳貽弓和張文蓉就是在張瑞芳的撮合下結了婚。

即便成了超級影星,張瑞芳依舊生活的非常低調簡樸,身上穿的很多衣服都縫縫補補了很多年。

轉眼時光流逝,步入人生暮年的張瑞芳,也成了演藝圈的榜樣和傳奇,深受大家敬佩。

2003年,張瑞芳獲得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2007年,張瑞芳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即便獲得了獎,她依舊謙遜低調,稱自己只是一個幸運聽話的演員,是沾了當演員的光,很多藝術家比自己優秀多了,更應該拿這些獎。

2010年,張瑞芳便生病住院了,很多好友都相繼去醫院看望她,但她已經很難認識人了,好友秦怡則在身邊鼓勵她。

時間的列車一晃而過,2012年6月28日,張瑞芳永遠離開了人世,享年94歲。

張瑞芳的一生充滿了輝煌與傳奇,更是一個時代的美好銘印,值得被大家永遠懷念和銘記。

因為她是真正德藝雙馨的表演藝術家,一生充滿了絢麗與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