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在【甄嬛傳】中扮演著一個頗為糾結的角色。她深感不甘,作為同一血脈的人,卻只能屈居丫鬟,她渴望為失去的母親爭氣,渴望脫穎而出。
與此同時,她對甄嬛又有著深深的愛護。盡管曾經對甄嬛不忠,但在甄嬛每次挫折面前,她都不離不棄,與她同甘共苦。尤其是在淩雲峰的日子裏,她為甄嬛擋風遮雨,甚至冒著生凍瘡的危險,不懼暴風雪,只為找到王爺救援甄嬛。
這段時間裏,她對甄嬛的關懷和守護,讓人們見證了她對甄嬛的深厚姐妹情誼。浣碧雖然心高氣傲,卻也自卑不已,而甄嬛對此心知肚明。她了解浣碧的不易,明白她的內心掙紮。
甄嬛更是相信浣碧對王爺的情誼。因此,在那張小像掉落的時候,不管浣碧站出來認領與否,甄嬛都願意為她解圍,成全她。
最終,在甄嬛的請求下,浣碧成為鈕祜祿家的二小姐,嫁給了允禮為側福晉。皇上親自下令內務府為浣碧出嫁,並由甄嬛出資,將浣碧的嫁妝增至原有的三倍,讓她以最華麗的姿態出嫁。
浣碧出嫁的那一天,頭頂點翠頭冠,嫁妝箱子長長排隊,從永壽宮出發,風光無限。這一切讓人不禁思索,甄嬛對浣碧如此傾心,真的只是單純的疼愛嗎?
甄嬛清楚地了解到浣碧所面臨的困境,知曉她多年來未能得到應有的地位,感到十分委屈,而且她也理解浣碧因為生母的問題而自卑。因此,甄嬛不僅願意幫助她,而且考慮到了她的心理顧慮。她擔心外界人士會誤解,認為浣碧是憑空得到了提升,從而對她進行指責。
為此,甄嬛決定為浣碧安排一切,讓她能夠光明正大地出嫁,並且讓所有人都知道浣碧已經不再是奴婢,她背後有甄嬛這位撐腰的人,任何人都不敢欺負她。這也是甄嬛想要向孟靜嫻和沛國公府展示的,她希望他們明白不應該輕視浣碧。
同時,甄嬛想讓浣碧記住她所受的恩惠,並讓她明白,正是因為有甄嬛的支持,她才能夠嫁給自己心愛的人,獲得側福晉的身份和財富,從奴婢身份一躍成為尊貴的主人。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軟。」浣碧深知甄嬛對她的恩情,自然會懂得如何報酬。
甄嬛將浣碧如此高調地嫁出去,最主要的目的是讓皇上更加堅信王爺與浣碧之間的情誼。她辦理浣碧的出嫁儀式越是隆重,越能夠展現她與浣碧之間的姐妹情誼。皇上心裏會認為,這是甄嬛對他們感情的肯定,一定是浣碧向甄嬛透露了什麽,甄嬛才會如此全力支持。這會讓皇上更加相信浣碧和王爺之間的感情真摯,從而降低甄嬛私情曝光的風險,保護所有人的利益。
甄嬛對於浣碧的婚事,心情復雜而矛盾。她為浣碧即將成婚感到高興,因為她知道浣碧真心喜歡王爺,能夠用一顆專一的心全心全意地照顧他。這些年來,浣碧一直守護在甄嬛身邊,而甄嬛也心甘情願地為浣碧的幸福付出。然而,甄嬛的喜悅卻摻雜著一絲難過,因為她深知「月亮終究是要西沈的」,在王爺身邊陪伴的人,最終不會是她自己。
甄嬛在面對這個現實的同時,卻並未放棄保護自己和自己的允禮的機會。她努力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也想要保護所有與這樁婚事有關的人,特別是她所珍視的孩子。在甄嬛看來,她已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應該再為這段感情感到傷心難過,因為她的身份和地位註定了她在感情中的無奈。對於浣碧,她只能默默地成全,對於王爺,她也只能默默地祝福。
盡管內心充滿了無法啟齒的深情,甄嬛卻明白,她是皇上的熹貴妃,她的感情只能在心底默默承受。送別浣碧出嫁的時刻,甄嬛忍痛地作出了這個決定。浣碧的出嫁不僅是為了她個人的幸福,也在宮中產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效果。宮廷生活看似單純,實則卻充滿了復雜的權謀和心機。
在甄嬛看來,心機並非總是惡意的象征,而是一種正確保護自己、避免傷害他人的必要手段。她深知宮廷生活的險惡,明白如何運用心機,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為了守護所愛和珍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