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6年前,那個用「公式相聲」叫板郭德綱的博士李宏燁,現狀如何

2024-07-09娛樂

「下次坐在評委席上的可能就是我」,這句石破天驚的話,不是出自哪位相聲界大佬,而是一位頂著「上海交大博士」光環的年輕人——李宏燁。2018年,他帶著他的「公式相聲」登上了【相聲有新人】的舞台,公開叫板郭德綱,直言「郭德綱不懂相聲」,並立下豪言壯語,聲稱要20次登上春晚。此言一出,輿論嘩然,李宏燁和他的「公式相聲」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有人說他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也有人說他是嘩眾取寵,博眼球。那麽,李宏燁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公式相聲」究竟是顛覆性的創新,還是一場荒唐的鬧劇?要解開這些疑問,還得從李宏燁與相聲結緣的故事說起。


時間回到2006年,彼時的李宏燁還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名學生,出於對相聲的熱愛,他加入了學校的相聲社。起初,他也是從傳統相聲入手,勤學苦練,也獲得了不少同學的認可。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他遇到了誌趣相投的妻子,兩人因相聲結緣,最終走到了一起。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宏燁夫婦漸漸對傳統相聲產生了一些困惑。他們認為傳統相聲的創作方式過於依賴經驗和靈感,缺乏系統性和可復制性,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快節奏、高效率的需求。

「能不能用一種更科學、更規範的方式來創作相聲呢?」李宏燁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作為理工科出身的學霸,他嘗試將數學公式和邏輯推理的思維方式套用到相聲創作中,試圖用一種可量化的標準來定義「好笑」,這就是「公式相聲」的雛形。

2018年,李宏燁帶著他的「新語相聲」(「公式相聲」的前身)參加了創業節目【創業英雄匯】。在節目中,他自信滿滿地闡述了自己的理念,聲稱可以用「公式」快速創作出好笑的相聲段子,並希望能夠獲得投資,將「公式相聲」推廣開來,讓「人人都能成為相聲演員」。

李宏燁的理念新奇大膽,令現場的投資人和觀眾耳目一新。雖然部份投資人對「公式相聲」的可行性表示懷疑,但也不乏一些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最終,李宏燁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成功拿到了200萬元的天使投資。

這筆融資無疑給了李宏燁極大的信心,更加堅定了他在「公式相聲」這條路上走下去的決心。而他與郭德綱在【相聲有新人】中的交鋒,則將「公式相聲」的爭議推向了高潮。

在節目中,李宏燁夫婦表演了「公式相聲」作品【好浪漫啊】。然而,這段表演並沒有像他們預想的那樣引起觀眾的共鳴。觀眾的反應平淡,笑聲寥寥,甚至有人覺得尷尬、無聊。

究其原因,李宏燁夫婦的表演雖然在形式上頗為新穎,但卻缺乏傳統相聲的韻味和包袱,段子邏輯生硬,笑點牽強,更像是一場刻意為之的「學術匯報」,難以真正打動觀眾。

節目播出後,李宏燁夫婦的表演在網路上引發了熱議。支持者認為他們敢於打破傳統,勇於創新,為相聲註入了新的活力;而反對者則認為他們嘩眾取寵,故弄玄虛,「公式相聲」不過是披著「科學」外衣的鬧劇,是對傳統相聲的褻瀆。

事實上,早在參加【相聲有新人】之前,李宏燁就曾在其他節目中遭遇過類似的質疑。2017年,他帶著自己撰寫的「公式相聲」理論書籍參加了喜劇綜藝【我為喜劇狂】。

在節目中,李宏燁一上台就自稱是「相聲演員中學歷最高的」,這種略帶自負的言論引起了評委的不滿。相聲演員苗阜直言不諱地指出,李宏燁只是「相聲愛好者中學歷最高的」,並非真正的相聲演員。

面對質疑,李宏燁非但沒有反思,反而搬出自己的博士學位,試圖用學歷來壓倒對方。然而,苗阜也是正兒八經的博士出身,李宏燁的這番言論反而顯得更加可笑。

從【我為喜劇狂】到【相聲有新人】,李宏燁和他的「公式相聲」始終伴隨著爭議。那麽,「公式相聲」究竟是創新還是玩鬧?是相聲的未來還是死胡同?

支持者認為,「公式相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相聲的創作壁壘,為相聲註入了新的活力。他們認為,傳統相聲創作依賴於演員的個人經驗和靈感,難以復制和推廣,而「公式相聲」則提供了一種標準化、可復制的創作方法,能夠讓更多人參與到相聲創作中來,有利於相聲的普及和發展。

此外,支持者還認為,「公式相聲」的受眾群體與傳統相聲有所區別,更能吸引年輕一代的觀眾。他們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的笑點和審美趣味也在發生變化,傳統相聲的包袱和表演形式已經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而「公式相聲」的出現,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然而,反對者則認為,「公式相聲」過於強調「公式」和「邏輯」,而忽略了相聲的藝術性和情感表達,導致作品缺乏靈氣和感染力。他們認為,相聲作為一門語言藝術,其魅力在於演員的表演功底和對語言的駕馭能力,而「公式相聲」將相聲創作簡化為簡單的「套公式」,忽略了演員的個人魅力和表演技巧,最終只會導致作品千篇一律,缺乏生命力。

此外,反對者還質疑「公式相聲」的笑點設定過於刻意,缺乏自然流暢的節奏感。他們認為,傳統相聲的包袱是建立在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對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之上的,而「公式相聲」的笑點則更多的是依靠邏輯上的反差和語言上的技巧,缺乏生活氣息和情感共鳴。

「公式相聲」的興起,實際上反映了相聲界在傳承與創新之間存在的矛盾和賽局。

一方面,相聲作為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藝術,其發展和傳承離不開對傳統的尊重和繼承。傳統相聲的表演形式、語言風格以及包袱技巧,都是經過幾代相聲藝人的不斷打磨和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是相聲藝術的根基所在。

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相聲藝術也需要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生命力。觀眾的審美趣味和文化需求在不斷變化,如果相聲還停留在傳統的表演模式和內容題材上,就很難吸引新一代的觀眾,最終只能走向衰落。

「公式相聲」的出現,正是這種矛盾和賽局的產物。它試圖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創作和表演相聲,打破傳統相聲的固有模式,探索相聲藝術的更多可能性。

然而,創新並不意味著要全盤否定傳統。「公式相聲」在強調創新性的同時,也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傳統相聲的精髓。

相聲的本質是「讓人笑」,無論是傳統相聲還是「公式相聲」,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給觀眾帶來歡樂。如何將「公式」與「笑點」有機結合,如何平衡創新與傳承之間的關系,是「公式相聲」未來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

李宏燁和他的「公式相聲」在經歷了短暫的喧囂之後,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他在社交平台上也不再更新動態,仿佛消失了一般。

「公式相聲」的未來會如何?是會像它的倡導者所希望的那樣,成為相聲發展的新方向?還是會像流星一樣,最終歸於沈寂?

或許,時間會給出答案。

但無論如何,「公式相聲」的出現,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相聲藝術發展的新視角,引發了我們對相聲創新和藝術本質的思考。

相聲的創新之路,需要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表達方式和內容題材,才能創作出更多既符合時代精神,又具有藝術價值的優秀作品。


而對於李宏燁來說,他的「相聲公式」或許並不完美,但他對於相聲的熱愛和探索精神,仍然值得我們肯定。

「公式相聲」的興衰,只是相聲發展長河中的一朵浪花。而相聲藝術的未來,還需要更多像李宏燁這樣敢於嘗試、勇於突破的後來者,去探索、去創造。


畢竟,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讓相聲這門古老的藝術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繼續為觀眾帶來歡樂。

而相聲的舞台,也永遠歡迎那些真正熱愛相聲,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人。


「公式相聲」的爭議,或授權以告一段落了。但關於相聲創新的探索,才剛剛開始。


李宏燁的「公式相聲」雖然飽受爭議,但也並非一無是處。它至少引發了人們對相聲創作模式的思考,以及對相聲受眾群體變化的關註。

傳統相聲的創作,往往依賴於演員個人的天賦、經驗和靈感,缺乏一定的可復制性和推廣性。而「公式相聲」則試圖打破這種局限,用一種標準化、流程化的方式來進行相聲創作,希望能夠讓更多人參與到相聲創作中來。


這種嘗試雖然在藝術性上存在爭議,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相聲創作的普及化和大眾化。


此外,李宏燁也敏銳地捕捉到了當代社會資訊傳播方式的變化,以及年輕一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他將「公式相聲」與網路平台相結合,透過短視訊、直播等形式進行傳播,試圖開拓新的表演空間和受眾群體。


這種嘗試雖然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但也為相聲藝術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總而言之,「公式相聲」的出現,是相聲發展過程中的一次大膽嘗試。它雖然存在著種種不足,但也為相聲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和啟示。

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相聲藝術會在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觀眾帶來更多精彩的表演。


而「公式相聲」的爭議,也將成為相聲發展史上的一段插曲,提醒著後來者,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也要不忘初心,守住相聲藝術的本真。


「公式相聲」或許只是一場鬧劇,也或許是未來相聲發展的一種可能。但無論如何,它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相聲藝術發展的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