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港娛:四大天王,鏖戰與傳奇

2024-08-28娛樂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四大天王。

一場已跨三個十年的不歇之旅。

上世紀九十年代,天王名號甫一出現,即刻就縱橫華語娛樂圈,叱咤風雲、呼風喚雨,無人可捋其鋒。

新世紀伊始,短短幾年時間,四人相繼進階為影帝。

又十年過後,劉德華與郭富城二人穩立香港影壇頂端,睥睨而雄。

迄今仍陸續開唱。

以個人所知來看。

第一批明星,大略是費翔、韋唯、劉歡、毛阿敏、小虎隊、草蜢和譚詠麟、劉德華,其他人就暫且略過。

理論上說,天王的印象就開始了。

沒錯,就是劉德華。

但第一印象不是他的歌,而是電視劇【魔域桃源】。

有句台詞一直記得,電視劇的最末,傅青雲放棄了手刃首惡,他說,殺了一個慕容白,這世上還有千千萬萬個慕容白。

道理似是而非。

1991年,郭富城開始在內地鋪天蓋地。

昔年的娛樂播報是這樣的,「在香港,新晉出現了一位歌壇紅星郭富城,其當紅的程度,甚至超過了劉德華。」

這是某天的收音機訊息。

很巧的是,當天晚上,電視上就播放了一則歌曲MV,「那天晚上,舞會散場送你回家,好緊張,沒有說話,只交換電話號碼。」

好看的樣子和舞步、清澈的聲音,直到現在都還清楚記得。

從那一刻起,郭富城就是唯一偶像。

其後,看過其新加坡演唱會,也記得尤其有趣的一個現場細節,主持人請了好多個女孩上台,模仿【對你愛不完】的舞姿,最後勝出的女孩,似乎是獎勵一個吻。

最後有沒有兌現?

忘了。

那個年代。

資訊較慢,卻反而不亂,尤其並不怎麽會,夾雜有各方歌迷的惡意,你喜歡誰,都是個人的事情,至多有三五好友分享。

而彼時的「城歌」,無論是【對你愛不完】、【我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還是【第四晚心情】、【愛你】和【我心狂野】,都是無可比擬的心頭摯愛。

他甚至是絕大多數少年人的「專寵」偶像。

當時間來到1993年。

一場賑災義演,郭富城唱了【沙裏洪巴】、張學友唱了【康定情歌】、黎明唱了【虹彩妹妹】,劉德華則是一曲【掀起你的蓋頭來】。

香港「四大天王」,自此以不可阻擋之勢,橫掃了整個華語娛樂圈。

王者大勢,再非復其他歌手可以比肩。

也就在這一年,普通話唱片一直乏力的張學友,推出了新專輯【吻別】,在整個華語世界大賣破四百萬張。

第二年,劉德華【忘情水】大爆賣出三百八十萬張。

郭富城在踏入在粵語歌壇轉型的前夜,已經無暇顧及內地市場,黎明本身,則一直尚未能夠開拓更大的市場。

但這裏可以問一個問題。

張、劉接踵而至的這兩場唱片「大賣」,在個人實力的基礎上,又有沒有借力「四大天王」風行之勢?

這值得思考。

也就在彼時。

四大天王的發展路徑,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劉、張尤其註重內地市場,他們以【祝福】、【偷心】、【天意】、【真永遠】、【擁友】、【相思成災】、【忘記你我做不到】、【想和你去吹吹風】、【愛是如此神奇】和【愛在刻骨銘心時】等普通話專輯,步步夯實華語樂壇地位。

反過來看郭、黎二人。

很明顯,他們粵語唱片的聲勢、制作和影響力,要遠遠超過自己的普通話唱片。

所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後半程,郭、黎在香港樂壇的影響力和聲勢,很明顯要強過劉、張兩位,但內地市場恰好相反。

在那幾年的內地音像店,甚至出現了這麽一種態勢,張、劉的唱片雄踞最醒目的位置,郭、黎則被擠壓到了角落。

這當然無非是選擇與際遇之果,怨不得旁人。

但即便如此,郭富城也曾經錯過戰機。

回望出道之初,他的普通話唱片,幾乎是一種「賣瘋」的狀態。

但隨著1992年回到香港,郭富城雖然並未停下普通話唱片的腳步,精力卻始終一步一步在向粵語歌壇轉移。

而後隨著張、劉的攻城略地,他漸漸不敵。

這當然無可厚非。

然當時間來到1998年,他不但在電影上以【風雲雄霸天下】豪奪香港票房年冠,更橫掃香港樂壇,成為無可爭辯的「王中之王」。

更重要的是,他在此刻與百事攜起手來。

此前曾提及,昔時的百事可樂,在整個中國區市場的年度廣告預算,達到過驚人的一億美元之巨,而在當時,郭富城又是百事中國區的唯一巨星。

這是何等恐怖的能量?

但很詭異。

自1998年與百事可樂牽手,到2004年拒絕與百事可樂續約,整整八年時間裏面,嚴格來講,郭富城只發行過兩張普通話專輯。

從策略角度來講,這純粹是暴殄天物。

當然,這件事在後來有個模糊的印證。

2006年,郭富城離開效力十三年之久的華納唱片,轉投大國文化,才開始著手,打造自己的全新普通話大碟【My Nation】。

彼時,郭富城提到,轉唱片公司這事完成之前,自己沒辦法發普通話專輯。

以此推之,未知該事件,是否與華納策略或者制約有關。

而到了這個時候,其實大局已定。

黎明同樣後知後覺。

到了1999年,他才推出一張普通話專輯【非我莫屬】,試圖收復失地。

非但為時已晚,也不太能掀起風浪。

多年以後。

張、劉在內地的演唱會號召力,似乎就要遠勝郭、黎了。

當然,如果更全面一點考慮,郭富城在體能、樣貌的維系度方面,實在得天獨厚,加之本身又仍有極強的創新、求變意願,未來或還尚不可定論。

他如果轉型去做舞台劇,或可以是一支奇兵。

再者可能就在影壇了。

劉、郭打拼多年。

他們早已是香港影壇有限幾張「大牌」之一。

而在這個方面,實話實說,張、黎早就遠遠掉隊,且無力再追。

但在港影與巨頭同時步入「黃昏」的當下,「港產片」之難,已經早就不似過去的歷次艱難,可謂「難於上青天」。

猶記得不久之前,謝霆鋒還放言,要把港片「拼」回來。

他是沒看到大勢。

當下此時,絕非一個「拼」字可決。

毋庸諱言。

若無比肩昔年【風雲雄霸天下】、【功夫】、【無間道】、【黑社會】、【寒戰】、【無雙】等片層級的港式商業電影現世,也不再有新人崛起,誰都無法力挽狂瀾。

然誰能持好片而至?

很多年前。

十大勁歌金曲的頒獎禮,曾經被內地搬上過大銀幕,且公開售票。

大家入場,當然是看四大天王。

而史冊自會書寫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