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同樣是演「黛玉葬花」,87版似弱柳扶風,10版卻被嘲像農婦鋤地

2024-04-01娛樂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那個讓無數人心碎的經典畫面嗎?

「黛玉葬花」,這四個字幾乎已成為文藝青年心中永恒的烙印。

陳曉旭版的林黛玉,那真是讓人忍不住要放下遙控器,詩意地凝望螢幕上那位似弱柳扶風、溫婉動人的女子。

她以無與倫比的才情和深情,將林妹妹演繹得淋漓盡致。

如此形象深入人心,以至於後來者似乎總難逃其影響。

但轉眼來到新世代,「葬花」再次上演——這一次是由蔣夢婕挑大梁。

可看完這段劇情的觀眾們不禁要問:這還是弱柳扶風的那個林妹妹嗎?

倒更像是一個勤勞樸實的鄉野農婦鋤地……

今天我們就要好好聊聊,在這個熒幕上演繹經典名場面時。

兩代「林妹妹」的風格是如何展現出巨大差異的。

兩版「黛玉葬花」的對比

工具上:

87版【紅樓夢】中,林黛玉是肩扛花鋤,花帚,手拎花囊登場,10版【紅樓夢】則是減去了花帚這一工具。

具體過程:

87版【紅樓夢】中,林黛玉從登場到整個葬花的過程,背景音樂都是【葬花吟】。

林黛玉葬花過程中,不時停下來用手帕抹眼淚。

身體似乎還需要花鋤勉強支撐著才能不摔倒。

更是將她的弱柳扶風,她的「情」她的「怨」表現的淋漓盡致。

最後寶玉手中的花簌簌飄落至水中的畫面和林黛玉蹙著眉望向寶玉卻欲語淚先流扭頭離開的場景。

一股濃濃的淒美蕭瑟的情感便由螢幕自然而然地傳遞到了觀眾們的心中。

而10版【紅樓夢】中,林黛玉並沒有按照原著中那樣葬花。

原著中的林黛玉是怕花被泥土汙染,所以才將花裝進花囊中埋葬。

而10版則是把花裝進花囊中再把花倒進土坑埋葬,只能說「葬了,但沒完全葬」。

如果不糾結原著的話,這個場景其實還挺符合現代的審美的。

10版林黛玉的演員本身在外貌和氣質上就與林黛玉不符,隨著銅線頭的裝造更顯面部的圓潤。

接踵而來的「黛玉葬花」在動作上變得有些粗獷也就情有可原了,網友們戲稱是在鋤地也不無道理。

除此之外,背景音樂也是非常非常的不合時宜。

美聲版的葬花吟,最後變成念白,似乎想學【歌劇魅影】那一套,但又沒將精華學過來。

這就導致本就不堪的畫面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顯得更加詭異。

如果是在晚上觀看的話,效果堪比恐怖片,渾身起雞皮疙瘩。

觀眾們對此的評價是,導演你不如去拍新聊齋吧,在嚇人這方面你還是很有天賦的。

從這兩版【紅樓夢】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到兩者之間的差距在哪裏。

但我們卻很少知道一個演員為了將熒幕上的角色演好又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陳曉旭與【紅樓夢】的命中註定

陳曉旭並不是透過【紅樓夢】在全國海選演員的方式進入劇組的。

她是透過自己別具一格的自薦信加入進的劇組。

陳曉旭的一家都和表演這一行業有關,父親是鞍山京劇團的導演,母親是舞蹈老師。

她唯讀完了中學就進入了本市的話劇團,而沒有進父親所在的京劇團,因為她自身對京劇並沒有那麽濃厚的興趣。

1984年,陳曉旭聽到了【紅樓夢】劇組要在全國範圍內招演員,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講就是招素人演員。

對於一個表演專業的人來說,演繹經典無疑是自己的夢想之一。

於是,陳曉旭在親朋的鼓勵下寫了封自薦信給【紅樓夢】的劇組,並附上了自己剛發表的兩首詩。

因為寄去的資料非常齊全,且兩首詩的文筆不錯,在無數自薦信中顯得異常耀眼,所以陳曉旭得來了前往北京面試角色的機會。

但是擺在她面前的又是一道選擇題,面試機會有了,可食宿不僅自理,就連來往的路費如果沒有入選角色也要自費。

這個時候,她的父親告訴她,不要猶豫,可能以後都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咱們家這點路費錢還是有的。

就這樣,陳曉旭來到了北京進行初次的口試,當中導演助理問了她許多問題。

因為曾經熟讀過【紅樓夢】的原著,陳曉旭在這次口試中對答如流,輕易便進入第二輪面試。

導演王扶林看到陳曉旭的第一眼時便覺得她或授權以試試林黛玉。

簽訂合約後,陳曉旭正式進入劇組,在紅樓學員班培訓。

林黛玉這一角色的候選人加上她一共有三人。

張靜琳因為性格和角色不符,所以被安排去了其他角色,而另一位演員則因為年齡的原因也不太適合角色。

最終便只剩下與角色比較貼合的陳曉旭一人。

但是,【紅樓夢】劇組的要求非常之高,想要精益求精,覺得陳曉旭的氣質雖然到位了,但身子骨是否過於瘦弱了,想要繼續挑選更加合適的人選。

劇組不是一言堂,王扶林一個人認可陳曉旭沒用,陳曉旭必須得讓大家都認可她。

因為陳曉旭是自己招進來的,所以也是他自己去詢問陳曉旭的意見,願不願意演其他角色。

陳曉旭很篤定的說道:

「如果您讓我去其他角色,觀眾會說你讓林黛玉演了別人。」

這樣的堅定和自信出現在一個憂郁又多愁善感的人的臉上,王扶林仿佛看見一個活生生的林黛玉在和他對話。

後來,林黛玉成為了第一個定下的角色,而陳曉旭的林黛玉也成為了影視無人可超越之作。

多方合作,齊心協力

除了演員自身的努力外,一部劇的拍攝離不開各個環節的配合。

一部口碑爆炸的好劇更是劇組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為了拍好 「秦可卿出殯」的場面,87版【紅樓夢】劇組足足準備了有半個月。

場景中需要出現的畫面,無論是道具,還是人物的出場方式,群演的走路姿勢,全部都有紅學家親自指導。

而且劇中的不少道具都是真的古董,不少是由蘇州的博物館「慷慨解囊」。

在紅樓學員班中,每一名學員早上連表演的基本功,晚上便是「休息」——練習琴棋書畫,但對於練了一整天身體的學員們,琴棋書畫反倒真像是休息了。

87版的【紅樓夢】從演員到服裝道具,從內到外,從形到神,都在還原原著,力求給全國觀眾呈現出曹雪芹筆下那個真實的紅樓。

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益求精的「苛刻」,沒有「差不多就行了」。

所以最後的結果也不是「只差一點點就……」,而是無可超越的紅樓傳奇!

結語

陳曉旭用她那看似柔弱實則堅強、充滿文學氣息和藝術韻味的形象,在【紅樓夢】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銘印;

每一幀都仿佛詩行走出紙面般引人入勝。

而對於蔣夢婕版本中「鋤地」的真摯表現——盡管我們欣賞新鮮事物帶來視覺沖擊力與討論空間。

但依然難免會存有質疑:能否真正體會到那份原著中林黛玉內在世界精致之美?

事實證明,在經典角色面前無需急於求成和刻意改變。

因為只有當感情投入深切、對原作品有著足夠敬畏與領會時,才能在觀眾內心留下長存影像。

復刻還是重塑?

模仿還是革新?

答案或許掌握在每一位勇敢接棒者手中,並最終由廣大觀眾裁定定奪。

參考資料:

1.【魯豫有約】20071229

2.【父親講述陳曉旭的一生】新聞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