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兩岸同胞迎中秋,福馬鄉親共同創作的歌曲「聲」入人心

2024-09-14娛樂

裏山外山共同的呼喚

兩岸同胞迎中秋,福馬鄉親共同創作的歌曲「聲」入人心

福馬兩地音樂人共唱福州話歌曲【裏山外山】。記者 包華 攝

萬裏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秋日微風輕輕拂過,濃濃鄉愁跨越海峽,在兩岸鄉親心中泛起漣漪。12日晚,時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釋出一周年,兩岸同胞相聚海峽青年交流營地,喜迎中秋,共話團圓。活動啟幕,一首福州話歌曲隨風唱響:

一重山,兩重山,鳳鳴畚箕山;

裏山雞叫外山聽,三更同夢誰夢誰;

這首歌叫【裏山外山】,台下的馬祖鄉親熟悉,是連江縣黃岐人林本雄和馬祖鄉親曹常斌共同創作的。

歌聲婉轉,情真意切,聽得福馬鄉親心裏熱乎乎的。歌聲回蕩耳邊,在一聲聲鄉音中,我們探尋福馬鄉親共同創作背後的故事,聽到兩岸鄉親深情的呼喚:一定要走親走近。

鄉愁之歌

登上黃岐鎮畚箕山,向馬祖方向遠眺,南竿、北竿、高登等重重山巒隱約可見。此情此景,是打小在黃岐海邊長大的林本雄的日常,也是老友曹常斌的共同記憶,這正是【裏山外山】的創作源頭。

連江與馬祖隔海相望,是祖國大陸距離馬祖最近的地方。連江黃岐古稱裏山,馬祖古稱外山,淺淺的海峽被稱為馬祖澳,距離最近處僅4.8海裏。

「當我們決定要寫一首歌表達兩岸同胞思鄉盼團圓、福馬鄉親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時,還有什麽語句能比‘裏山外山’更貼切呢?」林本雄說,【裏山外山】這個名字,是最早也是最快定下來的。

「不然第一句就從‘一重山,兩重山,鳳鳴畚箕山’唱起吧!」

「挺好,我看行!」

有了歌名,第一句歌詞也很快出爐。別看這短短11個字,背後飽含兩岸鄉親對「回家」的渴盼。這歌詞裏的重重山,既指黃岐、馬祖的山,還有過去兩岸鄉親受台灣單方面的人為阻隔而無法團圓的阻礙。

「1979年元旦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鄭重宣布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和政策主張,發出了歡迎台胞來大陸探親訪友、旅遊參觀、經濟交流的真誠邀約。」林本雄說,雖然台灣方面直到1987年才正式回應,但兩岸鄉親一直都在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推進交流往來。

兩岸恢復民間交往,春風很快吹遍馬祖列島。曹常斌思鄉心切,早早加入這股探親潮。他拿著族譜輾轉上路,最終找到了長樂潭頭鎮曹朱村,這裏是很多馬祖人的祖籍地。續上族譜,曹常斌圓了尋根夢。不久,懷著對故土的眷念,他義無反顧回到福州投資興業,在連江、長樂從事水產品生意。

「雖然只有4.8海裏,但回家的路,仍需經歷一段本不需要的曲線。」曹常斌回憶,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馬祖鄉親從馬祖回到黃岐,要從南竿坐船到台北,從台北飛日本東京,又從東京南飛至香港,再從香港奔福州,最後從福州坐汽車到黃岐,全程得耗上5天5夜。直到2015年12月,黃岐—馬祖客運航線開通,航行時間僅需25分鐘,這也是兩岸「小三通」最短的客運航線。

基調已定,第二句要怎麽接?正當林本雄一籌莫展之際,身在馬祖的曹常斌送來了「靈感」。

「我們兩地漁民常在同一海區作業,結為‘船頭撒漁網,船尾拉家常’的兒女親家,而且我們之間距離近到可以說是雞犬相聞。回憶往昔,長久以來大家心中懷揣的是滿滿的思念,個個都憧憬早日踏上故土、見到親人,常常夜不能寐……」電話接通後,曹常斌講著福州話,對家鄉的眷戀深情如滔滔海水,難以停歇。

就在這一通電話間,也許是充滿蝦油味的福州話,也許是老友真摯流露的思鄉之情,抑或是同根同源、同心同夢的共鳴,第二句歌詞一下子就浮現在林本雄腦海——裏山雞叫外山聽,三更同夢誰夢誰。

親情的閘門一旦開啟,團圓的洪流便奔騰向前,不可阻擋。如今,當年的畚箕山成為吸引遊客駐足而觀的景點,瞭望台也成人們遠眺馬祖列島的絕佳觀景處。

使命之歌

連江與馬祖一水之隔,風景入眼,風物入心,都寫進了歌詞裏,接下來還可以寫什麽?

「我們兩地飲食習慣相同,飲食文化相通,以美食作為橋梁,跨越海峽,在味蕾中喚起的是家鄉的味道、故鄉的回憶。」

「那就寫風味吧。」

林本雄和曹常斌的想法不謀而合。電話裏,兩人不約而同想到了無論是馬祖還是連江,鄰裏鄉親之間幫忙之時,到飯點了主人家都會煮上一鍋粉幹,出鍋前淋上老酒。特別是對岸親戚來串門,飯桌上必定會添上這麽一碗粉幹。「這就是我們舌尖上共同的鄉愁記憶,也說明了兩地居民鄰裏關系和諧、感情深厚。」

台上,「老酒配粉幹,香味飄出南北竿」婉約唱響;台下,福馬鄉親跟著哼唱,仿佛置身鄰居餐桌……

在創作期間,林本雄還找來福州市福州語歌曲協會會長賴董芳譜曲。整整6個月時間,【裏山外山】從無到有,手稿達28稿。縱觀【裏山外山】歌詞,字字不見「融合」,卻句句都在唱著走親走近的渴盼。在福馬鄉親看來,這是他們的使命。

寫歌傳遞「兩岸一家親」的深情厚誼,是林本雄和曹常斌的使命。「小時候父母告訴我,是哪裏的人就喝哪裏的水,就要會講哪裏的話。」曹常斌說,這句話從小激勵他要在推動兩岸融合開發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連江是中國魚丸之鄉。可以說,魚丸是馬祖澳兩岸的鄉愁。2019年,曹常斌與黃岐人林禹一同入選福州市第四批非遺計畫(連江黃岐魚丸制作技藝)傳承人,開啟合作發展之路。2023年,兩人合作的福州首款「兩岸魚丸」產品正式投入市場。「兩岸魚丸」裏,一半是連江魚丸,一半是馬祖魚丸,寓意「福丸系鄉愁,兩岸一家親」。

去年9月,「連江黃岐魚丸制作技藝」傳承示範基地落地連江。「我們正在積極申請省級非遺傳承人,打造魚丸觀光工廠。」曹常斌說,馬祖魚丸的根在連江,魚丸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子子孫孫都應傳承下去,「今年連馬魚丸節我一定來」。

和林本雄、曹常斌一樣,省級非遺傳承人、莊臣集團掌門人林灼華毅然扛起「兩岸共釀一壺酒」的使命。

海的這頭,林灼華潛心破譯酒香密碼,將拿手技藝地瓜燒做到極致,成為兩岸同胞及海外僑胞的「鄉愁酒」;海的那邊,台灣高粱酒承襲古法純糧固態釀制工藝,具有醇厚甘洌、回味悠長等特點,成為台灣重要的旅遊紀念品。

「兩岸酒文化一脈相承,將台灣高粱酒制作技藝移植連江,必將實作1+1>2聚合效應。」林灼華與台灣客商魏梅峰共同設立兩岸合資企業,釀造台灣高粱酒,計畫於2022年正式啟動,當年就出口產品99個貨櫃,2023年增至181個,主要銷往美國、日本、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我們計劃與馬祖酒廠合作,將馬祖高粱酒原液運往連江進行分裝,讓兩岸同釀更多優質酒品。」林灼華說。

希望之歌

山一程,水一程,浪裏幾多浮沈;

山一程,水一程,遠山近水癡癡等。

在歌曲最後,反復的「癡癡等」直抵人心,是等待家人歸鄉的急迫,也是對美好未來的期許。「這個‘等’,看起來悲涼,但實則充滿希望之意。」林本雄解釋。

如果說余光中的【鄉愁】,寫出兩岸「我在這頭,你在那頭」朝思暮想的無奈。而如今,這「一灣淺淺的海峽」早已不是不可逾越的屏障。從探親到回家,從追夢到圓夢,從登陸到融入,從深耕到生根,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中,闔家團圓和融合發展已經成為生動的現實。

「楊爺爺,您的兒子來接您了。」

「爸爸,你到家了。媽媽等你73年了,現在可以團圓了!」

去年11月9日,在連江縣動車站出站口,兩岸「靈魂擺渡人」劉德文鄭重地將楊金錘的骨灰交到其兒子楊傳秀手裏。這位連江籍去台老兵終於在時隔73年後,「回到」他魂牽夢縈的故鄉。

「兩岸同胞是一家人,讓老兵們如願魂歸故裏,這是充滿正能量的事,我會堅持做下去。」20多年來,劉德文足跡遍布大陸20多個省份,先後帶著200多名老兵的骨灰回故鄉安葬。在劉德文影響下,他的兒子也加入了誌願者行列。

這些老兵的回家路已然鋪成,但在他們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心願,就是台灣能夠早日重回祖國懷抱。楊傳秀說:「希望祖國早日統一,讓老兵回家的路越來越順暢。」

「爸,我以後重點在哪裏發展好?」

「回大陸去,到家鄉去!」

2001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曹維翰到福州幫父親曹常斌打理生意。彼時,「兩馬」(馬尾馬祖)航線剛開通,曹維翰回家的路近了,事業也迎來轉機。2011年,福州餐飲業風生水起,曹維翰抓住商機,成立餐飲公司,還加盟網紅奶茶店,與大陸同行共同掀起一波「奶茶熱」。2016年,恰逢英語培訓火熱,曹維翰受妻子啟發,開辦了一家學前英語培訓機構。

作為連江黃岐魚丸制作技藝傳承人的兒子,怎能不懂魚丸?兩岸魚丸的外包裝就是曹維翰操刀設計的。「外包裝上有兩岸地標性燈塔、中華鳳頭燕鷗以及海浪沙灘圖案,燈塔照亮的是回家的路,溫暖的是兩岸鄉親的心。」曹維翰說。

「打我記事起,父親就時常念叨我們的根在對岸,那裏是家鄉。」曹維翰說,他時刻不忘父親的提醒,現在最常跟孩子說的也是這句話。

福馬「小三通」客運航線「升級」;福州向馬祖地區供水工程(大陸側)先行段管道工程前期工作陸續啟動;環馬祖澳國家級濱海旅遊度假區提速建設……隨著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駛上「快車道」,福馬「同城生活圈」先行先試,福州正日益成為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不光有像曹維翰這樣子承父業的接力,還有更多台灣青年加入這氣象一新的「融合大合唱」。

「這裏有屬於我們的未來!我們不僅要同唱一首歌,更要一道打拼出更美好的明天。」在福建(連江)兩岸數位經濟電商產業園,台青創業代表、來自台灣高雄的陳先生說,將以入駐數位經濟電商產業園為契機,和大陸開展更深入更多元的交流合作。

歌聲記錄往昔,歌聲溫暖人心,歌聲凝聚力量。這歌聲,是來自福馬鄉親的歌聲,更是兩岸同胞走親走近的歌聲。(記者 謝星星 林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