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曹雲金演出首次回應師承!現場撩大褂致敬,師徒格局對比明顯?
引言:
在相聲界,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往往勝過千言萬語。2023年8月20日,曹雲金的一場普通演出,因為一個簡單的撩大褂動作,讓十多年的師徒恩怨再次成為熱議焦點。這個被貼上"欺師滅祖"標簽的人,為何在這一刻選擇用師父郭德綱最經典的動作來回應?當年那個16歲就拜入德雲社的少年,與如今台上從容自若的相聲演員,中間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蛻變?而在這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一、少年慕藝:拜師之路
世人皆知曹雲金是郭德綱的大弟子,卻不知在他成為德雲社一員之前,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求藝經歷。
1989年,曹雲金出生在天津市和平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在這個相聲藝術的發源地,街頭巷尾常能聽到茶館裏傳出的相聲段子。七歲那年,隔壁老李家買了台收音機,每到周末都會放相聲節目。小雲金放學後總愛趴在墻根底下,一聽就是大半天。
1998年的一個周末,九歲的曹雲金照例在老李家墻根下聽相聲。這天播放的是馬三立老先生的【開粥廠】,聽得他咯咯直笑。恰巧路過的田立禾老師被這清脆的笑聲吸引,駐足觀望。
"小夥子,你喜歡聽相聲?"田立禾問道。
"喜歡!"曹雲金脆生生地答道,"馬老師說得真有意思!"
這一問一答,竟成就了曹雲金的啟蒙機緣。原來田立禾老師是天津相聲界的老藝人,在天津廣播電台有個相聲節目。得知小雲金對相聲的熱愛,田老師便邀請他去電台參觀。
從那以後,但凡有空,曹雲金就往電台跑。田老師見他有心,便教他一些相聲的基本功。什麽是"垛子",怎麽說"貫口",如何練"活"字。一點一滴,曹雲金都記在心裏。
2004年,15歲的曹雲金考上了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學。眼看著該規劃未來了,他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郭德綱在京演出的錄像帶。台上的郭德綱說著京味兒十足的段子,台風瀟灑,舉手投足間盡顯大家風範。這讓曹雲金眼前一亮。
"師父,我想去北京拜郭德綱為師。"曹雲金對田立禾說。
"去吧,"田老師拍拍他的肩膀,"你小子有這個天賦。"
2005年春節過後,曹雲金只身來到北京。當時的郭德綱還在東三環的一個小劇場演出,觀眾稀稀落落的。曹雲金買了張票,坐在第一排,目不轉睛地看完了整場演出。
散場後,他守在後台門口,連著等了三天。第四天,郭德綱終於現身。
"師父,我想跟您學相聲!"曹雲金直接跪下。
"會什麽活?"郭德綱問。
曹雲金立馬說了段【學跳舞】,是田立禾教的。說完又來了段【賣馬】,是自己改編的。一口氣說了四個段子,汗水濕透了衣襟。
"明天來後台找我。"郭德綱留下這句話就走了。
第二天,曹雲金早早守在後台。這一等,就是一整天。直到晚上十點,郭德綱才姍姍來遲。
"你還在?"郭德綱似乎有些意外。
"在!弟子一直在等師父!"
就這樣,曹雲金成了郭德綱的第二個徒弟。這時的他,還不知道自己的表姐王慧正是郭德綱的原配妻子。這層淵源,直到後來他拜師成功,才被家裏人告知。
二、德雲歲月:師徒情深
世人只知郭德綱帶出了眾多相聲名角,卻不知在德雲社最艱難的歲月裏,正是這個16歲的少年陪他走過了最灰暗的日子。
2005年的德雲社,破舊的劇場每天只能容納二三十人。郭德綱對這個新收的徒弟格外上心,每天淩晨四點就把曹雲金叫起來。剛開始幾天,曹雲金總是睡眼惺忪地應聲。後來有一次,郭德綱見他還在睡,直接一盆冷水潑了過去。從那以後,曹雲金都會提前半小時起床。
"先背一百遍【誇住宅】,然後跟我練太平歌詞。"這是郭德綱雷打不動的早課安排。在寒冷的北京早晨,師徒倆的聲音常常是胡同裏最早響起的。
2005年夏天,德雲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個月的演出收入還不夠付房租,連電費都交不起。有一天演出結束,曹雲金發現師父坐在後台發呆。
"師父,我去街口賣個唱。"曹雲金說完就往外走。
"站住!"郭德綱叫住他,"德雲社的人,再難也不能去街頭賣藝。"
這句話,曹雲金記了一輩子。從那天起,他更加刻苦鉆研相聲功底。每天除了必要的練功,就是跟師父一起研究新活兒。不到半年,他就能獨立創作相聲段子,而且笑料密集,包袱十足。
2006年初,德雲社迎來了轉機。一個偶然的機會,曹雲金在一場商業演出上認識了某知名企業的老板。這位老板被他的表演打動,當場就表示要贊助德雲社。從此,德雲社有了第一個大客戶。
隨後的日子裏,曹雲金和郭德綱的關系更加親密。台上說相聲,郭德綱常常讓曹雲金當捧哏,兩人配合默契,經常說到忘記時間。每當曹雲金即興發揮出新包袱,郭德綱總會欣慰地點頭。
2006年中秋節那天,德雲社迎來了開業以來最大的一場演出。五百個座位全部售罄,還有不少人站著看。演出結束後,郭德綱特意給曹雲金買了個月餅。
"雲金,你小子這半年給師父長臉了。"郭德綱難得誇了他一句。
那時的德雲社,已經有了十幾個徒弟。但郭德綱最器重的還是曹雲金。每次有重要場合,都會讓曹雲金擔綱主演。在一次企業年會上,曹雲金即興創作了一段廣告詞,把企業文化和相聲完美結合,贏得滿堂彩。從那以後,德雲社的商業演出一直不斷。
到了2007年,德雲社終於有了自己的固定場地。開業那天,曹雲金特意穿上了郭德綱送他的第一件大褂。那是件深藍色的絲綢大褂,上面繡著"德雲社"三個字。這件大褂,一直被他珍藏至今。
在那些風雨同舟的日子裏,師徒倆創作了大量經典段子。【我要鬧緋聞】【繞口令】【太平歌詞】等,都是那時的作品。這些段子不僅讓德雲社名聲大振,也為日後相聲界開創了新的表演風格。
三、暗流湧動:矛盾升級
世人只知曹雲金與德雲社分道揚鑣,卻不知在這看似平靜的表面下,暗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
2006年初,德雲社迎來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中央電視台舉辦了一場全國性的相聲大賽,這對於當時還不夠知名的德雲社來說,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曹雲金主動請纓參賽,一路過關斬將,殺入決賽。
就在決賽前夕,一通電話打破了平靜。"雲金,馬上退賽。"電話那頭傳來郭德綱嚴厲的聲音。這個突如其來的命令,讓正在排練的曹雲金一時楞在原地。
當晚,曹雲金找到郭德綱當面解釋。"師父,這次比賽對德雲社很重要。"話沒說完,就被郭德綱打斷。"德雲社不需要靠比賽出名。"
這次爭執之後,師徒關系出現了第一道裂痕。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
2007年,德雲社開始在北京各大劇場輪番演出。每場動輒上千人,票房收入節節攀升。然而,作為台柱子的曹雲金,薪資卻始終維持在每月四千元。當時的北京,一個普通演員的演出費都在萬元以上。
一次商演後,曹雲金拿著酬金單找到郭德綱。"師父,這場商演的收入是二十萬。"郭德綱看了看單子,只說了一句:"收入歸社裏,你拿死薪資。"
這種情況並非個例。2008年,德雲社的演員薪資制度引發內部爭議。有些老演員提出要建立分成制,但郭德綱堅持傳統的師徒制管理模式。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幾位資深演員甚至當面質疑這種做法不合時宜。
與此同時,曹雲金的個人發展也受到限制。多家電視台邀請他參加節目錄制,都被德雲社以各種理由回絕。一位知名導演想請他演電影,也被德雲社以"不利於相聲藝術發展"為由婉拒。
2009年,事態進一步惡化。德雲社的幾位二代弟子私下議論,說曹雲金"不懂規矩"。這些話傳到郭德綱耳中,卻沒有得到任何澄清。當時的德雲社,已經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支持改革的新派和堅持傳統的老派。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2010年郭德綱的壽宴上。席間,曹雲金準備當眾提出薪資問題。就在他起身的那一刻,王慧突然跪下:"雲金,給師父一個面子。"
場面一度十分尷尬。其他弟子面面相覷,沒人敢出聲。最後,曹雲金一言不發地摔杯離席。從那天起,他再也沒有回過德雲社。
這次風波過後,德雲社內部開始流傳各種版本的說法。有人說曹雲金太過年輕氣盛,有人說是郭德綱管理太嚴,還有人說是兩代人理念的沖突。但最知情的幾個老藝人始終保持沈默,直到多年後才有人道出其中隱情:矛盾的根源不在於錢,而在於對相聲藝術發展方向的不同理解。
四、各自天地:重新起航
世人只道曹雲金離開德雲社後一蹶不振,卻不知他在相聲界另辟蹊徑的故事。
2010年深秋,北京西城區的一間小劇場裏,曹雲金重新登台。這次不同的是,他的身後不再是德雲社的招牌,而是一個嶄新的平台——雲金相聲會館。開業第一天,門票定價只有二十元,一百個座位卻只坐了不到三十人。
"今天的票價這麽便宜,圖的就是讓更多人能走進劇場,感受相聲的魅力。"這是曹雲金在演出結束時說的話。這個價格,甚至比不上德雲社十年前的票價。
2011年春節,雲金相聲會館推出了"一元場"活動。訊息一出,立即在北京相聲圈引起軒然大波。有人說他是在跟德雲社打價格戰,有人說他是在砸行業的飯碗。面對質疑,曹雲金只回應了一句:"讓相聲回歸普通百姓的茶余飯後。"
這個春節,雲金相聲會館場場爆滿。一位老觀眾感慨道:"二十年前在茶館聽相聲就是這個價,那時候說相聲的是樂此不疲,聽相聲的是津津有味。"
2012年,曹雲金開始在各地開設分館。與其他相聲演員不同,他堅持親自培養新人。每到一個城市,他都會在當地舉辦公開課,從民間選拔有天賦的年輕人。這些學員不用交學費,只需要保證每天按時來練功。
"不收學費不等於不嚴格。"在一次采訪中,曹雲金說,"我依然保持著在德雲社學到的嚴格要求。每天早上五點練功,誰遲到一次就取消資格。"
2013年,一檔選秀節目邀請曹雲金擔任評委。節目組開出了百萬酬勞,但要求他在節目中談論與德雲社的恩怨。曹雲金直接回絕:"相聲演員上電視,就該說相聲。"
這一年,雲金相聲會館在全國已有了十幾家分店。每家店都堅持低價策略,最貴的票價不超過五十元。有媒體計算,按這個收費標準,光是場地成本就要虧損。但曹雲金透過開設相聲培訓班,開發音訊節目等方式,讓會館得以維持營運。
2015年,曹雲金開始涉足影視圈。他主演的第一部電影【笑林】,講述了一個相聲演員的成長故事。片中沒有一句台詞影射德雲社,但細心的觀眾發現,主角練功的場景,與他當年在德雲社的經歷極為相似。
2017年,一位記者問他是否後悔當初的選擇。曹雲金說:"我只後悔一件事,那就是在師父壽宴上摔了杯子。那是我這輩子唯一一次失態。"
2020年,疫情期間,雲金相聲會館雖然無法開展現場演出,但曹雲金帶領團隊開發了線上相聲課程,免費向全國相聲愛好者開放。一位學員在留言中寫道:"您的課程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聽相聲的感覺。"
五、師徒格局:情與理之辨
世人只見2023年8月20日曹雲金那個撩大褂的動作,卻不知這個簡單的動作背後,蘊含著十多年來師徒二人從未說出口的故事。
這個動作源於2005年郭德綱在天橋劇場的一場演出。當時,年輕的郭德綱正說到【鈴鐺譜】的高潮處,隨手一撩大褂,引得觀眾掌聲雷動。從那以後,這個動作成了他的標誌性動作。而在一旁觀摩的曹雲金,也將這個動作牢牢記在心裏。
十八年後的這個夏夜,當觀眾問及師承問題時,台上的曹雲金沈默片刻,突然做出了這個動作。台下觀眾瞬間會意,掌聲經久不息。這一刻,一個動作勝過千言萬語。
其實在這十八年裏,師徒二人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傳承著相聲藝術。郭德綱帶領德雲社走向規模化、產業化,培養出嶽雲鵬、孟鶴堂等新生代相聲演員。而曹雲金則堅持著平民化的路線,在各地開設平價相聲會館。
2021年,一位德雲社的老藝人在回憶往事時說:"當年的分歧,說到底是兩種傳承理念的碰撞。郭德綱想把相聲做大做強,曹雲金則想讓相聲回歸民間。"
這種碰撞在相聲界並非孤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著名相聲大師馬三立就曾面臨過類似的選擇。當時,有人提議把相聲做成大型商業演出,但馬老先生堅持在茶館裏說小段子。
2022年,一檔紀錄片采訪了多位相聲界老藝人,請他們談談對傳統相聲傳承的看法。一位八十多歲的老藝人說:"相聲藝術的傳承就像一條河,有人想把它修成筆直的運河,有人則願意讓它保持自然的彎曲。兩種方式都沒有對錯,關鍵是不能讓河流斷流。"
而今,德雲社已發展成為規模龐大的文化企業,在全國擁有數十家分社,門票動輒數百元。雲金相聲會館則保持著低價親民的路線,一張票二三十元,觀眾可以像在老茶館一樣,邊喝茶邊聽相聲。
2023年春節期間,一位老北京觀眾分別到兩家園子聽了相聲。他說:"在德雲社,看到的是相聲的繁榮;在雲金會館,感受到的是相聲的原味。"
8月20日那晚的演出結束後,有記者想采訪曹雲金,問他為什麽要做那個動作。曹雲金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指了指自己身上的大褂:"這件大褂,還是當年師父送的。"
就在當晚,一段視訊在網上流傳。視訊中,郭德綱正在後台準備,突然被問到曹雲金的事。他頓了頓,擡手撩了下大褂,轉身走向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