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太唏噓!陪跑22年,連他都拿不到影帝,竟還說港片回春?

2024-08-31娛樂

好久沒見著啦。

香港電影金像獎

2020 年 5 月 6 號,由於疫情的緣故,第 39 屆香港金像獎改成線上上頒發啦。現場連一個觀眾都沒有,爾冬升對著鏡頭,獨自把獲獎名單給念

獲獎的影片裏,除了【少年的你】這部,別的都沒啥出色的地方。

到了第二年,就不再辦了。

所以第 40 屆就往後推遲到了今年。

香港金像獎在間隔三年之後,又盛大舉行了。

可影迷所擔心的是:

金像獎,還能回到從前嗎?

今晚,所有獎項都公布出來了,總算是讓關心香港電影的影迷精神一振:

最佳影片是:【怒火·重案】

最佳導演:陳木勝憑借【怒火·重案】獲得

最佳男主角是謝賢,作品是【殺出個黃昏】

最佳女主角是劉雅瑟,憑借作品【智齒】。

最佳編劇:歐健兒和岑君茜,作品是【智齒】

最佳新演員:王丹妮在【梅艷芳】裏

新出道的導演:陳健朗 作品【手卷煙】

最佳攝影獎得主:鄭兆強,作品【智齒】

最佳男配角:馮皓揚在【媽媽的神奇小子】中

最佳女配角:廖子妤出演的【梅艷芳】

最佳電影歌曲:時間的初衷 出自【一秒拳王】

最佳美術指導:麥國強和王慧茵,作品是【智齒】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吳裏璐和葉嘉茵憑借【梅艷芳】獲獎

最佳剪輯:彭正熙的【怒火·重案】

最佳動作設計:甄子丹、谷軒昭、谷垣健治、李忠誌,作品為【怒火·重案】

最佳視覺效果:余國亮、林嘉樂、梁偉民、洪敏詩的【梅艷芳】

最佳音響效果:杜篤之、吳書瑤的【梅艷芳】

亞洲華語電影中的最佳影片:【美國女孩】

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許冠文

專業精神獎獲得者:周國忠

第 40 屆,剛好到了不惑的年歲。

金像獎也是一樣,曾經陷入困惑和低谷,今年算是重新起步。

要是用一句話來描繪第 40 屆金像獎,那麽 Sir 覺得應該是:

新鮮得就跟剛開始一樣。

01 流金

要問為啥。

那得從開頭講起。

1982 年,【電影雙周刊】跟香港電台一塊兒搞了首屆金像獎。原因挺簡單:瞅瞅過去一年電影人的成果。給表現出色的電影人獎勵獎勵,盼著能讓港片更興旺,讓電影人的制作水平胡觀眾的欣賞水平都提上去。

△ 首屆金像獎,影後是惠英紅

從第一屆那像草台班子似的,就是個簡簡單單的電影人內部聚會,到後來增加了終身成就獎,再到正式搞出了非盈利性的金像獎協會。

那個時候的香港電影特別「外向」。

專註的是香港的故事,但其放射線範圍卻是東亞以及東南亞。

【請回答 1988】裏,主角團直勾勾地盯著張國榮;小新一說「那是金城武」,媽媽馬上就連聲問「在哪兒」;前幾年發哥在 MAMA 頒獎時,台下的觀眾瘋狂得很。

全世界都看重整數年,到跟前了,就連拍電影都使足了勁。第十屆的時候,達叔憑借【天若有情】拿到了演藝生涯裏唯一的最佳男配獎。王家衛贏得厲害,自己得了最佳導演,【阿飛正傳】成了最佳影片,影帝給了主演張國榮。

第二十屆。【臥虎藏龍】跟【花樣年華】對決。李安拿下了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梁朝偉、張曼玉分別成為影帝、影後。在國內外都吃香: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坎城影帝……

要是講輝煌的時間足夠長,才能贏得金像。那當時的港片肯定是夠格的。

到了第 30 屆,頹勢一下子就凸顯出來了。最大的看頭,就只是謝霆鋒靠著【線人】「接班」。

這一年的香港電影,連湊出一份有分量的提名名單都顯得有些費勁。

金像獎還有繼續辦的必要嗎?

2 40

說金像獎會沒了,那是想多啦。就拿合並頒獎的這兩年來說,港片又熱起來了。

有接連拿下十幾億票房的商業好片,像【拆彈專家 2】【怒火·重案】。還有像【濁水漂流】【手卷煙】【智齒】這樣的文藝精品。

劉德華、劉青雲、甄子丹、謝霆鋒、林家棟、吳鎮宇、陳木勝、陳可辛、許鞍華、吳君如、劉雅瑟……這麽一大串頂尖的演員和大導演,真讓人發愁到底把獎給誰合適。

在拍攝【潛行】的時候,林家棟為護著懷裏的小女孩受傷進醫院了,大夥都特別擔心。還好在典禮上,他看起來氣色挺好,估計沒啥大問題了。

今年一大看點,肯定得算林家棟、謝賢、吳鎮宇的影帝角逐。Sir 覺得用「神交已久」來描述他們很合適。1997 年,吳鎮宇主演【難兄難弟】,用輕松幽默的辦法「重現」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他在劇裏演的「謝源」就是謝賢。

第二部吳鎮宇沒在了,男二號變成了由林家棟飾演的「謝四」。

而在圈裏被稱為四哥的人是誰,Sir覺得沒必要多解釋啦。

當年的兩位扮演者,都不如本尊:

86 歲的謝賢,頭一回榮獲了金像獎影帝。

不過要講今年誰是最大的贏家,那還得是林家棟。

雖說沒能拿到影帝。

不過他主演的兩部影片,在這一屆裏占了一半的份量:

【手卷煙】【智齒】

風格又陰又癲。在【手卷煙】裏,林家棟演的是試探法律底線的掮客。借高利貸炒股失敗後,以前有多風光,現在就有多卑微。他雙眼聚焦時的兇狠,還有要不到錢時的幹笑,這對他來說都算正常表現。

他在【智齒】裏有更出色的表演。

導演鄭保瑞又回到了【狗咬狗】時那種暗黑、癲狂的狀態。整部片子采用黑白影像展現香港的城市空間,陰沈絕望、斷胳膊斷腿、又臟又臭,就算是萬家燈火也沒法遮擋住。

就跟片名一樣。一顆只有成年人才有的牙齒,還老是讓人遭罪。妻子出車禍對警察展哥(林家棟 飾)來說是智齒,吸毒後飆車撞人對王桃(劉雅瑟 飾)來講是智齒,精英人士主張的程式正義對任凱來說是智齒。展哥多年後碰到王桃,那兇狠、憤怒一下子就爆發了,甚至讓他這個「神探」都失去了理智。

吳鎮宇之前得獎的呼聲可不低。【智齒】講的是,只有「智齒」掉了,人才能真正往前走,重新開始。但吳鎮宇的【濁水漂流】,在當下更稀罕。畢竟智齒在身上疼,拔掉就行。可要是內心有殘疾,生命的缺口咋彌補?在【濁水漂流】裏,吳鎮宇演的是社會最底層的街友輝哥,剛出獄就沒家回,天天睡大街、睡天橋。

學生、記者、誌願者,來探望和采訪的人是一波又一波,可真正關心他的就一個人。

最後啊。覺得「誰也救不了誰」的輝哥,打定主意要最後輝煌一把。

當咱們盯著這場火瞧。其實也是在看著一個普通人的惱怒和疑問:他就想把屬於自己的東西要回來,能有個住的地兒,咋就這麽不容易?

雖說【濁水漂流】是本屆的最大遺憾,不但最被看好能拿最佳影片和影帝的沒拿到,就連那些小獎項一個都沒撈著。

不過能有這般品質、這般表達呈現出來,並且還是來自新一代香港電影的力量。

這稱得上是最大的勝利了。

30 歲不再迷惑

香港電影金像獎走過了四十年,這裏面有噱頭、有恩怨,還有讓人難忘的影像記憶。

金像獎以及其背後的香港電影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沒錯,到了四十歲那種成熟的階段。

這也是一種成熟。

說沒有困惑了,那只是由於它曾經有過困惑。

Sir 來舉個例子。

2002 年,第 21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頭一回弄了個獎,叫「最佳亞洲電影」,這想法挺有雄心的,獲獎的作品也確實有分量。

首屆頒給了宮崎駿的【千與千尋】。

隨後,這個獎項持續頒發了十年,得獎的作品全都是名作:

好比南韓的【我的野蠻女友】,日本的【入殮師】【告白】,中國的【可可西裏】【色戒】【我不是藥神】。

不光獲獎的作品,就連提名的作品,好多也都是當年中日韓的熱門之作。

當年設這個獎,就是想靠著香港電影的影響力,去參與整個亞洲地區優秀作品的評選。

然而 。

因為市場、受眾的限制,還有評選者對外片的了解情況,以及獲獎者對金像獎的重視程度。

這個獎項也就舉辦了十年,等到第 31 屆金像獎的時候,就變成最佳兩岸華語電影了。

從擁抱亞洲,轉變為將重點置於華語方面。

甚至到了 2020 年的第 39 屆,因為種種問題,變成了最佳亞洲華語電影,不再只限於兩岸。

當年得獎的作品是【大象席地而坐】。

這當中的那些波折,其原因大概能猜到一些:

香港電影金像獎及其背後的香港電影所依靠的市場,在過去這二十年裏,好萊塢風靡全球,大體上呈現出衰退的態勢,特別是在非華語區域。

獎項出現變動,這背後其實是自身國際影響力不如從前了。

更別提金像獎自身的故步自封了。

它原本在華語電影獎項當中,屬於對身份門檻要求特別嚴格的那一類獎項。

按照金像獎的入圍規定,最佳導演的候選人得是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

參賽影片的出品公司當中得有一家是在香港合法註冊的公司;

在它處於「惑」的那個階段,Sir 可以看出這當中的別扭:

早在十年前,文雋(本次金像獎評選組組長)就滿不在乎地講:

我老聽見好多人嘟囔金像獎有多不公平,可我得跟這些人說,你們到底知不知道金像獎設立的初心是啥?這獎原本就是用來表揚和激勵給香港電影事業發展做了貢獻的電影人的。

香港電影金像獎並非是為了迎合所有的華語片設立的,打從一開始它就清楚自身具有區域性這一特點。每個電影獎項都得有自己的特性,而鼓勵香港電影進行創作,便是金像獎的特性所在。

沒這種可能(改變規則),為啥要開放來弄呢?咱們面對的就是香港電影的從業者。

金像獎並非會去迎合全部的華語電影。

這兩年,從金像獎就能明顯瞧出香港電影作品的變化走向:

賣得特別好的作品類別,變得越來越集中了,像警匪類、動作類、罪案類這些;

小制作呢,視角是往下看的,越來越向著回歸香港本土的歷史、人文記憶以及底層群體去了。

在第 38 屆提名的有【翠絲】【淪落人】【三夫】【逆流大叔】,還有斬獲多項大獎的【無雙】。

從第 39 屆被提名的【叔·叔】【麥路人】【金都】,到獲獎的【葉問 4】和【掃毒 2】。

再看看如今的第 40 屆,被提名的作品當中,既有像【濁水漂流】【梅艷芳】【手卷煙】這類本土的,也有票房特別火的【怒火·重案】和【拆彈專家 2】。

當下它的困惑在於:

在歷經黃金時代、衰退、北上、相容等等一系列的起伏之後,香港電影尋到了自己的活路:

一邊拍商業電影賺票房,一邊拍文藝題材搞探索,兩手抓。

尤為關鍵的是:

金像獎終於不再妄想能對世界產生影響。

最終決定回到家鄉。

哪怕是回到電影領域。

比如說鄭保瑞拍的【智齒】,透過特別風格化的影像還有布景,把香港的骯臟和人心的破敗給展現了出來。

40 歲的香港電影金像獎

除了有著豐富的經歷,這還意味著回歸。

04

就像最初那樣

從某種角度來講,金像獎其實早就熟透啦。

表現在兩個獎項當中:

專業精神獎以及終身成就獎

前者給到了周國忠,他是香港有名的剪輯師和制片人。他做過【難兄難弟】【鬼馬智多星】【陰陽錯】等不少影片的剪輯師,還是電影【英雄本色】的制片人之一。

正因如此,金像獎把黃百鳴和麥嘉組合請來,給周國忠頒獎。

另外一位是許冠文,在周星馳之前,他可是香港的喜劇之王,有著冷面笑匠的稱號。

還把黃子華請了出來,讓他給偶像頒獎。

而最為出色的影片以及最佳的導演。

全都給了陳木勝。

2020 年 8 月 23 號,導演陳木勝由於鼻咽癌離開了人世,終年 58 歲。

也許【怒火·重案】並非本屆最棒的電影,不過把獎給陳木勝,可不單單是為了紀念。

由於金像獎向來重視作品的商業內容,就像 13 年前【葉問】能獲獎那樣。

【怒火·重案】能夠收獲 13.29 億票房,這就意味著港片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就算有人覺得沒啥新意,可這類在華語電影裏還沒有能替代的。

四十年來,香港電影取得的成就那是相當豐厚。

而從那些被提名的人身上就能瞧出這種熟悉感。

比如說演員:

謝賢都 86 歲啦,吳鎮宇 61 歲,林家棟 55 歲,吳君如 57 歲,古天樂 52 歲,謝君豪 59 歲……二三十年之前,他們就已經在大小銀幕上很活躍了。

例如導演:

文念中、劉浩良、鄭保瑞還有梁樂民,進入這一行都超過 20 年了。

更別提搞攝影的杜可風、潘耀明、鄭兆強,獲得剪接提名的張叔平、麥子善;獲得美術指導提名的黃炳耀、潘燚森;獲得服裝設計獎提名的吳寶玲、吳裏璐、余家安;獲得動作設計獎提名的李忠誌、谷軒昭……

一個早就熟透了的金像獎,哪裏還能「如初」呢?

在提攜新人方面。

評選組組長文雋在接受采訪時講了幕後的緣由:

大概在六七年之前,香港電影發展基金會啊,不光大力扶持中小型的電影制作,還搞了個「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像在校的電影系學生這類新人,能先交劇本,接著獲得政府資助。一開始是兩百萬(大專組)五百萬(專業組),到這兩年變成了五百萬(大專組)八百萬(專業組),能讓他們參賽的劇本拍成電影。

所以就有了【一念無明】【淪落人】這類電影。不少新導演參與這個計劃,就算沒拿到錢,他們的劇本也能被電影公司看上。

【南方都市報】

港片正在慢慢回暖,一批有才能的新人逐漸冒出來了。

比如說李駿碩,他曾憑借【翠絲】入圍第 38 屆金像獎,這是個 2014 年才從港中文本科畢業的年輕小夥兒,這回帶著【濁水漂流】來到了金像獎。

就像陳健朗,三十來歲,之前常在各種粵語影視作品裏當演員,飾演過【過春天】裏的黃毛男孩七仔,現今憑著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手卷煙】,在金像獎拿到了 7 項提名。

不光是導演,就連演員也是。

【梅艷芳】中的王丹妮,【媽媽的神奇小子】裏的梁仲恒、鐘雪瑩,【智齒】裏的廖子妤,當然港人特別喜愛、奪得影後的劉雅瑟也在其中。

當然啦,你也能夠更直白點講:

香港電影金像獎,依舊是港人自己尋樂子的所在。

就算是他們培養出來的這一代年輕人,其水平跟同期的內地都沒法比,更別說日韓和歐美了。

可是 。

這有關系嗎?

就香港電影而言,當年能橫掃整個華語圈,那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能在國際上引領潮流,是那個時代做出的選擇。

不過時代總有終結的時候。

就像咱們以前也會為金像獎對內地大片的偏見以及設定的門檻而煩惱,會去指責和批判。

就好比香港電影曾打算走向全球,引領風尚,可最終卻以遺憾告終。

但現在,它回到了原本的區域範圍,不再有那些不現實的想法了。

反而找回了初心。

搞電影,搞立足於香港的那種電影。

這如今成了身為一個香港電影愛好者和觀察者最大的所得。

在這疫情遠遠沒結束,電影院的狀況反復無常,電影的重要性大幅下降的當下。

第 40 屆金像獎反而呈現出了某種坦然:

啥叫坦然?

好比月初羅啟銳和倪匡的離世,又一次敲響了那個存在於記憶裏的黃金時代正在慢慢遠去的鐘聲。

上邊提到過的那些老一輩電影人,Sir 說他們未來都會逐漸離去。

有關童年混錄像廳的那些記憶,會因為他們的離去而被漸漸忘卻。

不過,這跟香港電影能有啥關系呀?

80、90 年代的香港電影能成為神話,原本就是那個時代的一個意外情況。

與其講我們是在擔心港片沒了活路,倒不如說是我們脆弱得不敢去迎接新的變化。

它肯定會的,而且肯定會有新人來接手。

而這些新人呢,就現在的情況來說,都是由上一代進行培養、挑選,然後傳幫帶的。

這些我們如今正在經歷的電影獎,都是在疫情前後一個個把人給提攜起來,看著人家出頭的。

但誰能斷言他們裏頭就不會有下一個徐克、許鞍華呢?

對於正在自我修復的香港電影界。

根本沒必要傷感。

好比那句歌詞。

一代人總會變老,可一直都有人正當年輕。

這篇文章裏的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