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AI 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套用不斷拓展,然而,電影【傳說】中「AI 成龍」的出現卻引發了廣泛的群嘲。這部由唐季禮導演、成龍主演的影片,本想借助 AI 技術讓成龍「返老還童」,打造一個新的賣點,卻未曾料到事與願違。
首先,從視覺效果上看,「AI 成龍」在樣貌、表情和動作等方面更顯科技感,與真人相比,其表情和細微動作不夠豐富、生動,顯得較為僵硬和虛假。特別是當影片中有成龍真人出場的部份時,兩者的對比更加明顯,這種差異讓觀眾難以產生代入感,甚至感到有些違和。
再者,劇情方面也未能給觀眾帶來新鮮感。【傳說】號稱是【神話】的續集,延續了老套的故事風格,古代與當代兩條故事線的聯動缺乏創新,前世今生、愛戀纏結等橋段讓觀眾感到審美疲勞,直呼「我奶奶都不愛看」。在如今觀眾口味日益挑剔的情況下,這種缺乏新意的劇情很難吸引他們的目光。
演員的演技表現同樣未能達到觀眾的期望。盡管「AI 成龍」的演技可能不是最差的,但其他演員的表演也存在諸多不足。娜紮被吐槽不夠靈動,張藝興被認為難以撐起男主角色,整個演員陣容雖星光熠熠,卻未能真正投入到角色中,使得觀眾在觀看時容易出戲。
此外,影片過度依賴情懷行銷,試圖借助【神話】的影響力吸引觀眾。但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希望看到的是真正有誠意、有品質的作品,而不是僅僅依靠情懷來支撐的影片。這種過度透支情懷的做法,反而讓觀眾產生了反感。
從制作角度來看,雖然使用 AI 技術可能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如降低片酬、縮短拍攝時間等,但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AI 制作的局限性依然明顯。例如,AI 數位人在表現氣質、眼神等方面存在困難,3D 頭像沒有眼神,瞳孔無法收放,轉頭角度也受到限制。
在 AI 技術還有諸多缺陷之時,就匆忙將「AI 成龍」搬上大銀幕,且以此為噱頭收割票房,這種做法被很多人認為是在出花樣圈錢,難以得到觀眾的認可。
然而,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 AI 技術在影視行業的套用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AI 或許能夠在未來更好地輔助影視制作。但這需要技術開發者更加註重提升 AI 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同時,影視創作者也不能過度依賴技術,而忽視了劇本品質、演員演技等核心要素。
對於觀眾而言,他們更期待看到的是精彩的故事、出色的表演以及具有創新性的影視呈現。只有在技術與藝術達到良好平衡的情況下,才能真正打造出令觀眾滿意的作品。
【傳說】中「AI 成龍」引發群嘲的現象,給整個影視行業敲響了警鐘。它提醒著從業者們,在追求新技術的同時,不能忽視作品的內涵和品質。只有用心打磨劇本,提升演員演技,合理運用技術,才能贏得觀眾的口碑和市場的認可。
在未來,AI 技術在影視行業的發展仍值得關註和期待。但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一技術,使其成為推動影視行業發展的助力而非噱頭,將是整個行業需要共同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或許,當技術更加成熟、套用更加得當之時,我們能夠看到 AI 與影視藝術更加完美融合的作品出現。但在此之前,影視人們仍需腳踏實地,以紮實的創作和精湛的技藝來打造真正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