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劉德華這麽拼為了什麽?

2024-09-18娛樂

馬上就到63歲的生日了,可是劉德華今年在演唱會的連續三場的表演裏邊,出現了嚴重的舞台危險,差點命喪舞台。這一把年紀了,有必要這麽拼嗎?你要看畫面,你就知道那是真的危險,他不是在作秀。

那他這麽拼到底是為了什麽?也是像很多明星一樣,投資失敗了,缺錢嗎?

我發現我除了了解他的歌和電影以外,我對他這個人好像並不了解。於是我就抱著好奇心,從商業的角度研究了一下劉德華。

我發現他不但不缺錢,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錢。咱們就算算明面上的賬:他演過超過150部的電影,就在最近這兩年的【金手指】電影的片酬,就達到了6,000萬。如果按平均2,000萬的片酬來算的話,電影的收入就有31億。

而他從1991年就開始辦演唱會,到今天為止已經辦過20次巡回演唱會,總共辦過高達388場的演唱會。按每場平均580塊錢的票價來算,3萬人的座次來算,不算上那些加價,總共票價就能賺45億。

而且他還發行了137張專輯。什麽專輯的銷售費用、線上的播放費用以及各種各樣的銷售轉化,又是一筆沒辦法算清楚的、很大的一筆收入。所以再加上各種各樣的投資,他個人收益絕對能夠超過百億。

那他這麽不缺錢,還這麽拼,那是為了什麽呢?

我們做產品的人都知道,有一個馬斯洛需求分析的層次理論。

其中特別底層的是人類對物質和生存的基本需求。劉德華自從能夠在娛樂圈立足,能夠養活自己的時候,這個需求其實已經就被滿足了。

至於第二層、第三層的安全和社交的需求,那麽有了錢,說實話這些需求都好解決。

再往上到了倒數第二層,是尊重的需求。雖然有很多明星,包括一些商界的領袖,有了很多錢,但是得不到尊重。但是劉德華可不是這樣。如果你們看過中國科幻電影的裏程碑【流浪地球】的話,你就會發現在片尾的時候,單獨有一個畫面來感謝劉德華先生。

從這我們就可以看到他得到了同行什麽樣的尊重,更不要提來自粉絲的尊重。

OK,這四層需求劉德華都得到了滿足。那難道劉德華是為了自我實作嗎?

什麽是自我實作?按照馬斯洛的定義,自我實作是人的最終極的目標,是人的存在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這個時候的人會具有一種欣喜若狂、如癡如醉、銷魂的感覺。那麽到底什麽是自我實作呢?其實就是一個希望自己成為所有人所期望的那個樣子的狀態,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

用一個通俗的話來說,那就是要成為一個完美的榜樣。雖然劉德華早就已經成為偶像了,但是這個偶像,其實是被經紀公司捧紅的偶像。這種偶像實際上非常多,而且他的生命周期都非常短,一波又一波地換。而劉德華所希望的自我實作,是成為那種超越時間的真正偶像。

也就是說,除了演藝這些事業以外,能夠成為做人的偶像,成為一個完美的偶像。

如果這層我們理解了,我們就能夠理解他為什麽會在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為了籌款給大家下跪,以及到了23年,他以低調的方式累計捐款了14億。還有他為什麽會為了一個買不起票的歌迷,選擇在一個明知道會虧錢的呼和浩特來舉辦演唱會,並且把那個歌迷請到現場。

同時我們也能夠理解,他為什麽會去幫助寧浩、郭帆這樣當初沒錢沒名的導演去拍電影。也因為他的幫助,有了【瘋狂的石頭】和【流浪地球】這樣兩部在中國電影史上可以排得上號的經典電影。

這就是人自我實作需求的驅使。而這樣的需求呢,又來源於他自己的出身。你別管劉德華成名之後又帥又有錢,但其實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草根,出生在香港的一個農村。父親是消防員,之後又去開小賣鋪。一家四個孩子,他最小,從上初中開始,就在手套工廠裏面打工賺錢了,學歷也僅僅上到了高中。

所以他自己當初也肯定想不到他會成為今天的劉德華。事實上我們每一個普通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未來會成長為什麽樣子。而劉德華就是希望透過他自己的切身經歷,能夠帶給我們一種精神。

一種超越了電影和歌曲的歡樂和感動以外的,能夠直擊人心的這種精神,就是他自己說的——和他一樣努力,只要努力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