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抓娃娃】票房井噴,差評卻洶湧,終於領會吳京說的這段話了

2024-07-31娛樂

今夏,【抓娃娃】成為了影院裏的一匹黑馬,上映首日票房就突破了5億大關,熱度持續飆升,很有希望沖擊平台預測的37億票房。

沈騰和馬麗這對喜劇界的黃金組合,無疑是吸引觀眾走進影院的最大動力。兩位演員在電影中貢獻了精彩的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也引發了不少觀眾的共鳴和笑聲。

盡管從喜劇效果來看,【抓娃娃】在開心麻花近幾年的作品中算是可圈可點,但整部電影卻少了些許輕松愉悅,反而讓觀眾在觀影結束後感到五味雜陳,難以釋懷。

點開【抓娃娃】的豆瓣評論區,會發現不少網友對影片提出了質疑:「雖然是部喜劇,但我看完後卻高興不起來,如果我是馬繼業,我只會感覺自己的人生被操控了。」

「這部電影的內核更像是一部披著喜劇外衣的東亞家庭驚悚片。」【抓娃娃】票房一路飄紅,差評的聲音也不絕於耳,網友的質疑並非無的放矢。

雖然【抓娃娃】的笑點不少,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也不時發出笑聲,但這些笑點大多缺乏新意,甚至有些老套。

馬成鋼推著坐在輪椅上的馬繼業,結果馬繼業從坡道上滑下去的情節,相信大家在其他喜劇電影中也看到過。利用奶奶假裝殘疾以及跑酷打籃球的反差來制造笑點,也顯得有些刻意。

至於電影中出現的英語老師、物理補習等情節,更是顯得生硬尷尬,如果換成其他演員來演繹,效果恐怕會更糟。

當然,沈騰和馬麗的演技和觀眾緣都毋庸置疑,觀眾也更願意包容他們所塑造的角色。

但【抓娃娃】中那些尷尬的橋段,很多時候觀眾不用看都能猜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例如,當春蘭得知兒子在學校被欺負,怒氣沖沖地找上門時,觀眾已經預料到在馬成鋼遞給她包包的那一刻,她的情緒會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不出所料,上一秒還怒火中燒的春蘭,下一秒就把兒子被校園暴力的傷心事拋到了腦後,轉而關心起自己的奢侈品包包。

【抓娃娃】中的喜劇包袱大多缺乏新意,觀眾也失去了開懷大笑的興致。

即使有演員的精彩表演來彌補喜劇效果上的不足,【抓娃娃】在劇情內核上帶來的不適感依然揮之不去。

從馬成鋼和春蘭的角度來看,他們無疑是愛孩子的,他們為孩子傾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希望孩子能夠按照他們規劃的路線走下去,這份用心良苦,甚至超過了許多普通家庭的父母。

然而,如果我們從馬繼業的視角出發,這部電影則變成了一部讓人感到窒息的恐怖片。

馬繼業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監控之下,他人生中的每一步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那些看似充滿喜劇色彩的情節,實際上卻是孩子揮之不去的夢魘。

這種講述故事的方式本身無可厚非,但模棱兩可的結局卻讓觀眾感到十分不舒服。故事的最後,馬成鋼和春蘭依然在用「愛」的名義綁架馬繼業,他們對兒子說:「你以為是我們操控了你的人生嗎?你也在操控我們的人生。」

這句話乍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但仔細想想,在這段關系中,明明是馬繼業受到了傷害,卻要反過來理解父母的行為。父母的所作所為,讓他失去了追逐夢想的權利,錯過了自由成長的機會,而這一切,都要以愛之名被悄無聲息地掩蓋。

如果影片到這裏就戛然而止,觀眾或授權以將其解讀為開放式的結局,也許馬成鋼和春蘭最終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許馬繼業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然而,影片彩蛋中出現的場景卻讓觀眾感到錯愕和不解馬成鋼和春蘭暗示想要再生一個孩子。 大號練廢了就練小號,小號練廢了就再生一個,這種想法是多麽荒誕可笑。

影片結尾,同父異母的兄弟倆相互依偎,這一幕更是令人唏噓不已。哥哥從小就不被家人重視,從未得到過父親的信任,為了證明自己,他只能拼盡全力向上攀登,即使最終站上了人生的巔峰,也依然沒有得到父母一句肯定。

從小就被父母以愛的名義監控的小兒子,在馬拉松比賽中獨自一人拼盡全力,他的父母卻在電視機前冷眼旁觀,對他冷嘲熱諷,最終來到現場為馬繼業加油助威的,反而是那個被馬成鋼誤解為會傷害弟弟的哥哥。

馬成鋼扭曲的父愛成為了孩子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他們犯了錯卻不思悔改,一心只想重新開始,這樣的結局,怎能不讓人感到壓抑和沈重?

這樣一部披著喜劇外衣,利用演員光環來規訓年輕人的電影,真的值得如此高的票房嗎?

【抓娃娃】的成功,也許恰恰印證了吳京的那句話: 「現在觀眾的鑒賞水平越來越高了,再拿老一套去糊弄觀眾,就是在自掘墳墓。」、「票房高,不代表你的水平就高。」

【抓娃娃】無論從喜劇效果還是立意深度來說,都配不上如此高的票房,隨著觀眾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反思打壓式教育。

開始勇敢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枷鎖,【抓娃娃】這類試圖規訓年輕人的電影,已經很難再引起觀眾的共鳴了。

在很多年輕觀眾看來,【抓娃娃】只是一部忽視孩子視角,為父母的控制欲洗白的驚悚片,是一部用愛綁架孩子個人意誌的規訓片。

更可怕的是,當馬繼業決定放棄高考時,可能很多觀眾都會下意識地認為「還是高考更重要」,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足以證明考上好大學已經成為了許多人心中難以撼動的教條,而馬繼業想要打破這種禁錮的行為,反而遭到了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