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抓娃娃】童年的負擔:探索現代教育中的「苦難式」陷阱

2024-07-17娛樂

【抓娃娃】是一部深刻揭示當前教育問題的電影,它以諷刺喜劇的形式,剖析了社會上熱議的苦難式教育問題。影片展現了盲目為孩子制造苦難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如自卑和自我懷疑,這些情緒可能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重大障礙。

影片的主人公,馬繼業,是一個出生在貧窮家庭的男孩。盡管物質條件有限,他從小就很理解父母的辛勞,因此很少向他們提出過多的要求。然而,作為一個孩子,他也有對玩具的渴望。一次,他被同齡人手中的平板電腦所吸引,忍不住用父親給他的錢偷偷買了一台。但當平板損壞且無法退貨,導致家中買不起必需的藥物時,馬繼業的內心充滿了愧疚。這種愧疚感讓他深感對不起信任他的父親和病重的奶奶。

為了彌補這一過錯,馬繼業開始撿拾廢瓶來賺錢,但這導致了同學的嘲笑,嚴重打擊了他的自尊心。他的父親馬成鋼認為,在一無所有的時候,自尊心是最無用的東西,視之為苦難教育的一部份。但對孩子來說,當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真的能像成人一樣輕視它嗎?心理學研究指出,兒童時期是人格形成、認知和社會化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心理創傷往往是成年後多種心理問題的源頭。

馬繼業的童年被苦難所籠罩,形成了他自卑、內向的性格。小時候,他不敢反抗同學的欺淩;長大後,他不敢違背父母的期望,放棄了自己喜歡的體育專業,選擇了父母希望的經濟管理專業。父母誤以為這是教育的成功,實際上卻是在扼殺孩子對生活的熱情。

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過早地讓孩子承受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困難,可能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和疏離,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和支持鼓勵,而不是依靠苦難來磨煉意誌。

在過去物資匱乏的時代,父輩們被迫接受苦難式教育。但既然是過去的產物,就應該讓它停留在過去。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在這個苦難「稀缺」的時代,作為父母更應珍惜眼前的幸福與安寧,而不是過分強調和制造苦難來阻礙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讓孩子在精心栽培和正確引導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