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看一次哭一次,照顧了劉德華一生的女人,六十年終身未嫁

2024-09-01娛樂

這件事 Sir 琢磨來琢磨去還是想說一下。

原本這算不上啥「大事」:

上海解封以後,有個八十來歲的老太太(後來媒體說老人九十多歲了)出門想買兩塊錢的切面,為自己慶生。

但老太太已經很久沒出過門啦。

她都不清楚,如今要是沒手機,就不能掃場所碼,不能掃碼就進不去面店,進不去面店,店員也就不能把面賣給她……

事情被在場的一位好心人發到朋友圈,還小感慨了一番:

路人打算替老太太買東西,檢視了綠碼,可就因為核酸檢測超過 72 小時,被擋在了門外。

到頭來。

老太太、路人、店員、切面,都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沒轍,老人說了聲謝謝就轉身走了,只留下那讓人心裏不好受的駝背身影。

△ 路人朋友圈的全部內容

事情在網路上不斷擴散,情緒也層層傳遞。

總算成了一件「大事」。

有人深有體會,點明了部份地區防控過度層層加碼的難題;

有人感嘆,在這艱難的世道當中,這位老太還能維持著體面與尊嚴,實在是令人感動。

也存在不一樣的看法:

店家嚴格遵守疫情的相關規定,這難道不是件重要的事嗎?

多少人透過靜默才換來的防疫成功,這難道不是大事嗎?

做核酸、防外溢、防反彈,難道這不是重要的事兒嗎?

雙方誰也不讓誰,各有各的理。

在這一陣子。

誰也沒法在這件事裏揪出一個確切的「替罪羊」,一個能毫無顧慮去指責的「壞蛋」。

這件「大事」,慢慢變成了懸在每個人頭頂的「大難題」。

你問 Sir 能不能給出答案?

哎!

首先是那個路人 A 。

第二條朋友圈提到,這事兒把「領導」給驚動了,「領導」去查問了店家,結果沒關心老人家最終有沒有買到面,反倒回應:執行防疫規定是對的。

並且還有繼續追蹤的媒體。

據報道:

面,買到了,是鄰居主動幫忙買到的;

買面的老太太,選擇了諒解,並且還要求「澄清」。

「那件事根本沒啥的,鄰居還有居委平常對我照顧得可好了,希望你們能幫我澄清澄清。」(摘自:新民晚報)

當天接待的那個店員小夥兒,還有附近的居民,以及街道居委會……都紛紛對著記者給出了能讓大夥滿意的回答。

△ 【澎湃新聞】

問題搞定,人群都走了。

大事,又變回了一件「小事」。

也許是 Sir 想多啦。

事件「結束」了,可還是禁不住琢磨,那位沒買到面的老太太,生日的當晚是咋過的?心情咋樣?會不會很失落?

另外,在這次巨大的變化裏出現了更多的「老太太」。

當他們一直沒法拿到那份「切面」,要麽憤怒,要麽失望地回去之後,到底啥情況了?

所以就算「不合時宜」。

Sir 還是想接著問兩個問題。

或許這也是不少人在看到這些新聞時存在的兩個困惑:

「切面」這事兒,到底算大事還是小事?

人的尊嚴,究竟要怎麽去衡量呢?

Sir 一下子就想起了那部電影。

許鞍華拍的【桃姐】

首先肯定是因為,那條朋友圈所描述的「老太太」的模樣,跟桃姐特別像。

背影彎著,不過這人挺大方。

老太太去買面的途中碰了釘子。

桃姐,在電影中碰到了之前從來沒有過的難題。

桃姐是位年紀大的仆人。

從十三歲開始,就被梁家收作家裏的傭人,一幹就是六十多年,服侍了梁家四代人,一輩子都沒嫁人。

後來,梁家去美國移民了,桃姐就只需一門心思照料留在香港當電影制片人的少爺梁羅傑(劉德華 飾)。

這會兒桃姐犯中風病了。

身體變得不靈便了,自己都照顧不好,哪裏還能照顧少爺喲。

於是堅決非要去老人院。

羅傑想幫她把錢付了,可她不願意。

想給她買些衣服,她卻說不需要。

進了養老院,這人還多了句口頭禪:

「沒空的話就不用來看我了!」

作為老仆人最厲害的「專業技能」,那就是絕對不給別人添亂子。

不止是桃姐。

再次觀看電影的時候,Sir 察覺到,影片裏差不多每個人物都仿佛是「老太太」的寫照。

主人公是羅傑。

全家都移民去了美國,就他獨自留在香港打拼,還被人當成了空調維修員的「少爺」。

養老院的主任,有著很明顯的「新移民」口音,在香港啥依靠也沒有。

△ 主任被桃姐問到家人的時候,一句話也不說,沈默著。

養老院的老板,以前是特別風光的武行,現在領著「小弟們」裝成惡人去追債過日子。

就算是在電影中展現得最為風光的職業:電影導演。

影片裏還有一場很有深意的戲。

監制是羅傑,大導演有徐克、洪金寶,投資人是於冬,他們開會(要知道這些可都是許鞍華請來友情幫忙的)。

開著車呢,徐克突然發火了:

「這景也太糟糕了,根本沒法拍呀!」

監制也絲毫不肯退讓:

你們預算超了這麽多,還搭哪門子景啊!

鬧掰了。

最後投資人沒辦法了,只好說道:「要不,增加預算?」

話剛說完,鏡頭一轉……

哎,剛鬧掰的三個人一塊兒坐著吃夜宵,互相稱贊剛剛那番「表演」,把預算「騙到手」了。

沒錯。

這講的是一群人變得落魄後,努力自我拯救的事兒。

當然,要說最「悲催」的,那得是桃姐。

最為積極的那一個就是桃姐。

養老院到底是個啥樣的地方?

這是老人最為無奈的抉擇。

在大戶人家呆的時間長了,桃姐就算下了再大的決心,到了養老院還是適應不了。

豪華的單人間?

哎呀,咋這麽破爛呀!

營養豐富的飯菜?

那簡直就是「奇觀」:

那些不能自己吃飯的老人都坐成一排,靠護士逐個逐個一口一口地餵。

能自己吃飯的,不是飯粒撒得哪兒都是,就是吃到一半發現兩個人的假牙弄混了。

桃姐當時就忍不住露出一副瞳孔地震的模樣。

環境很差也還能忍受。

接下來,堪稱最為悲涼的一幕。

半夜的時候,有個婆婆拖著腳步來到大門前,抓住門把手用力晃,嘴裏還哭叫著:「我得回鄉下,我得回鄉下啊……」

尊嚴這玩意兒挺奇怪的。

要是在一個不給人尊嚴的地兒待久了,剛開始,你會難受、折騰,再過一陣兒,你就會逐漸適應,等時間更長了,你就徹底麻木啦。

桃姐可不想變得麻木。

畢竟在這家養老院中,她差不多算是半個「貴族」。

比起其他孤身一人的老人,桃姐的待遇可好太多啦。

「幹兒子」羅傑探望得最頻繁,帶著桃姐去吃好的,逛公園,甚至還帶她去自己電影的首映禮見明星……他的好名聲整個養老院無人不知。

△ 別的老人那羨慕的眼神

還有羅傑他們這一大家子。

羅傑的姐姐說到桃姐,心裏滿是感激,還主動說要出桃姐的喪葬費;

羅傑的媽媽專門從美國飛回香港去看桃姐,給她燉燕窩,送她新襪子和自己正戴著的圍巾,就連梁家也早就備好了一套房子讓桃姐用來養老……

要是說「尊嚴」得透過提高名譽和地位才能獲取。

那麽,桃姐肯定是養老院裏最受尊敬的那個人。

可桃姐既沒炫耀,也沒聲張。

她維護「尊嚴」的辦法,就是盡力給他人留足面子。

比如說,碰到比她還弱的人。

這一天,桃姐坐在門口等著羅傑接她回去吃飯,邊上的老人不停地拉扯桃姐,讓她給修衣服上的紐扣。

桃姐擔心會錯過羅傑,就和老人講先等會兒再縫。

鏡頭一換,羅傑進了門,可桃姐沒在。

原來呀,桃姐不想讓老人一直等著,就打算先到房間裏去拿針線包。

在這個空當兒,羅傑出現了。

這當然算不上是很嚴重的錯過啦。

可桃姐能因為別人一件不怎麽重要的小事,舍棄一上午的等待。

例如,碰上愛「貪小便宜」的人。

羅傑的母親從美國回香港來看桃姐,煮了一大鍋燕窩,院裏的夥伴們都羨慕地圍過來看。

正打算偷著吃呢。

桃姐回來了喲。

大家緊張又生硬地裝著啥都不知道,桃姐一下就看穿了:

你在這兒裝啥呢?

咱們開吃嘍!

另外,碰到比她還要「慘」的人。

過年啦,子女們一個個都來接老人回去過年。

誰能想到這一家人居然吵起來啦:

女兒要來接,可婆婆不願意,非要等兒子來。

婆婆聽了女兒說的,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楞是不動。

桃姐覺著再這麽吵下去就不好收場了。

她走過去,同時勸說道:

你呀,跟著女兒回去跟孫子一塊過年唄

兒子沒時間呀

你可比我強多啦,趕緊走!

三句話,每句都很有講究。

跟女兒一起走就能見到孫子,你不是看重男孩輕視女孩嘛,那孫子難道不重要啦?

第二句,兒子只是沒時間,不是不要您啦,我在幫您自己騙自己。

第三句話,你好歹有女兒接你回家過年,我卻只能待在養老院,我可比你慘多了,你就知足吧!

沒錯。

「比慘」,這是桃姐為人處世的「高招」。

不止一回。

坐下來跟一對母女嘮嗑,桃姐順嘴就問那小姑娘:「你是來看老媽的?」

小姐姐表示不行,我媽過來看我了,我得在這兒洗腎……

這不是社死了嘛?

桃姐反應賊快,張嘴就回應道:

「我,得了中風。」

桃姐心裏明白,一個讓人悲傷的訊息,得靠另一個悲傷的訊息來應對。

就算沒啥用處。

不信你瞅瞅下一個鏡頭:

雙方不再說話,就那麽沈默著。

這是不是多此一舉呢?

確實,就因為這樣看似「多此一舉」的做法,保住了對方起碼的面子。

這並非是高高在上的憐憫,而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體諒。

可就是這些看似沒啥用的「多此一舉」,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這老人院。

Sir 再次觀看的時候,無論如何都沒法忘記這個細節:

養老院中最不「靠譜」的堅叔。

愛跳舞,愛相親,那瀟灑的性子老是能讓這一潭毫無生氣的水變得充滿生機。

他對桃姐也心懷不軌。

拿點小零食去討好桃姐,接著趁機找桃姐借錢,理由是看病。

不多不少,正好借 300 。

看啥病呀?

講病,倒不如說是「癮」。

有一回羅傑來看桃姐的時候正巧碰上了,堅叔還跟羅傑借了 300 塊,結果讓羅傑察覺,堅叔借錢是為了「按鐘仔」。

於是,接下來羅傑當著堅叔的面把他給揭穿了。

原本想著桃姐知曉真相以後,也不會願意再把錢借出來了。

結果桃姐一點都不吃驚,反倒把堅叔叫了回來。

她向來不喜歡拿別人的錢,可這一回,卻堅持要羅傑給堅叔拿出 300 塊。

能吃就讓他吃唄,他還能吃多長時間啊?

這句話是不是感覺特別熟悉?

總會讓人想起好心人針對上海老太太發出的感慨:「那個沒買到切面的老太太,往後余生還能過幾次生日啊?」

當然,有一些人跟 Sir 唱反調。

切面跟「按鐘仔」難道會是一樣的?

有差別。

可是

堅叔被拆穿的時候,還有老太太盯著切面站在面店門口的時候,沒啥大差別。

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堅叔有桃姐幫他維護體面,可老太太卻沒有。

如今 Sir 要回到文章開頭提出的那兩個問題:

切面這事兒,到底算大事還是小事呢?

誰都明白,這原本該是件小事,結果卻弄成了大事。

所以咱們要追問的並非是「大小」。

而是,咋就到這種地步了?

為啥一個人正常的欲望、想法、需求表現出來,就被無限制地放大,還引起了像熱搜那樣的討論呢。

咱們的反應實際上和羅傑差不多:

借錢沒問題。

借我的錢去找女孩,不行,羅傑覺得老人不該有欲望,特別是老人院裏的老人。

並非是羅傑不好。

他只是同樣在養老院這個系統裏被馴化了,自己還沒察覺到。

那接著是第二個問題:

人的尊嚴,到底咋衡量?

Sir 打算拿電影裏的一個鏡頭來作例子。

好多觀眾都誇這一幕裏許鞍華表現得很細膩:

深夜的養老院裏,女兒流著淚領走母親的遺物。

畫面這會兒被分成了兩半:

左邊呢,護工跟老人正悠哉地嗑著瓜子下著棋;

右邊,悲傷的女兒不停地掉眼淚,抽泣個不停。

生死無常與生死有命出現在同一幕,正好說明養老院裏邊和外邊,完全是兩個不一樣的世界。

隨後

女兒的哭聲變得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悲傷。

嗑瓜子的人沒了笑容,下棋的老爺不再動作……

這些反應是起碼對逝者和家屬的尊重。

不過呢,Sir 覺得最精彩的得算是接下來這一幕:

鏡頭給到了桃姐的特寫。

她的表情和其他人都不一樣。

別哭,別笑。

眼眶沒濕,可眼神卻比啥時候都要堅定。

這也就說明了桃姐對待「尊嚴」的態度:

在這時候,她能給出的最大敬意,就是默默堅守,這是她用不著靠哭泣來展現的「自尊」。

就像電影的英文片名

A Plain Life

它可不只是把焦點放在桃姐一個人身上。

電影覺得就算是對這些普通人物的群像進行白描式刻畫,也能夠挖掘出很大的能量,能讓觀眾觸及日常生活裏頭隱藏著的人性細微之處。

這就是為啥像許鞍華、是枝裕和、侯孝賢這類導演可以得到好多稱贊。

而這種「以小見大」的情況在電影的結尾呈現了出來。

桃姐的葬禮上,竟有個意外之人現身:

堅叔

他縮頭縮腦地走進靈堂。

手捧著花,走到桃姐的棺材跟前,深深地鞠了個躬。

這啥意思呀?

並非僅僅是一個「爛人」突然有了良心。

而是在養老院這個系統中,桃姐種下的那顆有關「尊嚴」的種子,最終開花結果啦。

這是許鞍華於電影裏所留下的最大的一份善意。

這也是電影讓我們反思得最深刻的地方。

尊嚴該咋衡量呢?

沒法衡量。

有時啥也不是,有時價值比任何數位都高。

畢竟尊嚴那可是底線啊。

對於一個健全的人來說,尊嚴應當能默默守護住,而不是被拿出來討價還價的。

接著

在一個完備的系統當中

尊嚴得被呵護,而不是被特意強調。

這篇文章裏的圖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