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塑膠」演技的5位演員,有人自信滿滿,有的只會擠眉弄眼

2024-07-12娛樂

一·在演藝圈中,童星出道似乎是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但這條路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張一山和馬可的經歷就是兩個鮮明的例子,展示了從天真爛漫到浮誇失真的演技變遷。

張一山因在【家有兒女】中飾演夏雨一角而深入人心。當時年僅12歲的他,以誇張卻恰到好處的表情詮釋了這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形象。

他瞪大眼睛、撅起嘴巴的模樣,引得觀眾忍俊不禁。人們笑著說:"這孩子,演技不錯啊!"確實,在情景喜劇中,這種表演方式恰恰符合角色設定,也贏得了不少好評。

同樣在2004年的【家有兒女】中,馬可也嶄露頭角,飾演了楊紫的"假男友"。那時的他眼神中還帶著青澀,表演雖然稚嫩,卻也恰恰符合角色年齡,讓人覺得可愛有趣。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兩位昔日的童星卻似乎陷入了演技的迷途。到了2016年,29歲的張一山主演【余罪】時,他的表現引發了爭議。

有人稱贊他將角色的痞氣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也有人批評他表情過度誇張,動不動就怒目圓睜,將"痞氣"表現得過於飽滿。

馬可的情況也不容樂觀。2014年,他在趙麗穎主演的【花千骨】中飾演"殺阡陌"一炮而紅。然而,當時就有觀眾指出他的表演很怪異。

盡管角色因為英俊的外表和討喜的人設而受歡迎,但馬可的演技卻被指責為"五官猙獰","感覺他的畫面,每一幀都在咆哮,都在發瘋"。

在2016年的【極光戀人】中,馬可的表演更是被形容為"將自己的演技全擠在了臉上"。即便是在古裝劇【思美人】中,他和易烊千璽的對手戲也因過度表演而讓人尷尬。

二·從童星到成年演員的轉型,考驗的不僅是演技的進步,更是對角色理解的深化。然而,這兩位演員似乎都陷入了一種固有的表演模式,難以突破自我,讓人不禁感嘆:昔日的天真爛漫,如今竟變成了讓觀眾難以接受的浮誇失真。

在演藝圈這個名利場上,一夜爆紅往往是把雙刃劍。它帶來了名氣和機會,卻也常常成為演技發展的絆腳石。吳謹言和馬可的經歷就是典型案例,展示了爆紅後演員們所面臨的演技困境。

吳謹言憑借2018年熱播劇【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一角迅速走紅。觀眾被她飾演的這個聰明伶俐、機智果敢的宮女深深吸引。

然而,當熱度退去,人們開始冷靜審視她的表演時,質疑聲接踵而至。有人指出她的表情浮誇,眼神空洞,是典型的"高興起來哈哈哈,難過的時候哇哇哇"的演技。

這種演技問題在吳謹言後續的作品中愈發明顯。在【你是我的答案】中,她的表演被描述為"誇張式演技做到了極致",甚至導致觀眾直接棄劇。

到了2021年的【正青春】,吳謹言的演技仍未見明顯進步,依舊是"用力過猛、搖頭晃腦、瞪眼嘟嘴",最終導致該劇收獲滿屏差評。

馬可在2014年【花千骨】中飾演"殺阡陌"後也經歷了類似的過程。初時,觀眾被他的"美顏盛世"所吸引,紛紛贊嘆"殺阡陌"的顏值。

但隨著時間推移,人們開始註意到他誇張的表情和過度的肢體語言。在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中,馬可的表現更是引發爭議。

他自信滿滿地演繹【像霧像雨又像風】中的阿萊,本想展現角色霸道不羈又不失柔情的一面,卻被觀眾評價為"硬生生演成了一個有點錢的街頭小混混"。

三·這種自信與實際效果的巨大反差,不僅讓觀眾失望,也讓在場的章子怡、劉燁、宋丹丹等導師感到詫異。爆紅帶來的不僅是名利,還有巨大的壓力和期待。

演員們急於證明自己,卻往往適得其反,陷入了表演的誤區。他們可能會想:"觀眾喜歡我這樣演,那我就要演得更誇張、更醒目。

"然而,這種思維方式恰恰忽視了角色本身的需求和戲劇的整體性。結果是,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演員們,反而因為無法擺脫固有的表演模式,逐漸失去了觀眾和業內人士的認可。

這種爆紅後的演技困境,成為了他們職業生涯中不得不面對的嚴峻考驗。在當今社交媒體盛行的時代,豆瓣評分儼然成為衡量一部作品好壞的重要標準。

然而,對於一些演員來說,這些冰冷的數位卻如同一把雙刃劍,既能讓他們一夜成名,也能將他們打入谷底。宋茜和吳謹言的經歷就是鮮明的例證。

宋茜的演藝生涯長期被低分困擾。她主演的電影【我的新野蠻女友】在豆瓣上僅獲得3.7分,與馬天宇合作的電視劇【幻城】更是只有3.4分。

2017年,她和黃曉明合作的【上古情歌】,評分更是低至3.1分,僅比被稱為"史上最爛"的【追夢演藝圈】高出0.8分。這一連串的低分作品,無疑給宋茜的演藝事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吳謹言在爆紅之後也未能幸免於低分的困擾。她主演的【幸福還會來敲門】只有3.2分,而在【你是我的答案】中,她的表現更是被觀眾直接棄劇。

到了2021年的【正青春】,低分依舊如影隨形。這種持續的低評分,不僅影響了觀眾對她的印象,也可能影響到她未來的戲路選擇。

然而,高口碑作品的稀缺並不僅僅是個別演員的問題。它反映了整個影視行業的困境:為什麽好評難求?是演員演技的問題,還是劇本、制作等其他因素的影響?以張一山為例,他在【余罪】中的表現雖然引發爭議,但這部戲本身還是得到了不少好評。

然而到了【鹿鼎記】,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部劇在豆瓣上只獲得了3.2的超低評分,近10萬人參與評分。這種巨大的反差,不禁讓人思考:是張一山的演技突然變差了,還是整個作品的品質出了問題?因此,我們在看待這些評分時,需要更全面的視角。

低分固然反映了作品存在問題,但具體是哪些問題,是否全部歸咎於演員的演技,這都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對於演員來說,如何在這種評分壓力下不斷提升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和發展方向,才是真正的挑戰。

四·綜藝節目,特別是像【演員的誕生】這樣的演技類節目,本應該是演員展示真實演技的舞台。然而,在這個聚光燈下,有人自信滿滿,有人卻顯得局促不安,呈現出演技較量的真實與虛幻。

馬可在【演員的誕生】中的表現就引起了廣泛爭議。他滿懷自信地演繹【像霧像雨又像風】中的阿萊,本想展現角色霸道不羈又不失柔情的一面。

然而,他的表演卻被觀眾評價為"硬生生演成了一個有點錢的街頭小混混"。馬可透過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完全誤解了角色的內涵,反而暴露了自己演技的不足。

這種自信與實際效果的巨大反差,不僅讓觀眾失望,也讓在場的章子怡、劉燁、宋丹丹等導師感到詫異。馬可這堂"什麽叫自信"的課,無疑給觀眾上了一課:過度自信可能會蒙蔽演員對自身演技的客觀認知。

相比之下,張一山選擇拒絕參加【演員的誕生】。他給出的理由是:"對於我來說,表演更多的是感受,而不是比賽。"這個回答乍聽之下似乎有理,但也不禁讓人質疑:是否是因為害怕在競爭中暴露自己的不足?畢竟,張一山在【余罪】中的表現就已經引發了爭議,有人稱贊他將角色的痞氣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也有人批評他表情過度誇張,動不動就怒目圓睜。

綜藝節目對演員演技的影響是復雜的。一方面,它提供了一個即時反饋的平台,讓演員能夠直面專業評委和觀眾的評價。

五·另一方面,綜藝的快節奏和競爭性可能會導致演員為了吸引眼球而過度表演,反而偏離了真實的表演本質。這種現象在其他演員身上也有體現。

例如,宋茜早期在綜藝節目中的表現就常常被批評為過於做作。在【美麗的秘密】中,她表演幽閉癥發作的場景被觀眾詬病為"浮誇式"表演。

而在【繭鎮奇緣】中,她誇張的吃面表情更是成為了網路熱議的話題。綜藝舞台就像一面放大鏡,它既能放大演員的優點,也會無情地暴露他們的缺點。

對於年輕演員來說,如何在這樣的舞台上保持真實,展現自己的演技實力,同時又不失去自我,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