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中國鋼琴市場,真的崩盤了嗎?|爭鳴

2024-01-26娛樂

有人說中國鋼琴銷量2023年出現了斷崖式下跌,有人說2023年中國鋼琴市場延續著小幅上漲的態勢。誰說得對?這一點姑且不論,但有一點顯而易見:無論是鋼琴銷售商還是音樂培訓機構,在2023年的日子都不好過。

同樣日子不好過的,還有鋼琴教師。

我2000年本科畢業於一所綜合大學的音樂系,班上有幾個聲樂專業的同學畢業後轉頭去教鋼琴,因為學鋼琴的學生遠比學聲樂的學生多。班上鋼琴專業的同學呢?畢業後都去了綜合大學音樂院系擔任鋼琴教師。這在今天毫無可能。我也在綜合大學的音樂學院任教,前段時間單位面試了幾個留洋鋼琴博士,水平遠比我的鋼琴專業同學高超,但挑出一個最好的報給人事處,還沒送到校務會就在半道被「哢嚓」了——因為鋼琴系已經超編。據我了解,這種現象還不只出在我們一家,而是中國音樂院系的普遍情況。

但這能說明中國鋼琴市場崩盤了嗎?我不這麽認為,我覺得,這只能說明,中國鋼琴市場曾經長期處於「非常」狀態。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被迫與西方列強「友好通商」。隨之,西方鋼琴商發現了這個巨大的東方市場,信心滿滿將鋼琴裝滿大船運到中國。他們一心認為可以賺得盆滿缽滿,結果卻是賠得底掉。這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國人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鋼琴這個「奢侈家具」,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鋼琴聲音「直不楞登」,沒有國人熟悉的音樂應有的「帶彎兒」腔音和生動氣韻。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進步,但鋼琴市場並沒有得到相應發展。這一方面是因為鋼琴並非普羅大眾的剛需,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鋼琴代表了「資產階級腐朽文化」。直到1980年,中國鋼琴年銷量還不到1萬台。

然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鋼琴進入狂飆時代。到了21世紀初,【琴童】雜誌的【鋼琴考級二十年有感——致家長的公開信】宣稱,「中國有3600萬人正在學鋼琴。」這時鋼琴教師供不應求,因而也就有了聲樂專業大學生改教鋼琴的現象。

鋼琴狂飆的因素很多,除了經濟發展、廣告宣傳、從眾心理、升學加分、考級和「藝考熱」助推,也有將鋼琴視為社交貨幣、身份標識的情況。這就像曾經的高爾夫和現在的馬術。但這明顯是收智商稅。就鍛煉身體、提升合作及對抗能力來說,高爾夫和馬術比會街頭籃球更為有效嗎?

就社交貨幣來說,鋼琴的通貨膨脹率遠比高爾夫更高。高爾夫球場畢竟存在稀缺性,而「3600萬人正在學鋼琴」以及街頭鋼琴的出現,則說明鋼琴已然褪去社交貨幣的內容,正在回歸樂器本質。

饒是如此,我們也會發現中國人均鋼琴保有量不足1%,與歐美的3%強尚有差距。在這種意義上,中國的鋼琴市場還有發展空間,並不會突然崩盤。

當然,我也不認同某些機構宣稱的「鋼琴市場隨著中國經濟的好轉會再次飛升」。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萌芽、發展、成熟以及衰落,鋼琴也不例外。中國人均鋼琴保有量從空白到1%,這是一個巨大而迅猛的發展期,「趕上風口豬都會飛」。但人均鋼琴保有量從1%爬升到2%則必然緩慢,甚至是難以完成的任務。並且,原來鋼琴從業人員規模很小,僧少自然粥分得多。但今天呢?每1000個考生中就有100個藝考生,每100個藝考生中哪怕只有1個鋼琴生,每年的數量也能達到1萬人。這麽些年累積下來,數位已經很是壯觀。而鋼琴市場已經走過了快速發展期進入平台期,哪怕「粥」比世紀初有所增加,但是架不住「僧」增加得更多。

在鋼琴的西方故鄉,鋼琴則已進入衰退期。我們可以看到,歐美一些青少年鋼琴賽場充斥亞裔面孔。鋼琴乃是機械工業時代的產物,隨著電氣時代和資訊時代的來臨,鋼琴的黃金時代已成過去。這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就像唐詩宋詞再好都不可能「再次飛升」。

我們還可以說,西方已開發國家鋼琴市場的今天,亦就是中國鋼琴市場的明天。西方鋼琴早已進入買方市場,這從課費就能看得出來:知名音樂學院的知名鋼琴家,一節課費換算成人民幣不過一千元上下。而在人均收入更少的中國,知名音樂學院的鋼琴教師,一節課敢收到五千元甚至更高。但今天的情況已經有所不同,「藝考熱」已經降溫,高價學費難以維持。而隨著出生人口的持續減少和鋼琴專業畢業生的繼續增加,哪怕不走專業道路的普通琴童還能維持原來的比例甚至略有擡升,中國的鋼琴教師也將會和西方一樣供過於求。

中國鋼琴市場既沒有崩盤更不會飛升,不過是回歸正常,是好事。但回歸正常對於某些鋼琴人卻可謂慘烈:五千元的鋼琴課費將會無一例外降至四千、三千、兩千元,兩百元的鋼琴課費有一部份將會降至一百五、一百元,而品質不佳的鋼琴教師、鋼琴培訓機構、鋼琴制造商、鋼琴銷售商,將會被無情擠出牌局。

張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