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抓娃娃】10億利潤的資本拉扯:吳京與鄧超淘汰,沈騰追悔莫及

2024-08-29娛樂

【抓娃娃】票房一路飆升,上映33天,累計票房已突破33.10億,成功超越了「沈馬組合」的上一部力作【獨行月球】。

盡管兩部電影的票房成績旗鼓相當,但片方最終的利潤卻有著天壤之別。【獨行月球】的制作成本據傳高達5億,畢竟除了沈騰和馬麗兩位主演的高額片酬之外。

科幻題材的特效制作也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尤其是影片中的袋鼠,采用了先進的動作捕捉技術制作,成本更是水漲船高。【獨行月球】最終取得了11億的分賬票房,扣除5億的制作成本,片方盈利約為6億。

相比之下,【抓娃娃】的制作成本則要低得多。影片定位為純喜劇,幾乎沒有特效制作,拍攝場景也多是利用現成的實景,搭建的場景少之又少。

此外,影片的演員陣容相對較小,劇組規模也不大,服化道、攝影、美術等方面的制作水平也都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參考【獨行月球】5億的投資規模。

【抓娃娃】的制作成本至少可以減半,保守估計在2.5億左右。目前,【抓娃娃】的票房已突破11億,這意味著片方已經獲得了近9億的利潤。隨著影片的持續熱映,平台預測最終票房有望達到34.66億,屆時片方分賬將高達13億,利潤有望突破10億。

這樣的投資報酬率,無論放在哪個行業都是令人艷羨的。眾所周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紛爭,電影行業自然也不例外。

有了【獨行月球】的成功經驗,沈騰和馬麗這對黃金組合的票房號召力已經毋庸置疑。【抓娃娃】的成功早在預料之中,盈利更是板上釘釘,唯一的懸念只是賺多賺少而已。正因如此,面對這樣穩賺不賠的計畫,各路資本自然是擠破頭都想分一杯羹。

而主控方則要對這些資本進行精挑細選,最終導致了【抓娃娃】幕後資本格局的大洗牌。首先,盡管【抓娃娃】仍然帶有明顯的開心麻花喜劇風格。

但這部電影的投資方卻不再是開心麻花了。影片的第一出品方從之前的開心麻花變成了兩位導演自己創立的西虹市影視。

其次,其他出品方的變化也相當大。開心麻花不僅丟掉了第一出品方的位置,甚至連第二、第三都沒撈著,最終只排在了第四位。

對比【抓娃娃】和【獨行月球】兩部電影的出品方名單,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由於當時大家對【獨行月球】的影片品質和票房前景沒有十足的信心。

所以這部電影的出品方只有6家。而這6家出品方都參與了【抓娃娃】的投資,可見這個圈子的頭部公司來來去去就那麽幾家。

到了【抓娃娃】這裏,當大家意識到這是一個穩賺不賠的好計畫時,各路資本便蜂擁而至,最終的出品方數量增加到了10家,而且基本都是萬達、聯瑞、長影這樣大佬。

資本的邏輯就是如此殘酷。在【獨行月球】的聯合出品方名單中,原本還有導演路陽的酷鯨影視,以及吳京和鄧超合夥成立的廈門人馬文化傳媒。

到了【抓娃娃】這裏,這兩家公司卻被踢出了出品方名單,取而代之的是騰訊、微夢創科等實力雄厚的資本巨頭。

試想一下,【獨行月球】的盈利如此之高,路陽和吳京、鄧超的公司不可能不想繼續投資【抓娃娃】。最終他們被排除在外,只能說明主控方為了利益最大化,不得不做出艱難的取舍。然而,最令人惋惜的還是主演沈騰。

對於【抓娃娃】這個計畫來說,投資幾乎沒有任何風險,只要能拿到份額就意味著穩賺不賠。而沈騰作為影片的絕對主演,是當之無愧的票房保障,可以說沒有他這部電影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因此,沈騰提出參投的想法也是合情合理的。

事實上,沈騰並非沒有投資的先例和意願。早在2020年,他就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海口那可是家大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公司名稱也頗具沈氏幽默風格。

公司成立後,沈騰參與投資的第一部電影便是【四海】。然而,這部電影的票房並不理想,最終只拿到了5.42億,沈騰的這筆投資並沒有為他帶來豐厚的報酬。

正如前文所說,【抓娃娃】片方的利潤有望達到10億。毫無疑問,沈騰透過這部電影能夠獲得一筆不菲的片酬。但相比於固定數額的片酬。

如果沈騰能夠參與投資,他所獲得的票房分紅無疑將更加可觀。如今,【抓娃娃】票房再高也與他無關,不知道沈騰是否會感到一絲遺憾和後悔。但這就是資本的殘酷現實,有時候,機會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