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陳小春的言論再次成為全國熱搜,廣東網友:只有祖屋才是永遠的家

2024-07-07娛樂

陳小春是從廣東走出的一位香港藝人,他於1967年出生在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少兒時期都基本是在家鄉度過,直到十三四歲的時候,他才跟隨家人來到了香港謀生。在出道前,他幹過地盤工,送過外賣,當過洗頭工,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他透過考入TVB舞蹈藝員訓練而正式踏上自己的演藝道路。

對於自己的家鄉惠州,陳小春一直都擁有濃烈的家鄉情結,當年與應采兒結婚的時候,他首先就是回到老家擺酒,然後才在香港某酒店補辦婚禮。另外,他還積極參與祖籍地的建設與宣傳工作,並且長期擔任惠州政協委員。

陳小春曾在受訪中表示,他雖然移居到香港多年,但是從來沒有中斷過與家鄉的聯系,以前差不多年年都回去過年,從年廿六、年廿七開始,一直住到年初七左右才回香港,剛開始的時候,回去一趟要花費差不多十個小時,現在一個小時多一點就能夠回到老家了。

6月29日,一段關於陳小春回老家走訪的視訊成為了熱搜,他在視訊中指著自己的祖屋說:「這一座粉紅色的屋就是我第一次賺錢回來蓋的,當時是我老爸叫我建的,於是我便花費了幾萬元建了這樣的一間小屋。」

陳小春一旁的友人疑問說:「又不經常回來住,蓋來幹什麽?」他則很激動地反駁說:「在自己的祖地之下不建屋?難道好像那些工廠那樣嗎?」隨後,他的這段視訊獲得了數萬網友的點贊、評論和數百萬的流量。

一位山東的網友留言說:「我老公村子裏沒有這樣的,都是年輕人在外面買了房子,老人在家住在前二三十年的房子,年紀再大點的還有住土房子的。我老公三兄弟,老大開著百萬名車,買了房子,二哥在北京,我們稍微差點,家裏兩老人還是住著以前的房子,說真的要是全部在家住,就算打地鋪都沒地方,大哥一家都是回去吃了飯就回縣城,我們也不在家住。沒有一個人說要蓋個新房子。」

一位湖北的網友回復說:「我們有地的,但是周圍都沒規劃,也不會單獨回去弄房子的,醫療環境跟不上。回去弄的,基本都是當地有規劃的,山東我還是知道一點的,我好幾個朋友都是那邊的。他們有的家裏就是你說的那樣,回去重新蓋,有的就沒有,有的老家都沒人住了。」

一位河南的網友感嘆說:「我是發自內心的羨慕廣東人的家族觀念的,拜山拜十幾二十代,每逢過年過節、喜慶日都祭祖,從自己一家人到整個大家族都和和睦睦、團團圓圓、熱熱鬧鬧,我今年都五十多歲了,從來沒有見過我們村舉辦過任何民俗活動,宗祠也沒有。」

一位香港的網友表示:「真的是這樣,我老爸就是為了清明拜山回去有地方住,所以專門回去建了一間屋。他說,每次回去都在阿叔家裏借住,很不方便,以前蓋的屋太舊了,有老鼠,再加上現在的村民都在近路邊的地起新屋,以前舊屋那片已經無人住了。」

一位廣東的媳婦透露:「廣東人都對家鄉有一種特殊的執念,我老公很早就在東莞定居,現在我兒子也畢業出來了,我想幫我兒子也買一套房,但是我老公卻執意拿我們的積蓄回去老家茂名建房,他說,每一個廣東人都擁有五個‘身份證’,除了隨身攜帶的之外,還有祖屋、祖祠、祖墳和家鄉話。」

一位廣東網友也直言:「不管你在外面有多麽風光,不管你在外面有多少物業,只有祖屋才是你永遠的家,以前的人就算當了多大的官,都會有告老還鄉的一天,現在雖然時代變了,但是鄉情是刻在我們中國人基因裏的,只要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土地也好,傳統文化也好,都必須得到傳承。」

不得不說,廣東人對於傳統的守護確實做得特別好,把傳統習俗傳承下來了,把勤勞儉樸、謙虛禮貌、務實低調的傳統美德傳承下來了,把飲食文化、中醫文化傳承下來了,唯獨可惜的是,在母語的傳承方面卻遇到了不少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