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道不盡的女性,了不起的她們

2024-03-09國風

陳曦 【內·外】四 【內·外】一 【內·外】三 布面丙烯

艾敬 【我的母親和我的家鄉】廢棄毛線、玻璃纖維、矽膠 2012

陸蓉之【璐璐家 VIKILULU HOUSE】復合媒材裝置

◎王奕丹

展覽:了不起的「她們」

展期:2024.1.6-3.31

地點:北京鳳凰中心

女性的身份,不止是母親、女兒、妻子或某種固定的職業,女性可以在任何社會角色和位置上找到自己的定位,當代女性也擁有靈活掌控轉換身份定義和打破傳統認知桎梏的能力。美國藝術史學家琳達·諾庫林在1971年發表的一篇石破天驚的論文【為什麽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著實是撞開了被父權制掌控的藝術權力體制偽善且禁錮的大門。在現當代的中國,女性主義的呼聲和學術研究亦陸續出現。

在北京鳳凰中心舉辦的「了不起的‘她們’——富比士中國致敬卓越女性藝術家邀請展」上,展示了從1950至2000年,39位來自不同背景和時代的女性的近百件作品,用不同型別和身份的轉譯展現了當代中國藝術的生機勃發與多元並序。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陶詠白女士,稱得上是中國女性藝術發展研究的先鋒。陶詠白對中國傳統繪畫史作了巨細靡遺的研究,首次提出了「中國女性藝術」和「女性繪畫」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女性藝術敘事的空白。這一概念,也是對藝術史領域中的「傳統專制」的強有力質疑,呈現了中國女性藝術從被遮蔽到逐漸撥雲見日的過程。在展覽中,歌手、演員、策展人、作家、時裝設計師在此化身為藝術家,學院派藝術家們也能巧妙使用有別於以前的藝術媒介進行創作,向觀眾和這個時代張揚女性力量的無限可能。

對母愛的不同視角

藝術家、歌手艾敬的裝置作品【我的母親和我的家鄉】,主體部份是一塊6公尺寬、16公尺長的毛毯。毛毯由廢舊毛線編織,由色彩紛呈的英文字母「LOVE」塊面組合而成。藝術家本人說,這條毛毯的制作發動了沈陽老家54位元親朋好友以及自己的母親,將舊毛衣、毛褲洗凈後拆掉重編,最終匯聚成一條關於母親的「愛的河流」,極具視覺震撼力。

在毛毯前方,艾敬用矽膠做了母親的形象。而這條「河流」的源頭就是艾敬母親因累月經年編織而微微變形的雙手。母親面含微笑,溫柔而專註地編織著手中的毛毯。這片巨大的愛的毛毯似乎永遠沒有盡頭,母親編織愛的雙手也永遠不會停止。

同樣是對母愛的關註和表達,鄒雅琦的行為藝術作品常常能直擊當代社會人人皆知但又不敢戳破的「潰瘍面」。在創作畢業作品【瞬間所有制】時,她十分精巧地展示了社會貧富差距帶來的荒誕體驗和虛偽面紗。此次展覽上的【重金求母】中,她又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揭露在父權制社會中母愛的缺位,但又借此展示了母愛的不同方式。

鄒雅琦以日薪3000元的高薪,聘請了四位身份迥異的女性來扮演自己的母親。四組「母女」的相處充滿未知,有傳統認知中母親對孩子的溫柔包容,也有全新育兒理念下母女間亦師亦友的相處,甚至第四位摩梭族母親將藝術家帶入了母系氏族的生活環境中,但也有因貧窮和年少無知而過早生育陷入家庭泥沼的少女母親所帶來的不適感……這些或輕盈或沈重的母愛是否真的可以用重金求來?買別人的媽媽來愛自己,是否真的就能得到愛呢?鄒雅琦用四位不同母親的體驗為自己和許許多多沒有得到理想中母愛的女兒們做了一次剖析試驗,和觀眾一起在無數共鳴和心碎中捕捉母愛的形狀。

見微知著的表達

在小說家厄普代克的【兔子三部曲】和藝術家博伊斯的影響下,藝術家陳曦選擇「兔子」的形象作為其創作的主角。兔子機敏、常見、靈活、狡猾,常處於弱勢地位,為了躲避獵食者而活得膽戰心驚。藝術家用「兔子」來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復雜關聯性——230×195cm的大片幅中,兔子被嵌入三種詭異且紛呈的奇幻背景,像是寓言的講述者和主角,又像是觀眾和藝術家本人的象征物,伴隨著沖突、焦慮、狂躁,甚至是失控感。展覽現場還有可互動體驗的「兔子」形象,從紙本到電子,兔子的「幽靈」從未散去。

陳曦的繪畫風格其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男權社會對女藝術家的慣有認知:預設女性藝術家的創作面貌就應該是柔美的、溫潤的、細碎的、輕盈的、情緒化的、關乎女權主義的,通常與宏大議題或深刻探索無關,主要關註僅限於日常的直觀的生活感受和母性體驗。而陳曦的畫面猛烈、無常、隨性、晦暗、荒誕、凝重,甚至有時攜帶著藝術家的負面和焦慮情緒。她總是在嘗試突破自身原有的藝術邊際,不斷顛覆自我,不斷註入新鮮自在的元素和氣質,使其創作一直處於一種鮮活且無畏的狀態中。這與是否為女性藝術家的性別和身份無關,只關乎個體的生存態度和表達,關乎藝術創作的觀念和追求。

不止陳曦,當代眾多女性藝術家的視野與站位早已不再局限於固定模式下的「鶯鶯燕燕」。她們見微知著,用藝術的方式真切地呈現著對社會、對世界、對人類的感受和思考。

演員譚卓在近年來開始嘗試藝術創作。此次展覽的作品【下午茶】是她轉換藝術家身份的第二件作品。在一個近3公尺高的透明玻璃盒子中,潔白的長擺台上有10台背對背的老舊電視機,兩側有下午茶所需的餐具。玻璃盒子不是封閉的,觀眾可以從一側進入,最先可以觸摸到一套刀叉和瓷碟,用於「品嘗」電視機裏播放的「甜點」——由譚卓扮演的不斷走動的白衣女子,表現著疑惑、歡喜、期盼、沈思、哀傷,背景音則是來自政治、經濟、文化、醫藥、航天、體育等不同領域的全球新聞事件。

「當你去審視他人和更外層群體的世界,你會產生一種關聯。」譚卓認為即使過去的新聞已成為人們下午茶時的談資,但人其實終究無法逃離迴圈往復的人性考驗和歷史的裹挾。老舊的方塊電視機螢幕,散發出幽幽熒光;身著白布的女性穿梭於形形色色的新聞事件中——既是當下人類對歷史的關切,亦是歷史長河中每一次人類共鳴的切片。

多姿多彩的女性藝術話語

73歲寶藏奶奶陸蓉之的頭銜是:整策師(Curategist)、藝評人、電影制作人、電影導演、動漫美學理論及動漫雙年展建立者、華人首位女性策展人、「策展人」(Curator)一詞的轉譯者、潮藝術「教母」級導師、跨界藝術家……擁有如此多身份的陸蓉之,充分實踐著她「生命仍在,就折騰不止」的豪言壯語。此次展出的作品【璐璐家VIKILULUHOUSE】,是她近年來「動漫美學」和潮藝術實踐的代表作品。眾多各式各樣打扮的可伊娃娃,像是走進一位擁有無限奇思妙想的少女的娃娃屋,是陸蓉之為每個女孩童年和青春編織的捕夢網。

寥寥數筆無法盡數本展覽中各種型別和風格的藝術家。比如還有作為「科技極客」類藝術家、區塊鏈藝術代表的劉嘉穎,中國第一位自主設計師品牌創始人、時裝設計師馬可,作為歌手和非遺傳承人的阿朵等等參展藝術家,她們的作品根植於自身教育背景和成長背景,又將創作的視野和觀念貫穿過去、當下和未來。綜觀這次展覽中,雕塑、油畫、中國畫、裝置、攝影、影像、行為藝術、NFT、加密藝術、科技藝術和潮流藝術等多種創作媒介,其背後對映出的是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家自由遊走於材料和方法之間的才能、不囿於父權制思維框架和社會規訓的獨立態度。

1979年,女性主義藝術先鋒人物朱迪·芝加哥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了驚世駭俗的作品【晚宴】,作品選取了39位西方傑出女性;45年後的北京,有39位跨越了6個代際的當代中國女性藝術家,用各自的語言向這個時代描述著女性話語。近半個世紀過去,從老一輩藝術家和學者的開天辟地,到00後藝術家的自如揮灑,正如展覽的主題,每一位都是了不起的女性。而與她們一起努力活在當下、無畏挑戰、打破身份圈套的你我,同樣可稱得上一句「了不起」。

供圖/北京鳳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