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關系交往中,親戚關系極其重要,親戚就是人與人之間不在一起生活、且有著遠近不同血緣關系的人,比如、舅舅、姑媽,堂姐堂妹等。一旦一方有什麽危困之事,這些親戚只要知道,都會前去探望,互相有個照應。畢竟血濃於水,這也是傳統家族思想的團結理念。
親戚之間可以說,有什麽說什麽,相互理解和支持,然而,親戚之間也是需要相互走動的。常言道「親戚親不親,聚散路上分」,意思就是說,常常相聚互相走動就親,如果常常不見面,感情也就遠了,慢慢也就不親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人長期不在一起,都是有變化的,「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就充分說明了距離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親戚是真正的親戚,有的親戚卻已變得陌生。
親戚有多種,並不是什麽親戚都可以隨便相處的。有一種親戚表面看是一種親戚,但卻不是親戚,如果當成親戚相處那就錯了,那就是「親家」,這關系著子女的幸福。
什麽是「親家」?
「親家」就是指結婚男女雙方的父母互相稱呼對方父母的稱呼。「親家」不算是親戚,但卻會成為子女後代的親戚。雖然中國地域遼闊,「親家」一詞應該通用,對方父母稱對方父母男性為親家公,女性則為親家母,這就是「親家」。
「親家」是兩個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家庭,這只不過是兒女的結合,組建了婚姻,讓新家庭以後的子女有了一種血緣關系才會成為親戚。也許有的朋友會說,在以前多數不都是親上加親的親戚嗎?但那是畸形的婚姻,所以,現在婚姻法也提出了近親不結婚。
「親家」之間為何不能像與親戚一樣相處
「親家」互相尊重,同時做出子女的表率是必須的,但卻不能彼此間像親戚朋友一樣,什麽都都毫無顧忌地說岀來,一定要保持分寸,親家相處的狀態往往會影響兒女婚姻的幸福。
如果親家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切記不要在兒女面前指責親家。常言道「兒女都是自己的好,父母都是自己的對」,
兒女結婚後,難免會和自己的父母說起愛人家裏的事情。一些不合自己心意的事,男人抱怨嶽父母,女人抱怨公婆;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會在兒女面前,指責「親家」的不是,這是不好的。
要知道,一個新家庭與原來的家庭生活習慣不可能完全一致,沒有一個父母不為孩子們著想,只是生活方式不一致,小摩擦要讓孩子學會去適應。如果父母插手子女的生活,一味地像一般親戚一樣說親家的不對,很容易讓孩子認為,自己的父母說的就是真理,從而給一個新家庭帶來更大的矛盾,親家如果知道,也會不痛快。聰明的父母,絕不會輕易在兒女面前,指責、抱怨親家。
「親家」相處盡量保持距離,因為親家與親家不是親戚。時間久了,見個面聊個天不是不可以,但要盡量避開談家務事,畢竟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同,如果親家走太近,很容易觸及到對方,矛盾就有可能出現,做兒女的在中間也不好做。
常言道「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孩子在一個新的環境生活,避免不了磕磕碰碰,不是大的矛盾,做父母的盡量少參涉。「親家」不是」親戚」,但卻是親戚的根源,彼此尊重就行了,因此說,親家走的太近只會影響子女的幸福生活。當然,這也是小編的一面之詞,不知大家是怎樣認為的,歡迎留言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