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歐音史∣【卡門】是傑出的歌劇之一,也是歌劇史上演出最多的作品

2024-03-28國風

第四部份 資本主義社會時期

第六章 浪漫時期的音樂(1820—1910)

第五節 法國和義大利的浪漫歌劇

向陽光

三、喬治·比捷

(三)人物評說

①據說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曾觀賞這部歌劇達36次之多,並把他對歌劇作曲家華格納的崇拜轉移到比捷身上,甚至以此部歌劇來對華格納的作品進行抨擊。他贊賞這部歌劇說:「有了【卡門】,我們可以向潮濕的北方告別了,可以同華格納理想的迷霧告別了。【卡門】的音樂洋溢著溫暖的國土上明朗、幹燥的氣氛。」②聖-桑在論述比捷的主要特點時,曾把他概括為「年輕、有力、樂觀和富有朝氣」。

這一席話同樣可以用來說明他的音樂的主要特點,即總是用明朗偷快的樂觀精神以展示生活中的矛盾,這就是他的音樂的特別可貴的素質所在。③羅曼·羅蘭也非常珍視喬治·比捷的創作,還把他同法國其他天才人物,如拉伯雷、莫裏哀、狄德羅和白遼士相提並論。④柴科夫斯基、德布西等人,都給予該劇很高的評價。後來的事實,驗證了他們的預見:【卡門】成為最著名的歌劇作品之一,也是歌劇史上演出最多的作品。

(四)社會評價

比捷其他的作品,還有管弦樂組曲【兒童遊戲】、【C大調交響曲】等。比捷是繼古諾之後,打破義大利歌劇對法國的影響,使法國歌劇從淺薄、浮華中解放出來的傑出人物。他的作品常取材於社會底層的平民生活,采用現實的手法描寫場景,體現了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在風格上體現了法國特有的華麗纖細和喜歌劇傳統,以受到華格納、白遼士等人的影響,使用大膽的和聲與對位法,以及強有力的戲劇表現。同時,展現了濃重的民族色彩(如【卡門】中的西班牙風格、【阿萊城姑娘】中的法國南部氣息),充滿熱情,反映了十九世紀法國歌劇的最高成就。

(五)歌劇序曲

歌劇【卡門】的序曲,為A大調,四二拍子,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銳對比的形象之上,以華麗、緊湊、引人入勝的音樂,來表現這部歌劇的主要內容。【卡門序曲】中集中了歌劇內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對比的效果,將歌劇的內容充分地表現了出來(片段1、片段2),主題選自歌劇最後一幕中鬥牛士上場時的音樂。本劇的序曲是音樂會上經常單獨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換班的士兵到來時,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著士兵的步伐開路。孩子們在輕快的2/4拍子,在d小調上,唱著笛鼓進行曲【我們和士兵在一起】(片段3)。在這一幕塑造了吉蔔賽姑娘卡門熱情、奔放、富於魅力的形象。主人公卡門的著名詠嘆調【愛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鳥】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行板、d小調轉F大調、2/4拍子,充分表現出卡門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片段4和片段5)。卡門被逮捕後,龍騎兵中尉蘇尼哈親自審問她,可她卻漫不經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調(片段6),此曲形象地表現出卡門放蕩不羈的性格。還是這一幕中,卡門在引誘唐·霍賽時,又唱出另一個著名的詠嘆調,為快板、3/8 拍子,是一首西班牙舞蹈節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熱情而又有幾分野氣(片段7),進一步刻畫了卡門性格中的直率和潑辣。

第一幕與第二幕之間的間奏曲也十分有名,選自第二幕中唐·霍賽的詠嘆調【艾爾卡拉龍騎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灑脫而富活力的主旋律(片段8)。

第二幕中還有一段吉普賽風格的音樂,表現的是兩個吉普賽女郎在酒店跳舞時縱情歡樂的場面(片段9),跳躍性的節奏和隱約的人聲烘托出酒店裏喧鬧的氣氛。

第二幕與第三幕之間的間奏曲是一段輕柔、優美的旋律,長笛與豎琴交相輝映,飽含脈脈的溫情(片段10)。

第三幕中著名的【鬥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裏奧為感謝、歡迎和崇拜他的民眾,而唱的一首歌曲。這首節奏有力、聲音雄壯的凱旋進行曲,成功地塑造了這位百戰百勝的、勇敢鬥牛士的高大形象(片段11)。

第四幕的結尾,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說的那樣:「當我看這最後一場時,總是不能止住淚水,一方面是觀眾看見鬥牛士時的狂呼,另一方面卻是兩個主人公最終死亡的可怕悲劇結尾,這兩個人不幸的命運使他們歷盡辛酸之後還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結局。」劇中還有一段膾炙人口的西班牙風格舞曲「阿拉貢」,也是音樂會上經常單獨演出的曲目(片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