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人類藝術萬年史-355】奧地利現代建築

2024-03-18國風

奧地利現代建築

1.奧地利現代建築運動的先驅華格納

華格納(1841-1918)是奧地利現代建築運動先驅,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早期作品思想流露出對古典形式的向往。隨著新的美學觀的形成,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建築風格,並把奧地利建築從新古典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1894年,他到維也納藝術學院執教,宣稱建築思想應該來個大轉變以適應時代需要。他在第二年發表的【現代建築】一書中指出,只有在現代生活中才能找到藝術創作的起點,並認為新的結構原理和新的材料不是孤立的,它們必然會產生不同於以往的新形體,因而應使之與人們的需要相一致。

華格納的代表作是維也納郵政局儲蓄銀行的營業廳(1905年)。這是一個不加裝飾地運用金屬和玻璃、通風良好、陽光充足、空間開暢無阻的建築,其外形簡潔,著眼於建築形體本身的幾何形組合的特點,顯示了華格納在設計領域裏的嶄新風格。在華格納的其它設計中也都含有大量的革新思想,以及追求新技術所產生的作用。

華格納是20世紀奧地利新建築的先驅,並影響著後人及建築藝術的發展。

2.維也納學派的代表人物歐勒布利希、霍夫曼、盧斯

維也納學派作為一個建築流派,是在新藝術運動的推動下形成的。這一流派除代表人物華格納之外,還產生了一些卓有成就的建築師,其代表人物有歐勒布利希、霍夫曼、盧斯。

歐勒布利希(1867-1908)是華格納的得意門生,曾在華格納的事務所工作5年。盡管如此,他還是背叛華格納而成了分離派的發起人之一。

分離派是從維也納學派中分離出去的一個建築流派,主張造型簡潔與集中裝飾,裝飾主題用直線,光墻面及簡單的立方體,使建築走向簡潔的道路。這與新藝術運動是有區別的。

1898年,歐勒布利希設計的維也納分離派展覽廳建成。它位於維也納市中心,與著名的巴洛克代表作聖卡魯斯大教堂相對,表示要與傳統形式"分離"。展覽廳的設計采用造型簡潔和集中裝飾的手法,平面呈十字形,頂部有一個鏤刻的金屬圓穹。1900年,歐勒布利希又應邀去達姆士達特城設計藝術村,供畫家雕刻家工作、生活使用。他設計的這組建築群,還包括一個婚禮紀念塔。這座塔不是功能性的建築,其觀賞效果主要受到中世紀教堂的啟發。這座塔把一排排的窗戶分組放在一個共同的框框之中,並包繞起建築物的轉角,這一獨特設計為以後的摩天大樓提供了有意義的創新。藝術村的群體建築所用材料五光十色,但全部設計還僅僅停留在形式變化上而缺少技術與組合關系的革新。盡管如此,作為社群規劃和藝術家聚集點的現代建築群,達姆士達特的工程,在現代建築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霍夫曼(1870-1956)曾與華格納一起共事,後加入分離派。作為建築師,他卻為維也納工藝廠的建立和發展付出了更多的精力,直到1933年該廠停辦為止。盡管如此,他還是在建築設計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1903年至1904年,在維也納附近所建的一座療養院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建築物所有的裝飾被剝光了,已經沒有新藝術運動的裝飾傾向。最著名的是布魯塞爾司陶克雷公館和科隆城1914年德制聯盟博覽會奧地利館。司陶克雷公館是豪華大型住宅,外墻面貼大理石鑲青銅邊方板,構成錯落式立方體,富有一種重疊味道。這種重疊的味道是建築家在顯示一種精美的比例。這種比例,給整個設計一種奇異的無體積感覺,甚至是二度平面的效果,巧妙地表現出風雅而純凈的建築風格。

華格納去世後,霍夫曼就成了奧地利建築界的代表人物。

盧斯(1870-1933)是20世紀初維也納的另一位著名建築師,有著與眾不同的見解。他把美觀與適用對立起來,乃至提出"裝飾是罪惡"的論斷。

他認為,不能任意放大建築空間,把合理的有限空間妄加擴大就是浪費,亦是無形的裝飾。他最鮮明的觀點是對建築藝術性加以否定,認為凡適用的東西都不必美觀。他的代表作是1910年在維也納完成的史坦納住宅。這座建築的平面和立面是對稱的;水平排列的簡潔大玻璃嵌入立面,窗框不帶任何裝飾。史坦納住宅被認為是預示國際風格的重要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