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君子文化中的平等觀念

2024-03-22國風

平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它與自由、公正、法治等一起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的重要本質的規定。平等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是現代社會的基本要求。但是平等的觀念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會在人們頭腦中自發產生。切合人們生活實際和心理預期的平等觀念,只能從人們現實的生活實踐和滋養其觀念成長的文化土壤中產生。中國素有君子文化的深厚底蘊,君子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鮮明標識,培育當代中國的平等價值觀念,應該立足於中華君子文化的深厚土壤。

一提到「君子」,人們總是會把「君子」與普通人區別開來。因為在傳統觀念中,「君子」總是那些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和掌握較多資源的人。換言之,君子與常人不同,君子相對於常人,總是享有更多的聲名、地位和權益,這使得君子往往成為常人仰望的物件。盡管傳統文化中的「君子」具有等級意味,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君子文化排斥對平等的追求。相反,傳統君子觀念中也蘊含著一種特殊內涵的平等觀念。以儒家君子觀為例,儒家君子文化不但論證了生命先天的平等、人格平等,也透過自然生命存在差異的客觀事實,揭示出社會分配的正義所在。這種平等觀乃是在對天地萬物多樣性的本然事實中,追求應然意義上的平等。

儒家君子文化強調生命的先天平等和人格平等。儒家的君子觀建立在儒家對作為萬物本體和秩序本原的「天道」理解基礎之上。如【禮記】說:「君子合諸天道。」天道是人類行為的根本法則和標準,人類只有按照天道行事,才能成就自身的道德,獲得美好的生活。君子就是那種自覺認識天道並按照天道的要求行動的人。君子以天道為圭臬,自覺以天道為法,故曰「君子貴乎天道」「君子以道充為貴」。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才明確說「君子之道,天之道也」。而儒家講的「天道」,其實質是天地創生萬物之道,「天只是以生為道」「天地之大德曰生」。因此,一個人是否具備君子之德,首先體現在他對待生命的態度上。上天有好生之德,君子亦當有重生、樂生、厚生之意。真正的君子,必是那種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仁愛生命的人。生命是平等的,沒有哪一種生命生來就貴於其他生命。

每一種生命其實都是宇宙這個大生命的有機構成,共同支撐著自然宇宙的生生不息。在理論上,萬物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生命之間存在著命運與共、休戚與共的關系。因此,保證各種生命的和諧生長,也是謀求人類永久生存的根本途徑。在這個意義上,人類盡管擁有特殊的存在理性,但也不能任意處置自然生命。只有「萬類霜天競自由」,萬物「各正性命」,人類也才有未來。

形式上的等齊劃一不是真正的平等。雖然儒家承認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但是儒家同時認為,由於各種生命也存在著自然生理上的差異,包括形體上的差異,能力的大小以及後天的勤勞與否,這會導致生命對於資源的需求和創造性方面具有天然的差異。自然界如此,人類社會也是如此。孟子說:「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荀子也說:「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生命存在自然的不平等,這是客觀事實,這決定了不同的生命也具備其特殊的生命需求。因而,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必須從生命的這種本然事實出發,透過「因物制宜」的分配方式,給其所應得。我們不能不顧這種自然差異的事實而強求同一對待不同的生命個體。我們也不能不顧個體後天的努力和貢獻程度而均分社會資源。否則,我們不但不能恰如其分地滿足不同生命個體的具體需求,也無法做到激發社會的創造力,從而保證社會的不斷發展。因此,儒家認為,「維齊非齊」,也即單純追求形式上的等齊劃一,不是真正的平等。

什麽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平等。儒家還認識到,生命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不但是客觀的自然事實,也是宇宙生機和社會活力的根源所在。宇宙之所以呈現出萬物的生生不息,各種生命的繁榮,根本原因即在於宇宙蘊含著陰、陽兩種相反相成的要素,這也是天之為道的執行機制,「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同而協調配合,從而造就萬事萬物。儒家的君子之道,正是建立在陰陽天道觀基礎之上,所謂「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因此,從這種本體認識出發,儒家認為只有保持生命的多元性、差異性,而不是從形至神強求一律,社會才有生機和活力。譬如男女不同而和,才會有新生命的產生;「五味」「五音」不同而和,才會有美味、美樂被創造出來。社會的生機和活力也正在於不同的生命互通有無、形成合力,協調運作。是故,儒家強調,「君子和而不同」。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平等,就應該從保證各種生命各盡其能、各安其位、各遂其生的分配社會資源中產生,只有根據生命個體的自然稟賦差異和後天努力與貢獻程度合理地分配社會資源,也才談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和保持社會的生機與活力。

儒家君子文化中的平等觀念,就是這樣一種平等,乃是一種基於天道觀念而衍生出來的平等觀念,萬物性命不一,生而有差,因此,必須差別對待不同生命的具體需求,才談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平等。也只有保持生命的差異性、多元性與和諧,社會才有生機和活力,人類社會才有真正的未來。

(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