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孟浩然這首詩,意境悠遠,淡淡離愁,讀後心有所思

2024-01-28國風

圍一爐煙火,捧一卷詩書

01.

古人重情,哪怕只是萍水相逢,亦能說著路上珍重。

正如李白遙寄王昌齡: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或者王維舉杯送元二: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現代人,只是發個朋友圈,完全沒有這種儀式感。不會折柳相送,也不會登台高歌,因為大家總是覺得,何必那麽矯情,想了就發個視訊,不就OK?

情誼在心,當形式大於內容時,即便日思夜念,也是衣不如新。

王昌齡別辛漸時,曾寫: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高適遇董庭蘭,也曾念: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元稹遭遇貶官,離開長安時,白居易默默地寫下了:

「相知豈在多,但問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人這一生,會遇見很多很多人,有的擦肩而過,有的散落天涯,最後能陪伴自己,並可以稱之為知音知己的,總是寥寥。

所以,人要學會惜緣惜人惜福,沒有誰有責任一定要對誰好,首先是你值得。

因此今天我們讀一首孟浩然孟老夫子的詩。

02.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杜十四:即杜晃,族內排行十四;

荊吳:荊是古代楚國的別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帶。吳也是古代國名,在今江蘇、安徽、浙江一帶。荊吳在詩中泛指江南;

因此這首詩還有一題,為: 送杜晃進士之東吳。

具體創作時間不可考,根據詩意推斷,當時孟浩然應該已經隱居襄陽,為晚年之作。

下面我們再深度解讀一下這首詩。

03.

詩文大意可解為:

荊吳兩地緊密相連,皆為水鄉,江河縱橫,此刻君乘舟遠去,江上煙波浩渺,霧氣蒙蒙,為人添了許多惆悵;

暮色沈沈天已晚,不知你的孤舟泊在何處,君去以後,我的心也隨著你一同到天涯,聽著江濤陣陣,這份離愁更濃,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這首送別詩,感情真摯,意境悠遠,情景交融,深深體現了不舍和思念之情。

一葉小舟漸行漸遠,詩人在江邊站到日落,依舊不舍離去,雖然兩地相距不遠,可是山水重重,思情更甚。

春日別離,本就讓人神傷,奈何目送好友遠去,卻被江煙遮住了雙眼,心中的惦念又多了幾分。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詩的起句既未點題意,也不言別情,仿佛在叮囑老友,一路小心,使人倍感親切。

江波浩渺,煙霧迷離,友人孤舟遠行,想必內心也十分惆悵。

荊吳兩地不遠,曲水相連,所以詩人此句也有「天涯若比鄰」之意,將離愁掩藏在內心,不露半分。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友人乘舟離去以後,詩人才敢將這份愁思吐露,日暮垂晚,猜想友人的小舟已經走出很遠,所以後知後覺的感到難過。

原本暫離並不為憾事,兩地相距又很近,可是等友人真正離去了,方才倍感孤單。

短短四句詩,卻藏著一段漫長的心路歷程,似乎有千言萬語要說,可是遠望江水,自己孤零零站在岸邊,又不知從何說起。

一切的不舍,都在「天涯一望」之中。

縱觀孟浩然這首詩,情感起伏鮮明,襯之以景,離情漫漫,似乎隨著一江春水翻著漣漪,又被層層江霧掩埋。

這不正是相思繾綣的真實寫照,內心的波瀾百轉千回,曲終人不見,天涯人不回。因此我們說,這是一首上佳的詩作。

閱讀更多經典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