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史理學思:白居易的犀利諷刺,世人常誤讀,不懂歷史還以為是贊美

2024-09-08國風

唐代詩人白居易以其直率的詩風和深刻的社會批判聞名於世,他的一生見證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變遷,其詩歌作品不僅反映了個人的情感世界,更折射出時代的風雲變幻。

作為文學巨匠,白居易的詩歌充滿了對現實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在白居易的詩作中,我們很少看到輕佻浮誇的辭藻,他的文字雖然樸實,卻蘊含著對社會不公的深刻揭露,細膩的描寫與直擊人心的諷刺,共同構成了白居易獨特的文學魅力。

但是, 白居易也寫過一首諷刺意味濃厚的詩,那就是贈予劉禹錫的【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此詩中的名句至今仍被廣泛參照,但很多人卻誤解了其真正含義。

一、憂國憂民的詩人

與浪漫飄逸的李白不同,白居易的一生更多地被憂國憂民的情懷所籠罩,尤其是他晚年的生活,更是充滿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但令人感慨的是,盡管他有著滿腔的熱血和才華,卻鮮少得到時代的回應,他只能透過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憤懣和無奈。

實際上,白居易出身於書香門第, 他的父親白季庚曾任過縣令,他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青年時期的白居易雖然也遭遇了科舉的挫折,但這種挫折對於有誌青年來說,不過是成長路上的磨礪。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白居易的生活卻愈發艱難。

他懷揣著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來到長安,卻沒想到現實遠比他想象的要殘酷, 他的理想和才華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安史之亂的爆發,更是讓白居易的仕途之路充滿了坎坷。他親眼目睹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這讓他的內心充滿了痛苦和憤怒。

白居易是一個有著深厚家國情懷的人 ,就拿他的【賣炭翁】來說,就能看出他在個人遭遇挫折時,依然心系天下百姓,他無疑是一個有著高尚情操的人。

二、放縱的劉禹錫

公元826年,唐朝再次發生內亂,宦官專權,朝政腐敗,社會動蕩不安。劉禹錫作為當時的一位官員,雖然有一定的才幹,但他的放縱行為卻引起了白居易的強烈不滿。

劉禹錫在任期間,不僅貪汙受賄,還縱容手下胡作非為,甚至在民間強征暴斂,引起了極大的民憤。

有一位老農因為交不起重稅,被迫賣掉了自己的耕牛,事情傳到長安,引起了朝野的震動。

這一事件讓白居易深感痛心,他知道這樣的官員的存在,是國家的不幸,也是人民的災難。

三、白居易的犀利諷刺

內亂發生時,白居易已經辭官歸隱,他的心態已經變得十分淡然,因為對時局的失望,白居易的詩歌中充滿了諷刺和批判。

劉禹錫的放縱行為發生後,白居易的心情已經沒有太大的波動。

他知道在這樣一個時代,官員的腐敗和放縱是難以避免的,白居易不想說什麽勸人向善的大道理,那不是他的風格, 於是他寫下了一首【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用十分犀利的諷刺手法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這首七言絕句,前半闕在說美酒佳肴的享受,下半闕則是傳世名句: 「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卻不知你心已入魔道。」

劉禹錫不僅貪汙受賄,還沈溺於享樂,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放縱,而是徹底的墮落。

白居易的這首【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 表面上是在描繪一出盛宴,實際上則暗含了對劉禹錫的深刻諷刺。

除此之外,還有一層深意,這裏的「美好」並非單單指物質的享受,而是有一層雙關, 指的是劉禹錫的腐敗行為。

是啊, 在這樣一個動蕩的時代,官員的腐敗和放縱,這樣的事就算是放眼整個歷史也是極為罕見的,世間是沒有這樣的「美好」的,只有「魔道」才有。

宋朝文人曾經評論白居易的這首【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認為此諷刺手段犀利而深刻,真是匠心獨運。

來源:中國知網【白居易【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詩微言辯釋——與楊義先生商榷】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