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於鐘華談古典書法系列】宣紙

2024-03-05國風

古典書法概說

第三講 筆墨紙硯之關聯整體

第二節 宣 紙

■於鐘華

「紙張」是個大概念,「宣紙」是個小概念,可以說宣紙指向的是書畫的專用紙。從這一點講,書法有專門用紙,卻沒有專用的毛筆。不管是畫還是書,都用毛筆。毛筆沒有專用,只有風格的對應,有的人擅長用硬的毛筆,有的人擅長用軟的毛筆。但對於書法來講,不可能有專用的毛筆、專用的硯台等。一切事物都在向它的本身發展,從這點上來講,書法在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宣紙。

書法在紙張選擇上,最終走向了宣紙,將宣紙作為書畫的專用紙。可能大家有一種誤解,認為我們從古至今始終是用宣紙的。其實宣紙成為書法的專用紙是明清以來的事情,在王羲之、王獻之時代到顏真卿時代,那時候主要用的是硬紙,也就是熟紙。我們現在用的宣紙主要是生紙,而古代是在生紙的基礎之上,再打蠟、打磨、壓光的結果。寫王羲之、王獻之一路的行書,大家一定要註意,用硬紙比軟紙要來得方便,而用生宣則很難寫出想要的效果。同理,宣紙是隨著長鋒羊毫的出現而出現的,所以首先請大家註意,我們用的各色各樣的紙張,只要有利於我們書寫的,都是對的,並不僅僅一定要用宣紙。其次,想要寫好書法只有用大量的宣紙堆出來。藝術家可貴之處,首要的就是勤奮,勤奮的標誌就在於使用宣紙的數量多不多。一年才買一兩張宣紙肯定寫不好字,這是必然的,首先是勤奮不夠。再次,我們在用宣紙的時候,大家知道所謂的宣紙指的是安徽涇縣小嶺鎮的宣紙,今天的宣紙其實以生紙、熟紙為主,還有其他的加工紙、各色紙等,非常多元豐富,這是當代書法的風格多元造成的結果。在當代也有宣紙的代表種類,比如紅星牌的宣紙被大家視為國寶級的寶物,它的價格每年都在飆升。

宣紙具有它的專屬特性。第一,宣紙有一點滲化的作用。我們的毛筆寫在紙上,用北方的話說,就是會慢慢地「洇」開來。說到這裏,我想到第一次寫宣紙,我的老師給了我幾張,我嘗試書寫後想:「這給我的是什麽紙啊,怎麽這麽難寫?」我當時寫的是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沒有想過寫歐體要用加工過的宣紙,當時沒有這個理念。後來又要了幾張宣紙反復地寫,才能駕馭了。宣紙的滲化作用往往使初學者難以駕馭。也是因為這樣,專業的書法家在寫宣紙的時候才能夠表現出來他的功夫。寫到一定的數量,那種滲化的作用就可以駕馭了。第二,宣紙像小兒的皮膚一般摸起來非常舒服,非常柔軟。所以我們的毛筆踩到這個紙上,像踩在雲朵上一般,有一種特殊的感覺,軟軟的、綿綿的,這是硬紙所不能夠比擬的。我們說的硬紙,指的是像報紙、銅版紙等這一類紙。如果我們平時用報紙寫字,一定會用噴壺在報紙上微微噴點水來激發它的滲化功能和柔軟效能。第三,宣紙還有一點微顆粒,也就是說毛筆走在宣紙上會有滲墨和微顆粒,滲出一點阻礙的效果。這樣的顆粒在毛筆的切面、硯台的表面也存在,筆墨紙硯都有一些微顆粒,微顆粒相互組成一個整體,勾連成一個整體。所以追求寫字時那種微顆粒的阻礙效果也是其他紙所不能夠代替的,所以宣紙才成為書畫的專用紙。

我在很小的時候練字一般是用元書紙或者毛邊紙,諸如此類的紙張,主要是想在練習的過程中找到宣紙的「阻礙」功能,元書紙和宣紙的效能比較接近,所以從元書紙、毛邊紙,最後到寫宣紙,它容易過渡過去。如果你平時練字只用硬紙的話,則很難第一次使用宣紙就能把它駕馭好。我這裏還要說明一點,就是宣紙相對於其他紙張價格要高,所以平時練字的時候,雖然現在大家漸漸地富裕起來了,但我不建議練字的時候用宣紙。平時練字可以用毛邊紙、元書紙來代替,它們和宣紙的效能差不多。我們在寫字的過程中,可能最後會用宣紙來寫字,但是請大家註意,什麽樣的風格對應什麽樣的紙張,我們如果寫二王一路,或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用熟紙,效果會比較好。如果我們用宣紙就很難辦了。所以在今天大家開始書法自覺的情況下,寫字主要是看我們在追求什麽樣的風格,就找什麽樣的宣紙書寫。同理,我們在臨字帖的時候,也就是做書法練習的時候,如果我們能知道古人寫該本字帖時對應的紙張,在臨摹這個作品的時候也盡量找到與它接近的紙張,這樣會事半功倍,臨帖更能夠接近原帖。像張旭的【古詩四帖】,我們知道他是用五色紙,幾種顏色拼接在一起,拼接在一起並不是我們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在於達到張旭的那個書法效果。

大家應該都知道,寫宣紙需要一定的功力去克服,這就呼喚專業書法家的出現。那麽在長鋒羊毫盛行天下的過程中,宣紙也就成了書法家使用的主角,尋求墨色豐富的效果,所謂的「墨分五色」可以在宣紙上嘗試,能不能墨分五色是分辨宣紙好壞的一種方法。當代「草聖」林散之,他喜歡用長鋒羊毫沾一點點清水,然後再蘸墨書寫,把宣紙的效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就是從他那開始,繪畫的因素漸漸地融入到書法裏,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我們在宣紙上寫字都有一種感覺,就是第一次在宣紙上書寫都難以駕馭宣紙滲化的作用和這種阻礙的作用。寫一根線條往往是還沒有寫完,墨汁就沒有了,拖也拖不動。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功力的增長,就能把宣紙的效能無不如意地發揮出來。可以說能夠在宣紙上自由揮灑是一個書法家成熟的標誌。

用硬毫時對應的是用軟紙,如果是軟筆則用硬紙,這裏面有大學問,是我們寫字的準則之一。我們平時在選擇筆的時候要註意宣紙的軟硬,不能一種宣紙「打遍天下無敵手」,這樣不利於我們的書寫。凡是有利於我們書寫的紙張只是作為一種載體,是漢字的載體,那麽任何紙張都可以使用。我們現在用的是宣紙,其實在古代,書寫時最尊貴的用紙往往是絹,是絲綢。我們說,絲綢的兩大功能,一種是醫用,一種就是書寫的功能。如今,宣紙普及,書法正興盛繁榮,也有人寫絹或絲綢。可以說,因為絲綢不能夠普及,宣紙相對於絲綢廉價一點,所以成為絲綢的替代品。但是如果家庭有條件或者寫很尊貴的內容時往往是用絲綢。比如皇帝的聖旨等,是用絲綢來書寫的。「紙」字是絞絲旁,也就是說早期紙張就是絲綢的產物,後來蔡倫改良了造紙術,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為原料做替代品,因為把價格降下來了,所以「紙張」才能夠迅速地普及。

我這裏有一個觀點可能會對一些人造成傷害,就是王羲之之所以能夠成為王羲之,是因為王氏家族是一個大家族,所以他用起紙來,不擇紙張,不停地揮寫,大量使用紙張,才有他的書法的出現。而如果大家覺得練字耗費了大量的紙張,那麽寫字很難寫好。所以學書法要以經濟為基礎。我們說窮人可以成為讀書人,古人說「窮習文富習武」,但是對於書法這一項技能而言,需要大量的宣紙堆積起來才能成就書法家卓越的書寫才能。在今天有一種專門為書法或者繪畫練習使用的紙張,我覺得效果不錯,它有幾分熟、幾分生的分類,這樣寫起來比較好駕馭,又微微有一點滲化的功能,可以替代宣紙。其實我們講宣紙雖然替代了絲帛,那是因為價錢降下來了,但宣紙並不是一個便宜的東西,相對來說書畫紙的價格更低,如果書畫紙能進一步普及開來、替代宣紙,則它對書法起的作用將更大。

我在小時候學書法,是跟著羅舒庭老師,他是我們當地的名家。羅先生首先告誡我,要想把字寫好,要首先尊重毛筆和宣紙,不尊重工具就很難發揮它們的功能,這對自己是一大限制。所以我們有一大觀點,就是在寫字時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工具,把工具稱為「文房四寶」,這也代表著我們對毛筆、對紙張、對硯台、對墨的一種尊重。那麽尊重的一個方面就是不要把它們視作你的工具,只是使用而已。應是把毛筆、紙張等作為我們的寶貝之一,我們在使用的時候,要尊重它們,盡最大可能發揮它們的效能、性質,這樣它們才能對我們的書寫起作用。使用宣紙是書法發展的結果,最終目的是為方便書寫。一切工具的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要發揮它們的效能,才能夠有利於我們的書寫。如果你不尊重你的工具,那麽就會出現它和你的書寫打架的情況。所以我們對待宣紙,哪怕是裁紙留下的邊,也要珍惜。羅舒庭老師為人寫中堂的時候就有意識地把宣紙裁掉一點邊,然後供我們學生練字使用。所以在今天經濟比較發達的時候,對紙張這種工具,我們很容易買到,買得多,浪費多,這樣也會帶來一種問題,就是我們對宣紙不太當回事,不尊重宣紙,只把它們當做工具。按照現象學的觀點,毛筆、紙張、硯台、墨成為文房四寶,就是關聯為一個整體,不要單獨看它。之所以稱為「文房四寶」,還說明它們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毛筆指向宣紙,宣紙指向墨,墨指向硯台,所以四者只有成為一個整體,同時人在其中,人使用它們,使它們發揮效能、發揮作用,這個時候的它們才能夠被稱為「文房四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