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俊嫻
壁畫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其生命力之強和實用範圍之廣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在中國壁畫藝術的演變過程中,從遠古的巖畫到現代的銅壁畫,材料變革始終被視為其顯著進步的特征之一,每一次的演變都凝聚了無數匠人的心血與智慧,作為中國大型銅壁畫藝術的開創者,中國當代鍛銅工藝制作的傑出代表,朱炳仁憑借其獨特的材質選擇和精湛的工藝技術,成功展現了壁畫作品復雜多變的形態,並深刻揭示了其背後材料的獨特美感,為壁畫藝術領域註入了嶄新的活力與創意。他把一個「無名」的視覺文化傳統轉化為高等繪畫藝術,從而引出精英藝術和大眾視覺文化的進一步互動。
朱炳仁 千裏江山圖 14.4×1.2公尺 銅壁畫 南宋皇城遺址德壽宮收藏
那年,中國第一幅大型銅壁畫誕生了
在歷史的記錄中,遍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180萬件珍貴文物和國家博物館所藏的143萬件藝術珍品中,都未能找到銅壁畫的身影。那麽,中國第一幅大型銅壁畫究竟藏匿於何處呢?
朱炳仁是此事的當事人,據他回憶,其銅壁畫創作緣於為啟功先生的書法做銅框帶來的藝術靈感,也開啟了中國書法銅壁掛的創新之旅。1990年代,朱炳仁參與了釣魚台國賓館的銅裝飾計畫,期間他負責啟功先生的8幅書法作品裝飾任務。朱炳仁提出:「如果將這些書法作品以銅書壁掛的形式呈現,是否會更有新意?」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嘗試。經過與啟功先生的深入交流,他將這8幅書法作品制成高2.5公尺,寬1公尺的銅書壁掛,就此,中國第一批書法銅壁掛作品應運而生。這一創新不僅豐富了銅雕藝術的題材,更在書法與銅雕之間留下了深刻的藝術銘印。
既然銅書法能夠得到實作,那麽為何不能進一步探索銅壁畫的可能性呢?
在普陀山南海觀音大殿的深處,一幅銅壁畫靜靜地訴說著千年的故事。它並非尋常的石壁,也非彩繪的絹帛,而是朱炳仁以銅為紙,以刀為筆,繪就的一幅宏偉畫卷——也是第一幅大型銅壁畫,面積達108平方米,外部采用弧形玻璃進行嚴密保護。
那金屬的光澤,在燈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如同佛祖的智慧之光,照亮了每一個虔誠的心靈。它靜靜地矗立在那裏,不言不語,卻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又一個關於信仰、關於希望的故事。
那是1995年,朱炳仁受邀為佛教聖地普陀寺創作一幅銅壁畫,這不僅僅是對他個人技藝的考驗,更是對中國壁畫史的一次歷史性挑戰。朱炳仁手中那把雕刻刀,仿佛成了他與神佛對話的媒介。他用心去感受,用情去描繪,將每一筆、每一劃都融入了對佛教文化的敬畏與尊重。
他站在觀音法圖前,心中充滿了忐忑與期待。當他完成最後一道雕刻工序時,普陀山全山住持妙善方丈親臨現場,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細致觀摩。
那兩個小時裏,大殿內鴉雀無聲,只有雕刻刀在銅板上劃過的細消音響。眾人心中忐忑不安,不知方丈會對這幅銅壁畫有何評價。當妙善方丈轉過身來,對朱炳仁發出由衷的贊嘆:「有價值啊!」這四個字如同春雷一般,在眾人心頭炸響。
這四個字不僅是對朱炳仁技藝的肯定,更是對銅壁畫這一創新形式的認可。從此,銅壁畫這一藝術形式開始在中國壁畫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不僅豐富了壁畫的材質和表現手法,更為人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
自此,銅壁畫邁入多彩新紀元
在以往的世界畫廊中,人們幾乎沒有見到過一幅多彩的銅壁畫。1999年,朱炳仁為大雁塔特制巨幅銅雕壁畫——【唐玄奘求法圖】便是銅壁畫邁入「多彩」的第一步。
從唐玄奘求法圖中,朱炳仁仿佛看到了銅與生命和精氣、氧氣的綜合中,已不單單只是原始單一的深古綠的氧化色了。於是,朱炳仁第一次采用了紫金刻銅技藝,把銅分成不同的成色,分出多種色相,表現出多種層次。當這幅多彩光澤的銅雕工藝史詩般地展現於西安大雁塔的唐玄奘紀念館時,有人在細讀這108平方米——也是迄今世界最大的銅刻壁畫時,卻發現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有一枚數平方厘米的印章上篆刻著「朱炳仁」三個字。這是大雁塔所有藝術作品中唯一出現的一位藝術家名字。因為在大雁塔住持增勤法師看來:這個名字與他的藝術一樣不朽。
自第一幅大型多彩銅壁畫誕生至今,經過數十載的研究,朱炳仁、朱軍岷父子不斷對銅壁畫制作技藝進行革新與最佳化。2018年,他們透過精妙的藝術洞察與工藝控制,實作了高溫畫琺瑯與銅板畫的完美結合,這一創新技術被業界譽為「火代筆」工藝。其獨特之處在於,采用礦物釉結合多種礦物顏料(如石青、石綠、赭石等)在高溫下燒制而成,賦予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
在創作過程中,朱氏父子面臨了傳統琺瑯工藝在銅板上難以實作的挑戰。傳統琺瑯通常是先繪制後燒制,然而銅板在高溫下易變形,這一特性限制了傳統方法的套用。朱氏父子巧妙地運用了邊畫邊燒、邊燒邊畫的技法,交替運用冷卻與加熱的處理方法,成功創造了「瑯彩銅畫」這一全新的工藝技法。在此過程中,他們對時間和火候的把控精準無誤,確保了琺瑯與銅板的完美融合,極大地提升了銅壁畫的藝術表現力。
從最初的單色發展到如今的雙色(紫金刻銅)和多色高溫瑯彩,讓中國銅壁畫正式邁入了一個色彩斑斕的藝術新紀元。
朱炳仁 百花齊放 3.2×4公尺 國家文化部收藏
銅壁語中,文化交匯萬泉歸海
在色彩革新的基礎上,朱炳仁深入探索了多工藝融合的潛力,成功將中國傳統的雕刻、鑄造、鍛造、刻制及彩繪等工藝技法精妙地融入銅壁畫創作中。【萬泉歸海】便是這一技藝融合的傑出代表作,它高達10公尺、寬5公尺,氣勢磅礴,不僅工藝卓越,更融合了詩、書、畫、印等傳統藝術精髓,現被永久收藏於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萬泉歸海】成為了一個文化的交匯點,一個歷史的見證者。
從曼谷中國文化中心的【含熙】,到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的【春和清妍】;從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的【雷峰塔】建築藝術品,到G20杭州峰會主會場的【遙望】;再到紐約世貿中心一號樓的十二件銅壁畫和熔銅藝術品,每一次的創作都是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與不懈努力。
正是這種不斷精進、研究與創新的精神,使得朱炳仁的銅壁畫得以綻放出璀璨的星河。他的作品不僅僅是傳統藝術與現代工藝的完美結合,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與發揚。他用自己的雙手,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推向了世界的舞台,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
在朱炳仁的銅壁語中,我們仿佛看到了那萬泉歸海的壯麗景象。每一滴水都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它們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浩瀚的海洋。而朱炳仁,便是這片海洋中的一位舵手。
朱炳仁 萬泉歸海(局部) 10×5公尺 銅壁畫 亞洲博鰲論壇主會場收藏的唯一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