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著名畫家楊林:對景造意 寫山真骨

2024-09-05國風

----黃山:中國畫寫生創作的靈感之源

圖文/ 楊林

【聖朝名畫評】卷二【山水林木門神品】中有載:「範寬,居山林間,常危坐終日,縱目四顧,以求奇趣。雖雪月之際,必徘徊凝覽,以發思慮。學李成筆,雖得精妙,尚出其下。遂對景造意,不取繁飾,寫山真骨,自為一家。」據【宣和畫譜】記範寬「落魄不拘世故」。

他沒有在仕途上追逐熱鬧,而把全部精力投入於山水林泉和繪畫之中,更為重要的是,在尋藝的道路上,他不僅僅是學習前人的東西,而是以自然為師,終成一代大家,可惜在那個時代,因為交通資訊的不便,範寬沒有機會來到黃山,但畫理是相通的,他對山水畫的認識、理解和實踐,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示,特別是「對景造意,不取繁飾,寫山真骨」的精神,影響深遠啟迪後代。

而這些啟示,在以黃山為主題的,諸多中國畫家的創作過程中又得到了充分的印證,進一步的彰顯出其藝術思想和藝術創作的價值,從而影響至今,與今天的對景創作而言,有著更高的價值取向,非常值得我們今天,在對中國山水畫寫生創作上的深刻反思與研究。

黃山,這座屹立於中華大地的名山,以其奇絕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了中國畫寫生創作的夢想之地。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丹青妙手被黃山的魅力所吸引,他們用筆墨描繪黃山的神韻,賦予黃山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在中國畫的發展歷程中,特別在明清之際,以及近現代,黃山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藝術家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一、黃山的自然之美與文化底蘊

黃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境內。屬副熱帶季風氣候。黃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稱,主峰蓮花峰海拔高達 1864.8 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黃山三大主峰,周圍還有 77 座千米以上的山峰。

黃山素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揚名中外。黃山松奇,生於巖縫,根紮絕壁。它們或同枝相攜,齊心共立,展現團結之美;或獨傲巖間,昂然挺軀,彰顯堅韌之姿。

風摧雨打、雷轟霜襲,亦無法動搖其緊抱山巖的決心。勇立雲巔,枝葉向陽而發,背陰則無枝,向光則展臂迸枝,熱烈相擁,仿佛在向世人訴說著對生命的熱愛與執著。

黃山石怪,天造地設,千姿百態。有的肖人形,陽剛豪邁,氣勢磅礴,令人心生敬畏;有的類物形,妙趣橫生,似是而非,引人遐想連篇。這些怪石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天氣下觀看,情趣迥異,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光明頂上彩雲飛,忽見仙桃石已歸。石去天涯無歇處,仍回松嶺伴朝暉。」

黃山雲佳,漫若大海,故而得名「雲海」。「望中洶湧如驚濤,天風震撼大海潮。有峰高出驚濤上,宛然舟揖隨波漾。」其景變幻無常,分秒各異,瞬間即逝。怪石化奇松,泉水生雲霧,雲霧現雲海,雲海致松石靈動。雨雪初晴、日出日落之時,那「霞海」的壯觀景象,令人仿佛置身於夢幻之境,領略「海到盡頭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邁境界。

黃山最早名為「黟山」,後因黃帝在此煉丹的傳說而更名為「黃山」。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他在黃山修煉成仙的故事,為這片土地蒙上了神秘的面紗,也使其在中國文化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古代神話傳說中,黃山被視作仙境與神山,諸多道教典籍對其靈氣和仙人活動皆有記載,尤其是【山海經】中的描述,令黃山之名早早傳頌於世,名揚海內外。

二、黃山與中國畫的歷史淵源

山水畫凝結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哲思,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吐故納新、繼往開來。20 世紀以來,在社會變革的歷史背景下,中國山水畫的發展經歷了多次轉型和突破,其中較為突出的有三次。而這三次,都與黃山息息相關。

20 世紀初,山水畫壇仍流行著清初「四王」摹古臨古之風,畫家千人一面而少生氣。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改造中國畫、建設新文藝思想成為推動山水畫創作變革的動力。

明末清初,石濤以及「黃山畫派」多位畫家如漸江、梅清等登臨黃山,特別是漸江,一直到終老都是居住在黃山,以黃山入畫,並在對黃山的感受和描繪中,超脫古法而形成鮮明的藝術風格。這些藝術家的藝術創作過程,正是在印證範寬的「對景造意,不取繁飾,寫山真骨」的精神。

石濤的「搜盡奇峰打草稿」與黃山密不可分,他寫下的「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心期萬類中,黃山無不有」,更是直接點出了黃山之於山水畫創作的重要意義。具有中國寫意創新精神的石濤逐漸成為畫壇關註的焦點,催生出畫壇的另一股新潮流「石濤熱」,至今收盡峰打草稿這一創作理念,仍然是我們今天中國山水畫創作,不可或缺的指導思想。

畫黃山當以弘仁最為著名,他的山水畫「得黃山之真性情」,這和他長期生活在黃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深得傳神和寫生之妙,筆墨蒼勁整潔,得元林妙趣,富有秀逸之氣,給人以清新的感受,完全的對景造意的精髓。與石濤、梅清成為「黃山畫派」中的代表人物。

查士標在題弘仁山水畫雲:「漸公畫入武夷而一變,歸黃山而一奇。」石濤則說:「公遊黃山最久,故得黃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黃山本色。」弘仁的山水畫,無論冊頁小品還是長篇巨制,或實地寫生,或構思取意,黃山為他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為我們今天留下了60余幅關於黃山的寫生創作作品,他的寫生創作賦予了黃山以生命,黃山亦是他的生命所依。

梅清也以畫黃山著名,同樣「得黃山之真情」,與石濤、弘仁成為"黃山畫派"中的代表人物。現代畫家賀天健在【黃山派和黃山】中評道:「石濤得黃山之靈,梅瞿山得黃山之影,漸江得黃山之質。」他善詩和書法,並著有【天延閣集】、【瞿山詩略】,畫有【黃山紀遊】冊。

三、當代畫家與黃山的寫生創作

當代具有代表性的畫家包括黃賓虹、張大千、李可染、劉海粟、宋文治等,都有大量黃山的寫生創作作品。20 世紀 30 年代,黃賓虹在【山水紀遊冊】中以簡筆勾勒的形式,高度概括出黃山的山形與山勢,筆筆幹凈而有骨力,疏密虛實之間功力畢現。

黃賓虹是安徽歙縣人,是新安畫派的最後一位大家,他對黃山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以自然山水觀照傳統筆墨、以傳統筆墨滋養自然山水的方式,開拓出山水畫創作的新路,至今已經成為中國畫在筆墨上難以逾越的高峰。

並且,黃山在 20 世紀上半葉已成為山水畫家心儀的寫生之地,彼時,無論是去過黃山的老一輩畫家,還是剛成長起來的青年畫家,都表達出前往黃山寫生創作的心願。眾多山水畫家由黃山寫生而參與到社會主義藝術實踐中,摸索符合新中國山水畫創作風格的轉型之路。

每位山水畫家的心中都有一座黃山,在不同的黃山印象下,誕生了各具特色的山水圖式與筆墨情感,如吳冠中、劉海粟,賴少奇等筆下的黃山,就各具特色。

李可染曾在黃山遊歷數月,感慨「要畫好中國山水畫,必須在黃山山水寫生中去學習體驗。黃山天然多巧石,奇松姿態美,山巖多皴法,最宜山水畫」。李可染也有很多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逆光黃山山水畫創作,「逆光山水」的崇高、凝重之感,在大師的筆下,能表現出紀念碑式的山水氣象。‍

再串聯起山、石、松、雲的基本面貌,以水墨的點染營造出煙雲迷蒙的淋漓感,仿佛使人穿行在黃山中,從中可感知大師在黃山寫生時的暢快,我們今天看,李可染的黃山鉛筆寫生稿,都具有這樣獨特的厚重感和光感,以及筆墨的韻味。

張大千也多次前往黃山寫生,留下數十幅關與黃山的山水畫創作,劉海粟先生更是十上黃山,潑墨潑彩,作品別具風采。但同樣是踐行著範寬的「對景造意,不取繁飾,寫山真骨,自為一家,」的理念。前輩這些大師的精神,正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榜樣,而於今日的我,亦數次前往黃山,尋源問道,寫生創作。

其間,有寫生的艱辛,創作的苦澀,更有成功的喜悅。這其中的甘苦,非親身經歷者難以體悟,我曾在黃山,親身體悟到,上午還是天朗氣清,下午卻風雲變幻,虛無縹緲。這些只有在自然中,才能深刻感受到的變化,沒有真情實感,是很難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這讓我不禁感嘆於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只有親臨自然的真情實感,才有對景造意的妙想,否則也就沒有寫山真骨的佳作。

植根於新安畫派的故土,我對黃山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緣,黃山系列的主題,必將成為我未來寫生創作中,至關重要的部份,更是我對景造意,寫山真骨不可多得的參照。

四、黃山松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

黃山松精神,是安徽人艱苦創業、奮發前行的精神動力。黃山之松,挺然於峰崖之間,於惡劣之境中展現頑強拼搏之姿,如中華民族在危難之際應有的態度與行動。其根盤於石隙,不畏風雨霜雪,挺然獨立,堅韌不拔。這是黃山松精神的核心所在,亦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映照,激勵著後人奮勇前行,無懼艱難,勇敢擔當,成就大業,傳承不朽光輝。

我喜愛畫黃山松,不僅是被這樣精神所映照,更因為是被黃山松在獨特環境氛圍中的內在氣質所感召,因此,我近來所創作的一部份黃山松作品,將大量的環境氛圍,用中國畫的筆墨做了一些虛化的處理,在簡明扼要的墨色塊面,與自然變化的襯托下,更加突出黃山松的堅韌與挺拔,意想有別於過往大師的立意與創作,更是對前輩大師的致敬。

五、黃山的藝術價值與未來展望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之美,不僅在於其自然景觀的奇絕,更在於其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它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珍貴禮物。

今天的黃山已超越一種圖式、一種題材,成為藝術創作的母題,成為山水畫家「師造化」的夢想之地。更是藝術家「對景造意,不取繁飾,寫山真骨,自為一家」的印證,由黃山自然之美所提煉出的審美元素與筆墨意象,不斷啟示著繪畫技法、形式、意境的突破,更成為山水畫創作不竭的靈感源泉。

回首歷史長河,黃山見證了無數的風雨滄桑,承載了無數文人墨客的情思。它如同一位智者,默默地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又似一位勇士,堅定地守護著這片土地的靈魂。在未來的歲月裏,黃山將繼續屹立於天地之間,散發著永恒的魅力,激勵著我們不斷追求卓越,向著美好的明天奮勇前進。願我們都能在黃山的懷抱中,找到內心的寧靜與力量,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

總之,黃山作為中國畫寫生創作的重要題材,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畫家們提供了無盡的靈感。在未來的藝術創作中,黃山將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中國畫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2024年秋月於蕪湖 楊林

楊 林,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黃嶽畫院院長、徽州碑林藝術館館長,零界點:朱零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曾獲全國首屆揚州八怪杯書畫大獎賽一等獎,尚意2017全國美展最高獎(中國美協)、2018中國福州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畫展最高獎(中國美協)、入選2017涇上丹青全國美展(中國美協)。

入選2018山水硯都多彩肇慶全國美展(中國美協)、2019年弄潮杯全國中國畫大賽優秀獎(西冷印社主辦)、2019首屆吳昌碩國際藝術大獎賽二等獎(西冷印社主辦)、2020"中國美術世界行"成果匯報展最高獎(中國美協)、建國70周年安徽省美術大賽優秀獎(安徽省美協主辦)、2017年安徽省美術大賽最高獎第四屆"弄潮杯"錢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獎(西冷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