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明代畫家董其昌十大名畫

2024-06-11國風

1.【霜林秋思圖】

【霜林秋思圖】是明代畫家董其昌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縱130.2厘米,橫63.5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此畫近景崎嶇不平的山石,其中有的山石較陡與中景的山石相粘接,近景的山石間有幾棵樹木;畫法上用淡筆勾出輪廓,作橫筆米點皴;山石用潤筆,連皴帶擦,遠處樹不分葉,近樹橫點,畫面突出主峰,渲染江南秀麗風光。

2.【秋興八景圖】

【秋興八景圖】是明代畫家董其昌創作的紙本設色畫,共八開,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對於研究他的繪畫風格、筆墨技巧、美學思想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全畫冊所繪為作者泛舟吳門、京口途中所見景色,既有草木蔥茂、風雨迷蒙的江南丘陵特點,又有沙汀蘆荻、遠岫橫亙的水鄉情調,亦有江天樓閣、彩舟競發的江上景色。

3.【關山雪霽圖】

【關山雪霽圖】是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晚年創作的箋本水墨中國畫,作於崇禎八年(1635年),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據卷末自題,此圖是依關仝的【關山雪霽圖】而改畫的。該畫主要對平遠山景進行詳細描繪,筆墨仍作平遠景,山巒起伏層疊,林壑幽深,布局嚴謹而氣勢雄健,墨色渾厚用筆蒼勁老辣,兼有生拙秀潤的韻致,意境樸厚深邃,頗有「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詩意。

4.【葑涇訪古圖】

【葑涇訪古圖】是明朝畫家董其昌創作的紙本水墨畫,縱80厘米、橫29.8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此畫中山巒重重,溝壑千裏,老樹高大挺拔,郁郁蔥蔥;有小橋跨於潺潺的溪水之上,可見村落裏的人家,表現出了畫作高逸的境界。從此畫中也可以看出董氏把黑白對襯、虛實相須,運用得十分自然,有著落筆時心手相應的那番快感。

5.【林和靖詩意圖】

【林和靖詩意圖】是明代畫家董其昌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為庚申年即公元1620年所作,縱154.4厘米,橫64.2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采用深遠兼平遠的構圖法,溪流將山水林木斷為三重,遠山腳下置茅舍數間,以點明「結廬」的畫意。敷色以淺絳、青綠為主調,溫潤淡冶,表現出作者在設色山水中所追求的平談天真之趣。

6.【晝錦堂圖】

【晝錦堂圖並書記】又名【晝錦堂並書記】,是明代董其昌創作的青綠設色絹本水墨畫,現藏於吉林省博物院。這件明代繪畫作品,縱41厘米、橫1492厘米,無墨線勾勒,僅以濃淡不同的顏色繪山水樹木,典雅古樸,層次分明,富有較強的光感,畫後有董氏行書【晝錦堂記】全文。此圖為董氏行書之精品,亦是董其昌青綠山水的代表作,實屬其書畫合璧佳作。

7.【高逸圖】

【高逸圖】是明代畫家董其昌創作的紙本墨筆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作是董其昌與蔣道樞泛舟荊溪時的即興之作,頗似當年倪瓚棄家隱居太湖時的心境。董其昌此圖采用了倪瓚典型的筆墨技法,湖濱兩岸的淺坡及山丘皆以幹筆淡墨施以折帶皴,行筆以側鋒為主,筆墨蒼逸,較好地表達出倪畫中蕭散簡遠的意境,同時也反映了作者晚年身歷劫亂後的蒼涼心緒。

8.【疏林遠岫圖】

【疏林遠岫圖】是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創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為其老友袁可立而作,縱98.7厘米,橫38.6厘米,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此圖為近景畫,坡石錯落,勾勒圓渾,坡上疏林,用筆雖簡而各蘊姿態;中景水面空曠,一山聳峙,在平遠的構圖上頗見險勢。董其昌在畫的頂端賦詩題贈袁可立道:「掛冠神武覲庭闈,得奉朝恩意氣歸。聖主似頒靈壽杖,仙郎耐著老萊衣。」

9.【佘山遊境圖】

【佘山遊境圖】是明代畫家董其昌創作的一幅水墨畫,為紙本,縱98.2厘米,橫47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作描繪的是江南佘山間的蒼翠景色,在筆墨技法上充分施展董氏墨法多變的特點,用筆上柔中帶剛,中鋒直皴,大筆橫點,頗有北宋董、巨的氣勢。山水樹石的運筆,轉折靈變,墨色幹濕濃淡得宜,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一派平淡天真。

10.【巖居圖】

【巖居圖】是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創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縱32.8厘米,橫135.7厘米,現為無錫市博物館藏。此圖真謂奇峰圖,一突兀的山峰直立圖中,其勢高聳入雲;懸崖峭壁,不見山路,惟有層層白雲擁於山腰間;白雲下面連綿山峰,丘壑叢林,枝葉繁茂,樹叢中隱現草舍。此畫先用淡墨勾勒,再用漸深墨反復勾勒,墨色富於變化,層次豐富,是董其昌的精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