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詩魔白居易:經典詩詞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2024-04-11國風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此時此刻, 白居易 正感受著錐心般的痛苦,他以一篇【長恨歌】表達了對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戀的艷羨和同情,同時,也是對這場讓大唐陷入深淵的「 安史之亂 」的深刻反思。

當然,更是對自己愛情愛而不得的哭訴與追悼,時年,白居易已經35歲,但 仍未娶妻 ,即便放現在,也是妥妥的大齡剩男。

如此優秀的詩人,而且科舉高中,為何落得 單身一枚

公元772 年正月二十, 白居易 出生於河南新鄭縣東郭寺,一個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 天資聰穎,3歲識字,5歲成詩,9歲通聲韻,14歲時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驚艷詩人輩出的大唐,宣告一代「 詩魔 」上線: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出道即巔峰的白居易,帶著這首 成名作 ,遍訪京城朝廷大臣、文壇大家,其中著名詩人、畫家、朝廷大臣 顧況 ,見面時問他:你叫什麽名字?

白居易 答:姓白,名居易。

顧況 哈哈一笑: 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轉譯一下就是:居易?你知道一線城市房價多貴嗎?應該是 居大不易 啊!

而當他讀了白居易的詩後,不禁贊嘆: 道得個語,居亦易矣!

轉譯一下就是 :你這可比 小鎮做題家 厲害多了,屬於引進人才序列,住長安不成問題,有 人才保障住房

才子豈能無佳人?白居易心心相念的女子喚作 湘靈

公元782年 ,為躲避 徐州戰亂 ,白居易一家搬到 宿州符離 。那一年的天氣格外怪異,十月的一天,居然飄起大雪。

年僅10歲的 白居易 ,初嘗饑寒交迫的滋味,頂風冒雪,忍饑挨餓,艱難前行,因為越是這個時候,越是不能停下來。

也許正是這段經歷,才讓他日後的【 賣炭翁 】那麽的寒徹骨髓。

公元783年 ,因中原發生二帝四王之亂, 白居易 家又逃到越中。之後又避禍江南。

多年的顛沛流離生活,在白居易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也讓他立下了 濟世為民 願望。

在他的【朱陳村】中寫到: 孤舟三適楚,羸馬四經秦。晝行有饑色,夜寢無安魂。

公元791年 ,輾轉幾年後,又回到了符離。

這時的他,知道了有 科考 這條路,便苦下功夫讀書,讀得口生瘡,手磨出了繭,十幾歲的年紀,頭發卻全白了。

這麽優秀的人還這麽努力,看來那時的科考也是卷得很。

一天,一抹 倩影 突入眼簾,剎那進入心中,自此再也沒有離開 白居易 的世界。

這個鄰家女孩名叫 湘靈 ,浪漫、活潑、靈動,雖只是個小村姑,卻略通音律。

於是二人很快成了玩兒伴,一個人寫詩譜曲寫曲,一個吟誦唱和,青梅竹馬。

湘靈 小白居易4歲,到她15歲時,情竇初開,二人便成了彼此的初戀。白居易作詩【鄰女】,贊她的美麗和她悅耳的嗓音。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
何處閑教如麗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初戀總是美好的,但也總會伴隨著 酸澀

20歲時,剛剛行完加冠禮,白居易就對母親說:我要娶 湘靈 為妻!

母親很是生氣,一口就給回絕了: 門不當戶不對 ,好歹咱家是體制內,而且有官銜, 湘靈 是什麽?就是一出身低微的村姑啊,她怎麽配的上你?

白居易很是堅決: 我就是喜歡她,今生就要娶她

母親看著執拗的白居易,心想:你這麽年輕,還不懂什麽是愛情,只要一些時日不見,或者你見了其她女孩,就會把湘靈忘了。

於是便以求學考取功名為由,讓白居易離開 符離

小情侶惜別,難舍難分,白居易寫下【南浦別】

南浦淒淒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那個年代,終是不敢 愛情至上 ,只能請啜: 為什麽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

自此,愛情的美好與淒涼都埋在了白居易的心中。他這個時期寫了三首懷念 湘靈 的詩:【 寄湘靈 】、【 寒閨夜 】、【 長相思 】。

公元800年 ,白居易不負眾望,以第四名的成績考取了進士,時年29歲,是同年進士中最年輕的。

雁塔題名,曲江遊宴 ,白居易都是意氣風發的那一個,而在他心裏,最重要的就是趕快回到 符離 ,請求母親成全他和湘靈的婚事。

母親並沒有因為他考取了功名而同意這門婚事,仍是 棒打鴛鴦

無奈的 白居易 ,只能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對抗母親,那就是以永不結婚的冷暴力方式回擊。

公元802年 白居易 入長安,並參加吏部舉辦的書判拔萃科,翌年與 元稹 等一起登第,授秘書省校書郎。

公元804年 ,他將全家搬到關中,定居下邽縣義津鄉金氏村。

此間的及第,封的都是小官。

公元806年 ,35歲的 白居易 第三次登科,授以盩厔 (周至) 縣尉,算是正式在體制內有了像樣的官身。

情場失意的他,將所有精力放在了事業上,兢兢業業,體恤民間疾苦,對繁重的稅負頗有微詞:

觀刈麥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作為一個靠老百姓賦稅養活的官員,他不僅同情農民的辛苦,而且還深深自責。

典型的好官啊~~~

但是他忘了一條: 權利只應該為賦予你權利的服務

主管領導也就是 縣令 對白居易的做法很是不滿,強令他去收稅,交不起稅的就抓人甚至是行刑。

心存善念的白居易怎麽忍心去幹這種事?於是裝病摸魚,又是非暴力不合作。

主管領導雖然對此非常不滿,但又曉得他進士身份的厲害之處,也就作罷。

裝病討清閑的白居易為此還做了詩【病假中南亭閑望】

欹枕不視事,兩日門掩關。
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閑。
閑意不在遠,小亭方丈間。
西檐竹梢上,坐見太白山。
遙愧峰上雲,對此塵中顏。

對百姓的辛勞與痛苦深感無力的白居易,對仕途也是充滿悲觀情緒,每逢夜深人靜時,又會念起情已入髓的 湘靈 ......

一日 ,白居易與幾位好友來到仙遊寺,詩詞歌賦、談古論今,在聊到不遠處的馬嵬驛時,提及50年前唐玄宗李隆基在此遭遇兵變,摯愛楊貴妃自縊。

或許是被那場曠世絕戀打動,或許是想起自己的愛而不得,於是一首千古傳頌的【長恨歌】誕生,當然,它也成了很多中學生的噩夢。

在我們的印象中,詩多是 精簡的絕句 ,而詩人的這首詩卻是大篇幅起承轉合的敘事、傳情。

逐漸褪去皇帝、愛妃,有的只是癡男怨女刻骨銘心的愛情、哀傷,從他人到自己 ,再到眾生,層層遞進,步步昇華。

公元807年 ,白居易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回都城長安任職。

公元808年 ,任左拾遺。已經37歲的白居易,即便在當下這個社會,也絕對會被花樣催婚。

母親以死相逼,無奈之下的白居易終是負了湘靈,迎娶同僚 楊虞卿 堂妹為妻,而將對 湘靈 寸寸相思封印在心裏,此生就此別過。

公元810年 ,改任京兆府戶部參軍; 公元811年 ,棒打鴛鴦的母親陳氏去世,離職丁憂,歸下邽; 公元814年 ,回長安,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幾次的提拔,讓 白居易 認為自己的才識得到了皇帝的認可,於是開始不輟地上書,描寫當下社會的諸多現實、百姓疾苦,並當面指出朝政甚至是皇帝的錯誤,雖多獲接納,但這種低情商的操作還是讓皇帝很不高興。

憲宗 說: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

一個大雪天,一位年邁的 賣炭翁 從鐘南山出發,在寒風刺骨中趕往長安西市,人饑牛乏之時,拿著公文買炭的官員來了......

是對老者的同情,是對勞動者的悲憫,是對社會悲慘現象的憤懣,憶起自己雪中艱難前行的經歷,共鳴中,一首【賣炭翁】期寄喚醒一些人的良知: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當時的朝廷中,宦官當權,尤其是 吐突承璀 ,自幼伴著憲宗長大,頗受寵信,任 左神策軍護軍中尉 ,封為 薊國公

這讓白居易很是看不慣,屢次進諫,好友 元稹 勸他要識時務,否則風險很大,但白居易不為所動,但所有諫言都石沈大海。

公元810年 ,河北成德節度使 王承宗 擁兵自重,憲宗居然任命吐突承璀為統帥,發兵討之, 白居易 明知道會得罪皇帝和 吐突承璀 ,仍當即上書反對,因為他知道, 吐突承璀 領兵,等於東北人吃餃子—— 毫無勝算 (蒜)。

一意孤行的憲宗對此置之不理,而事實證明白居易是對的, 吐突承璀 帶兵無方,將帥失和,士氣不振,打一仗敗一仗,一次沒勝。

此次失敗,讓 白居易 更加堅信諫言的重要性,於是更加不顧及皇帝的面子,諫言更加直接。

皇帝 想:我不要面子的嗎?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沒有情商支撐的諫言,總是雙刃劍,白居易終是因言獲貶。

公元815年 六月初三,報曉的晨鼓剛剛敲過,天色未明,勤政的鐵血宰相 武元衡 像往日一樣,走在通勤的路上,赴大明宮上班班。

你永遠無法知道,災難和明天哪個先來臨。

剛出靖安坊東門, 武元衡 就被躲在暗處的刺客射滅燈籠遇刺身亡,頭都被砍了,同時上朝的副手 裴度 同樣遇刺受傷。

同在上朝途中的 白居易 ,親眼目睹了這血腥一切。

刺客是淄青藩帥 李師道 安排的,完成任務後,提著人頭從容而去。

這還得了?大唐之都、天子腳下,竟出現如此兇殘的刺殺!

整個長安城開始籠罩在恐怖的氛圍中,各個官員 噤若寒蟬 ,充滿恐懼,紛紛請病假,貓在家中。

往昔熱鬧的上朝之路,如今異常的冷清、蕭殺。

對此,得到重用、壟斷朝權的宦官卻沒有任何表態。

白居易與武元衡 既是同僚又是朋友,早就有過以詩相唱和的經歷,而且二人還是情敵。

武元衡 不但為官治理有方,詩歌也佳,還被稱為 唐朝第一美男子 ,與當時的美女詩人 薛濤 關系極為曖昧,這讓愛慕薛濤的 白居易 心生嫉妒。

白居易 又站了出來,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政敵攻擊 越職言事

墻倒眾人推,這時候又有人誹謗白居易,說他的母親是看花時墜井去世,白居易卻著有「 賞花 」及「 新井 」詩,有害名教。

於是, 白居易 被貶出京,去江州 (今江西九江) 做司馬。

此次被貶,讓白居易的仕途理想幾近破滅,這也成了他一生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以「 兼濟 」為誌,希望能做對國家百姓有益的貢獻。

至此之後他的行事漸漸轉向「 獨善其身 」,雖仍有關懷百姓的心,表現出的行動卻已無過去的火花了。

而就在他赴任途中,無巧不巧,遇見了朝思暮想的湘靈,雖已40歲,但仍然單身未嫁,苦苦待著他。

說好的「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呢?

終是自己既負如來又負卿。

公元816年 ,一個深秋的夜晚,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別朋友,突然一陣琵琶聲傳來: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

細聊之後,感傷於一個生命從繁華到沒落,感傷這一女子,更感傷於自己,甚至覺得「 同是天涯淪落人 」。

一首【 琵琶行 】,超越了自己的【 長恨歌 】。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誌。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白居易在此地是水土不服,巨大的人生落差也讓他內心孤獨、苦悶、辛酸,不曾想與琵琶女共情、共鳴了。

也讓一首【琵琶女】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 經典和傳奇

為了排解心中苦悶,放下執念,尋求精神上的超越和心靈的解脫,這個期間的白居易經常到寺廟中坐禪,與僧人交流。

公元817年 的農歷四月,白居易來到廬山頂上的大林寺,踏春賞花,看著滿眼的桃花,即興作詩【遊大林寺詩並序】, 妙手偶得,即成絕句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百轉千回,世事變遷,白居易逐漸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開始寧靜致遠,恬淡虛無。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 匡廬奇秀甲天下 」之譽,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名人誌士在此留下了丹青墨跡,被譽為「 人文聖山 」。

白居易 在廬山修建了一間草堂,開始了山水田園生活。

可樹欲靜而風不止。

公元816年 的一個秋日, 白居易 突然收到大舅子 楊虞卿 的來信,告知他朝廷格局發生變化, 憲宗 決定對藩鎮用兵,並以裴度為相,統管淮西戰事。

而削藩正是白居易的主張,並以此來重振大唐雄風,恢復大唐盛世。

公元819年 ,在同僚、好友、宰相 崔群 的舉薦下, 白居易 被任命為忠州 (今重慶市忠縣) 刺史。

而這次東山再起的白居易,經歷了仕途、愛情的落差,感受了人間冷暖,逐漸明白了官場生態的生存法則,增長了為官之道的智慧,已經不是那個血氣方剛、胡亂沖撞的他。

公元820年 ,憲宗被陳弘誌、王守澄、吐突承璀等太監刺殺去世,太子 李恒 在宦官的擁戴下驚險即位,史稱 唐穆宗

李恒在當太子的時候, 白居易 當過他的老師,深知老師文采之好,於是召他回長安,有了這層身份的加持,白居易的仕途像是 開了掛

先是任尚書司門員外郎,後轉任主客郎中、知制誥、加朝散大夫、轉上柱國,又轉中書舍人。

公元821年 ,朝廷舉辦進士科考,主考官是吏部侍郎 錢徽 ,副主考分別是中書舍人 李宗閔 和右補闕 楊汝士

前宰相 段文昌 向錢徽遞條子,讓他關照一下自己的朋友 楊渾之 ,然而並沒有得到關照。

段文昌 發現,錄取的人裏邊有幾個肯定是關系戶,於是一怒之下,向皇帝打了小報告。

無奈之下,穆宗下令重考,並讓白居易當主考官,那就不會有遞條子的嗎?當然不會,白居易的大舅哥 楊虞卿 、好友 元稹 都來遞條子了,而白居易選擇了秉公處理。

可當考試結果一出,更壞事了!

當時牛 (牛僧孺、李宗閔等為領袖) 李(李德裕、鄭覃等為領袖) 黨爭時期,而這次科考,牛黨全部落榜,李宗閔遭貶官,徹底引爆黨爭,持續近40年。

在這次黨爭中,白居易始終保持中立,也許是不想陷入黨爭,也許是心灰意懶,也許是覺得無力回天,他主動放棄了升任宰相的機會,選擇了遠離官場漩渦,開始獨善其身。

公元822年 ,白居易上書論當時河北的軍事,不被采用,於是順勢請求到外地任職,7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

公元823年 ,杭州大旱,田地幹涸,作物枯萎,知道災情後,白居易決定引西湖水灌溉農田。

不曾想,杭州本地官員以各種理由進行反對, 白居易 力排眾議,修堤蓄積湖水,以利灌溉,舒緩旱災所造成的危害。

同時,他還專門寫了【錢塘湖石記】,刻石置於湖邊,告訴人們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與註意事項。

離任前, 白居易 還將一筆官俸留在州庫之中作為基金,以供後來治理杭州的官員公務上的周轉,事後再補回原數。

他見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決杭州人飲水問題。

公元824年 五月,杭州刺史任期已滿,白居易的KPI是非常漂亮,而此時穆宗駕崩,太子李湛即位,本就無心廟堂的他,主動申請到洛陽做賢官—— 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

在洛陽履道裏, 白居易 購置了一套宅子,可見他有心安頓下來,享受晚年時光。

公元825年 ,白居易又被任命為蘇州刺史。

任內,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長七裏西起 虎丘 東至 閶門 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 七裏山塘 」,簡稱「 山塘街 」,現在還是蘇州一個景點。

公元826年 ,因病去職,想就此結束自己的仕途,與 劉禹錫 相伴遊覽於揚州、楚州一帶。

公元827年 ,被安排長安任秘書監。

公元828年 ,轉任刑部侍郎,封晉陽縣男。

公元829年 春,因病改授與太子賓客分司,回洛陽履道裏。就在這一年,58歲的 白居易 竟然老來得子。

在這之前,白居易先是生有一女金鑾子,不幸3歲夭折,次女阿羅,而此次生子,自是高興萬分。

給自己取字「樂天」,出自【易經】: 樂天知命,故不憂

自此,白居易在洛陽宅院內過起了和睦的家庭生活,開始享受天倫之樂。

然而,造化弄人,兒子阿崔3歲時夭折了,怎一個悲痛、絕望了得?

阿崔
謝病臥東都,羸然一老夫。
孤單同伯道,遲暮過商瞿。
豈料鬢成雪,方看掌弄珠。
已衰寧望有,雖晚亦勝無。
蘭入前春夢,桑懸昨日弧。
裏閭多慶賀,親戚共歡娛。
膩剃新胎發,香繃小繡襦。
玉芽開手爪,酥顆點肌膚。

弓冶將傳汝,琴書勿墜吾。
未能知壽夭,何暇慮賢愚。
乳氣初離殼,啼聲漸變雛。
何時能反哺,供養白頭烏?

同年7月,最好的朋友 元稹 離世,年僅53歲, 感嘆世事無常,無奈造化弄人 ,詩人自此一心向佛,尋求解脫,號 香山居士 ,為僧如滿之弟子。

龍門 香山寺 ,成了他經常的去處,元稹家給白居易潤筆的六七十萬錢,她也全數布施於此,晨鐘暮鼓,參禪悟道。

公元833年 ,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賓客分司。

公元835年 ,被任命為同州刺史,辭不赴任,後改任命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封馮翊縣侯,仍留在洛陽。

公元839年 10月得風疾。

公元841年 ,罷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書致仕。

公元842年 ,71歲的白居易,以刑部尚書致仕,領取半俸,正式與朝廷脫離關系,徹底過上了怡然自得的恬淡生活。

這種「 閑適 」的生活,反映了詩人「 窮則獨善其身 」的人生哲學,體現了較深的老莊代表的 道家思想

公元844年 ,73歲的白居易出錢開挖龍門一帶阻礙舟行的石灘,事成後作詩【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並序】留念,詩中仍反映出他「 達則兼濟天下 」的人生觀,這也體現了詩人的 儒家思想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陽的履道坊宅園,與 劉禹錫 唱和,時常遊歷於龍門一帶。作【池上篇】、【醉吟先生傳】自況,體現了詩人的 佛家思想

公元845年 ,集 儒釋道 於一身的白居易,在履道裏第舉辦「 七老會 」,與會者有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與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滿、李元爽,畫成「 九老圖 」。

公元846年 ,白居易走完了他的一生,終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