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中國的西域,為什麽卻不信中國的儒教?反而成了佛教地區?

2024-08-28國風

中國的西域,為什麽卻不信中國的儒教?

為什麽西域,成了西遊記裏的佛國,卻一點兒沒接受儒教?

儒教滲透不進西域也就算了,西域的北傳大乘佛教,還在東漢輸入中國,甚至重塑了中國文化。

為什麽中國對西域,就是沒有信仰順差?

早在西漢,大漢帝國就設定了西域都護府,統治西域,到了唐代,大唐帝國設定安西都護府,從新疆的龜茲到吉爾吉斯的碎葉城,幾乎整個中亞,都在大唐的統治下。

可奇怪的是,漢唐對中亞的統治,如此強力,但中亞西域卻一點兒沒有接受中國的儒教!

哪怕是波斯的三夷教——也就是祆教、摩尼教、景教,也靠著波斯帝國的擴張,在西域流行過一陣兒。

為什麽儒教卻怎麽也滲透不進西域?

甚至,中國還被中亞反向輸出

——東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但所輸入的佛教,不是印度原始佛教,而是以犍陀羅為中心的北傳大乘佛教;

而大唐高僧玄奘,西遊去印度取經,經過的中亞,也是千佛之國。

中亞西域的宗教史,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一方面,它從公元1世紀開始,就成了佛國,但另一方面,從7世紀中葉,200多年,就一下全盤伊斯蘭化……

今天啊,我們就先來說說,為什麽中亞西域會成為佛國?西域的佛教化,還得從一個業已消亡的帝國說起

——這個帝國就是貴霜帝國。

第一篇章、貴霜的佛塔

前3世紀中葉,孔雀王朝阿育王,把佛教立為國教,並向犍陀羅和克什米爾傳播佛教。

200年後,佛教傳入大夏、於闐,開始進入中亞。

公元1世紀,大月氏人,在中亞,建立了貴霜帝國。

這個帝國一度和與漢朝、羅馬、安息並列四大帝國,但在公元3世紀初,遭到肢解消亡。

它只存在了200年時間,但卻永久地改變了人類史。

因為正是貴霜帝國,讓中亞成了佛國。

【後漢書】就有記載:

最初,大月氏人統治著休密、雙靡、貴霜、胖頓、都密等「五部翕侯」。

在公元40年,五翕侯之一的貴霜翎侯丘就卻,滅掉其他四部翕侯,建立了貴霜帝國。

王朝初創後,丘就卻遷都犍陀羅地區,然後皈依佛教,開啟了「佛教治國」。請特別註意這個詞:佛教治國。

盡管立佛教為國教,貴霜帝國不是頭一個,阿育王早在公元前230年前後,就把佛教立為國教了,但是,把佛教作為統治思想、意識形態的,貴霜帝國是頭一個。

佛教原始教義,天然排斥政治的,它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全在教人從權力政治中跳出來。連佛陀釋迦摩尼本人,也是放棄王位,拒絕權力,也拒絕被封神。

但公元1世紀的佛教第三次結集,改變了這一切。

在這之前,佛教教義純粹出世,只追求自我解脫輪回,成阿羅漢果,但是在第三次結集上,這個教義發生分裂——

一個新的教派提出,佛教在證得自己的阿羅漢果外,還要普度眾生,幫眾生證得菩薩正果(即佛的候補人)。

佛教教義,分裂了——而主導這次佛教分裂的,就是貴霜帝國的丘就卻。

正是他,在罽賓組織了佛教第三次集結。

這也是丘就卻對佛教的一次大修正——這個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就是北傳大乘佛教。

而原始佛教教派,則成了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是丘就卻對佛教的政治化——第一步,就是要讓佛教,入世。

小乘佛教,是出世的,但大乘佛教要成佛、要救世,要建立佛國凈土,這幾乎是佛教版的「彌賽亞」,是絕對的入世。

救世度眾生的大旗下,也就給了權力滲透宗教的入口,也就可以讓佛教,成為政治工具。

然後,丘就卻對佛教的第二步,是用教義馴化人。

於是,大乘佛教開始了道德化、組織化、偶像化。

一個,所謂道德化 ,也即把抽象佛學,簡化為戒律教條。

也就是佛教所說的開方便法門,甚至還把「權宜」「方便」,上升成為教義原則,引渡眾生,台灣佛光山星雲大師的「三好」,即是直觀的大乘佛教道德化。

二個,所謂組織化 ,顧名思義,就是建立佛教組織。

丘就卻大建「塔廟」或「伽藍」,在都城,設立「阿育王僧伽藍」,在各地,建立「如來神廟」,一塔配一寺,連起佛教僧院。

這還不止,丘就卻還制定了僧官運作制度,專門佛官,管教化,而且,中央每五年派遣「行法官」,全國考察教化,簡直是貴霜版的中央巡視組。

三個,所謂偶像化 ,也就是偶像崇拜,把抽象的佛、變成具體的像,正是從丘就卻開始,大乘佛教的造像,走向井噴。

這之後,貴霜帝國出現了兩大佛像藝術源地:秣菟羅和犍陀羅。

此時佛像的原型,正是丘就卻本人,很明顯,丘就卻自己Cosplay佛,就是在經由對佛的崇拜、制造對王的崇拜,把權力化、世俗化、大乘化,紐結起來,為自己第三步鋪路。

原本丘就卻的第三步——是把自己立為護發明王、現世佛,像君士坦丁大帝一樣,神格化自己的王權。

但是,丘就卻卻忘記了,當他大力扶持佛教時,其他宗教的刀鋒,也悄然抵上他的後背。

公元78年,丘就卻的兒子、印度教徒閻膏珍,發動政變,奪了丘就卻的權,並把老爹賜死。

之後,貴霜帝國廢佛教、走向印度教化。

丘就卻的第三步還沒走,人就先走了,但這條佛國之路,還未中斷,丘就卻之後,還會有另一個王,將替他走完這第三步——佛教,將迎來在中亞的極盛。

這個和阿育王並列的佛教護法王,就是貴霜帝國的迦膩色迦一世。

第二篇章、犍陀羅的伽藍

公元127年,閻膏珍之子迦膩色迦一世,登上王位,成為貴霜帝國第三代王。

如果以同時期的大漢帝國作對比,迦膩色迦簡直是貴霜帝國的漢武帝。

他一生好戰,四面擴張,在他的統治下,貴霜帝國的版圖,從中亞,一直延伸到印度華氏城。

盡管帝國達到極盛,但帝國百姓,卻被戰爭拖得不堪重負。在迦膩色迦王晚年,貴霜帝國遭遇了統治危機,反戰情緒達到巔峰,社會矛盾極度尖銳,迦膩色迦王被他的窮兵黷武反噬。

就像漢武帝一樣,迦膩色迦王,也該發罪己詔了。

但迦膩色迦王的「罪己詔」,卻是一份皈依詔書。

迦膩色迦王公開宣布:朕殺孽太重,決定皈依佛教。

緊接著,佛教被重新立為國教,貴霜的首都,也從中亞,遷到印度西北犍陀羅的富樓沙城——犍陀羅佛教,由此開始。

然而,身為30年祆教徒的迦膩色迦王,原本不信因果,輕侮佛法,怎麽就突然皈依佛教了呢?

迦膩色迦王打的算盤啊,可復雜得多!不過,篇幅有限,我們下一期再來好好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