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一句更經典,道盡社會人性!

2024-08-23國風

「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是來自於文學作品中的一句成語,該成語最早見於【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這句話很容易理解,意思是指太過清澈的水裏肯定是沒有魚兒的,只有渾濁的水裏,魚兒才會多。

日常生活中,經常喜歡釣魚的朋友,亦或者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太過清澈的水裏,確實沒有什麽魚兒;往往都是越渾濁的水,魚兒才會多;經常喜歡抓魚或者釣魚的人,都知道找渾水去抓魚,就是這麽個道理。

只是【大戴禮記】是西漢中期戴德編著的禮制著作,作為中國古典文獻中的重要典籍之一,它承載了先秦時期的政治、道德、倫理、哲學、教育等學說,以及一些古代史料。如此重要的一部著作,其中內容難道會是教人如何來分辨哪個水裏有魚,哪方水裏沒有魚嗎?

細細想來,肯定不會是那麽簡單。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來看一看,【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這一篇章主要說的都是些什麽。

【子張問入官】是【大戴禮記】中的一個篇章,而「水至清則無魚」便是出自這一篇章。顧名思義,問入官,其實指的就是探討為官之道。

如此我們便知,「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放在原文裏的意思,大概是指:水太清了就不會有魚,人過分苛求就沒有同伴了。這句話說明,與人相處,要有寬容的態度。過於苛求,就難以發現別人的優點,不能與別人合作,最終導致自我孤立。

弄清楚「水至清則無魚」的含義之後,其實後半句更容易道出人性,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水至清則無魚」的後半句是什麽。

要知道後半句之前,首先來看一則成語背後的典故。

漢明帝十六年,也就是公元73年,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班超,奉命前往西域;他在西域一待就是三十多年,在此期間,班超發揮了他與眾不同的外交天賦,使得西域五十多個國家都跟漢朝交好。

到了漢和帝時期,班超已經七十多歲了,他給漢和帝寫信請求回歸故裏,漢和帝覺得班超也該到了退休的年紀,於是派了一個名叫任尚的人前來接班超的班。

任尚要接替班超,肯定要提前過來跟班超交接一番。剛剛來到的任尚,表面上態度還是非常謙恭的,他一邊詢問班超西域的情況,一邊虛心的請教該如何開展工作。

班超對任尚也很是客氣,並且對任尚說了下面一段話。

「我年老失智,你肯定能當大任,功業要超過我。你一定要我講,我就說幾句吧。西域人不懂中原文化,他們的風俗習慣跟我們的也不一樣,有些人生性野蠻,很難教養。而邊境的士兵也都因為犯了法才送到西域駐守。」「依我看,你這個人性子比較急躁,待人過嚴。要知道,水太清澈了,魚就無法生存;當領導的太精明了,底下的人就怨恨。你應當寬容別人的小錯,不要在小是小非上去糾結。」

說完之後,班超便離去,只是他的這些話,任尚卻並沒有放在心上;還揚言本以為班超在這裏三十多年,會有什麽高見,原來都是一些稀松平常的事理。

任尚沒有將班超的話放在心上,仍然我行我素,以致喪失人心,使自己與西域人以及手下的關系越來越壞。

如此一來,西域諸國聯合反對漢朝,任尚也因此受到處罰;最終還是在班超兒子的建議下,才逐漸跟西域諸國恢復關系。

「水至清則無魚」比喻過分苛求他人,就沒人與之交往了;多用來表示對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成語在句中一般作分句;含貶義。常與「人至察則無徒」連用。也說「水清無魚」 。

如此我們便知,「水至清則無魚」的後半句,便是「人至察則無徒」。意思是人如果太精明就沒有夥伴。現在有時用來表示對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水至清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察:精明苛察;徒:同類或夥伴。也說「水清無魚」。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