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國學是什麽?國學範疇有什麽?應該怎麽學?廣東人最早提出國學

2024-03-10國風

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下「關註+點贊+收藏」,方便與您討論分享,也能及時觀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謝您的關註!

執筆|荷歌

校對|荷歌

清末的1902年秋,維新變法首要分子之一、三十歲的梁啟超流亡日本。他突然收到了來自國內的一封信。來信人是時年五十五歲的老友黃遵憲。

梁啟超

黃遵憲長期擔任清朝駐外使節,先後被派駐日本、美國舊金山、英國、新加坡等國,關註日本政治革新,萌生變法維新思想,然而,維新變法失敗後,他被免職回到家鄉廣東嘉應州。此時的他正在家鄉推進立憲和教育事業。

黃遵憲

黃遵憲在信中評論國內外時事,討論國民教育。梁啟超與黃遵憲互通書信後,決定在日本創辦【國學報】。黃遵憲首倡先作「國學史」。

廣東另一個年輕人,籍貫順德的鄧實,長期生活在上海,非常崇拜顧炎武,1904年時發表了【國學保存論】,論述了保存「國學」的重要性。於是,1905年,鄧實與與黃節、章太炎、馬敘倫、劉師培等創立國學保存會、神州國光社,出版【風雨樓叢書】和【古學會刊】,主編【國粹學報】,在知識界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國粹學報

國學,於是出現在世人眼前。

一、國學是什麽?

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術」。自清末「西學東漸」以來,國學就是廣義上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的傳承」,

包括中國古代歷史、哲學、地理、政治、經濟、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

面對人生各種問題、探討其原理、原則,並尋求解決之道(朱維煥語)

狹義的國學,專指中國古代學說,代表就是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包括儒家、道家、兵家、法家、墨家等。

二、國學的範圍:國學的籃子裏有什麽?

一是四部 。唐玄宗時集賢院分為甲乙丙丁四部,分別對應經史子集;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四庫全書館,由紀昀主持整理,同樣分類為經史子集四部。

二是四門 曾國藩 根據 姚鼐、戴東原 等人的研究,提出學問之途分為四門,分別是:義理、詞章、考據、經世。

義理之學 ,包括經學、子學、玄學、佛學、理學、哲學、宗教等。

詞章之學 ,包括詩學、詞學、曲學、文章學、小說學、俗文學等。

考據之學 ,包括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辨偽學、輯佚學、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等。

經世之學, 包括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史學、地學、兵學、農學、工學、商學、醫學、數學等等。

中國國學典籍的保存充分體現了華夏民族的智慧。夏商周時代,就有專門管理典籍的官員,叫太史或內史;殷商時期,出現的甲骨文, 後人看到刻在鐘鼎上的鐘鼎文,木片上的方策,竹片的笘、篳,布帛的縑、帛,再到筆墨紙,石刻、雕版術,活字印刷術等等,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無窮,創造了無數保存中華文明的方法和途徑。

活字印刷術

中國國學典籍的保存非常不容易。明胡應麟歸納出中國藏書的十次災難,共分四大類:一類是獨裁暴政,如秦始皇焚書、隋煬帝焚緯書、王安石燒反對黨的書籍、清初的文字獄。二類是兵災匪禍,如明朝東南倭寇之亂,藏書家黃標、李可教、何元朗的藏書,都受其害;明末李自成、張獻忠之亂,殺人焚書;太平天國之戰,乾隆【四庫全書】被毀十之七八;八國聯軍入北平,焚毀【永樂大典】損失大部份;抗日戰爭,日寇劫奪甚多。三類藏書家秘惜,遭受損失。四是水火蟲蠹。

焚書

三、義理之學的細分

一是先秦經學 。經學,就是研究經籍中義理的學術。

包括:【管子】"四經"說:【詩】【書】【禮】【樂】。揚雄【法言】「五經」說:【詩】【書】【易】【禮】【春秋】。【莊子】「六經」說:【詩】【書】【禮】【樂】【易】【春秋】。李賢「七經」說:增加「論語」。唐代「九經」說:【詩】【書】【易】、三【禮】(儀禮、周禮、禮記)、三【春秋】(左傳、公羊、谷梁傳)。南宋「十經」說:再增加【論語】。十二經:增加了【孝經】【爾雅】。十三經:增加【孟子】。十四經:又加【大戴禮記】。二十一經:在原十三經基礎上,增加【大戴禮記】【國語】【史記】【漢書】【資治通鑒】【說文解字】【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朱熹合編了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上述經籍,重點就 「十三經」 下面分別簡述:

【易】有【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分別是夏商周三代之易,分別以艮卦、坤卦、乾卦為首。易有三義,分別是易簡,變易、不易。易之內容有卦(伏羲畫八卦,重為六十四卦)、爻(64卦,每卦6爻,共384爻)、卦辭、爻辭、十翼。易之成書分為古書部份、易傳(十翼)部份。易學三派:術數派、象數派、義理派。

【書】就是【尚書】,傳本有【今文尚書】【古文尚書】【逸周書】,內容包括典、謨、訓、誥、誓、命六體及其他內容。

【詩】廣義泛指一切詩歌,孔子刪詩成【詩經】三百篇,包括【風】【雅】【頌】。其實,詩之家數有【魯詩】【齊詩】【韓詩】【毛詩】。今天看到的【詩】,常見的就是孔子【詩經】【韓詩外傳】【詩集傳】。

中華書局:十三經

三【禮】,分別是【周禮】【儀禮】【禮記】。【周禮】記述周代的禮制、職官;【儀禮】記錄周代的禮儀;【禮記】解釋禮儀、禮樂的意義等。

【春秋】三【傳】,包括【左氏春秋】【公羊傳】【榖梁傳】,記錄了魯國自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與魯國有關的大事,保存史料,寓王法、立王道、明人倫、道名分、攘夷狄。

【論語】是孔聖人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孔夫子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著筆於春秋末期,編成於戰國初期。

【孝經】是孔聖人為曾子講孝道,門人所記。孝,就是善事父母,推孝道以愛民、忠君、為政,而成聖治。

【爾雅】也是孔子門人所作,爾,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近正,即使各地方言,近於中原之公言。【爾雅】十九篇,前三篇為會通言文,後十六篇為訓詁名物,故為古代的辭典。

【孟子】,是孟子歿後,萬章、公孫醜所輯錄,繼承儒家之道統、建立心性之學,開拓功夫之義理途徑、主張行仁政、確定價值判斷的標準,重視教化。

二是先秦子學 。稱為「子」,專指先秦師長、學者, 包括:

儒家 :孔子【論語】、孟軻【孟子】、【大學】【中庸】【荀子】;

道家 :【老子】【莊子】【列子】【楊朱】。

墨家 :【墨子】。

法家 :管仲尚實派的【管子】、商鞅尚法派【商君書】、申不害尚術派【申子】、慎子重勢的尚勢派【慎子】、集大成者韓非子【韓非子】。

名家 :辨析「名」的理論學派。名,是具體事物的概念或符號。有鄧析子的名學、惠子的名學、公孫龍子的名學。典籍流傳下來的,只有【公孫龍子】。

陰陽家 :陰陽家之祖是鄒衍,陰陽家的著作都已失傳。

縱橫家 :縱橫家運用縱橫兩種外交政策的政客,其言論保存在【戰國策】中,縱橫家的代表人物有:鬼谷子、張儀、蘇秦等人。

農家 :奉行神農之道,主張男耕女織,以足衣食,代表人物有許行、陳仲,沒有著作傳世。

雜家 :兼儒墨,合名法,流傳下來的著作有【屍子】【呂氏春秋】【淮南子】。

三是兩漢經學 。經學到了漢代,又分為 今文古文 ,鄭玄網羅今文家、古文家的學說,遍註經書,獨成 通學派 。還有戰國方士用陰陽術數之語,流傳到漢代,形成 讖緯學

四是魏晉玄學 。玄談的典籍主要是【老】【莊】【易】「三玄」,格調是尚清談,慕名士,玄學的內容講才性、玄理。魏晉玄談代表人物:前期是何晏,中期是王弼,最後是郭象。

五是隋唐佛學 。佛法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講究出世入世。世間法,宣傳宇宙、六道輪回、報應、八識。出世包括小乘大乘,以大乘為主。小乘,有聲聞乘,主旨在於「四諦」(苦、集、滅、道)。大乘,稱為菩薩乘,超脫世間,又適應世間,包括發菩提心、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四宏誓願(眾生無力、煩惱無盡、法門無量、佛道無上),最終達到佛教的境界,即了生死、證菩提、體真如、入涅槃。佛學傳入中國,經魏晉到隋唐,共十四宗,中國獨創的三宗是天台宗,華嚴宗,禪宗。玄奘三藏法師創立法相宗。隋唐佛學典籍浩如煙海,以佛教十三經為基。

六是宋明理學 。理學,即心性中的理則,通體達用之學。宋明理學從唐代韓愈【原道】開始,到宋代周溓溪【太極圖說】【通書】,北宋的邵康節、程明道、程伊川為代表的俗學;張載的關學,朱熹的閩學,陸象山的贛學,王陽明的心學。其中,當以心學影響巨大。.

三、詞章之學

一是詩學 。詩以言誌,以歌詠方式,並配合音樂與舞蹈。其範圍包括歌謠、詩經、楚辭、古詩、樂府、近體詩、宋詞、元曲、新詩等等。

二是詞學 。詞即詩余,又名長短句。詞的體制分為小令、中調、長調。填詞要點是:構思詞義、選擇詞調,依譜填詞。

三是曲學 。詩歌配以音樂,就是曲。金元時期,傳入新樂器,新樂章,詩詞逐漸被新文體所取代。曲分為散曲、劇曲。散曲又分為小令、散套,劇曲分為雜劇、傳奇戲曲。

四是文章學 。文章分為語體文、文言文、語錄體、論辯體、駢文、小品文、套用文、八股文等等。

五是小說學 。小說是具備人物、故事、結構三要素,描寫社會、凈化情操、開拓眼界。從先秦神話開始,經過兩漢小說、魏晉南北朝神仙誌怪類小說、唐代傳奇、宋代話本、明清章回體小說,終於到清代達到巔峰。

四、考據之學

一是目錄學 。一本書有篇目、敘錄等,敘錄又包括作者、書的內容、寫作背景、行款、題跋、銘印、校讎、考訂等。

二是圖書館學 。中文圖書分類與作者編號等。

三是版本學 。研究寫本、刊本、稿本、批校本的傳抄源流和雕版源流,孰善孰劣,以及紙墨、款式、字型、銘印、裝潢等學術。

四是校勘學 。透過比較篇籍,辨別真偽,校其羨奪,以還其本真的學術。歷代著名校書家有西漢劉向、東漢鄭玄、唐代顏師古、明代解晉、清代紀昀等。

五是文字學 。包括字形、字音、字義,研究形體、音讀、義訓的來源、結構、變遷的系統性知識。文字的構造分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六類。文字變遷經過為:古文、籀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八分書、飛白體、楷書、行書、今草。

六是聲韻學 。研究發音為聲、收音為韻的原理,以及聲之分類、韻之分部,探討古今音韻差異變化的知識。

七是訓詁學 。運用文字學、聲韻學,對古語、方言、難詞作條理的解釋。

八是辨偽學 。偽書很多,有的文人出於好古、炫耀、爭名、取寵、掠美、誤雜的心態,創作了許多偽書。如【鬼谷子】【孔子家語】【關尹子】等古書,全書皆偽。在經典中,也夾雜著偽作。如【論語】中【雍也】中「子見南子」一章,就很不可信。

九是輯佚學 。中國的書籍經過戰亂、暴政、自然災害,損失甚多,輯佚工作,就是整理書籍的重要工作。

五、歷史之學

歷史,可以鑒往知來,勸善懲惡。歷史分為六家:

記言體的【尚書】類,

記事體的【春秋】類,

編年體的【左傳】類,

國別體的【國語】類,

通史紀傳體的【史記】類,

斷代紀傳體的【漢書】類。

此外還有摘錄事件詳敘始末的【紀事本末】。

參考資料:國學入門,朱維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