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中華第一楷」張瑞齡:86歲高齡,苦練楷書71年,一幅字賣593萬

2024-04-05國風

在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和數位化技術的普及,使得許多人逐漸忽視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

然而,在這股文化潮流中,張瑞齡老人如同一座堅固的燈塔,堅守著對楷書的熱愛與執著,以他71年的苦練歷程,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他的一幅字賣了593萬。

愛上筆墨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書法文字絕對算得上是中國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不僅僅是一種文字書寫藝術,更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文化傳承與智慧的結晶。

在筆墨紙硯間,流淌著古人的情感、思考與智慧,最早出現的文字記載在商朝,而這個時期毛筆也有了由竹子、木簡制作的簡易毛筆。

書法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在中華民族中流傳了千百年,從古代的甲骨文、金文,到現代的硬筆書法,每一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和特點。

這種世代相傳的精神,使得書法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而現代書法家張瑞齡也將中華文化傳承並行揚光大。

張瑞齡出生於1936年,張氏家當時在河北省唐山市非常出名,父親在當地開了間染坊,收入頗高,是當地妥妥的富豪。

出生於這樣的家庭的張瑞齡並沒有長成頑固子弟,反而是非常的出息,雖然不是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但是家族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傳統。

張瑞齡父母以及爺爺都是熱愛文化藝術的人,對他的成長和藝術啟蒙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父親雖然是靠著做生意起家,但是從來不會忽視對兒子的教育問題,四書五經、唐詩宋詞是一定要會的,而小時候的張瑞齡對這些字帖、書法就非常感興趣。

小時候張瑞齡的鄰居爺爺就寫得一手好字,他幼時總是過去看爺爺寫字,小小的他需要努力踮腳才能勉強夠到桌子,但還是努力學著爺爺的樣子寫書法。

「要不要寫幾個字?」鄰居爺爺和藹可親地對張瑞齡說道,張瑞齡點了點頭,拿起毛筆就寫下自己的名字。

「嗯,寫得不好,勤加練習是個學書法的好苗子,但是這個毛筆對你來說太大了,給你換一個小的,從小楷開始寫吧。」

這個時候的張瑞齡才6歲,就已經可以做到下筆有神,筆鋒凸顯。

張瑞齡每天放學之後都會來鄰居爺爺家待一會,寫一會書法,直到家裏人喊他吃飯他才戀戀不舍地放下手中的毛筆。

「小齡,吃飯了,是不是又在爺爺家鬧人。」張瑞齡的父親來找兒子,看見兒子寫的書法之後也震驚住了。

他雖然有意培養孩子文學造詣,但是不曾想過張瑞齡的書法寫得如此之好,而教張瑞齡的鄰居爺爺也曾經是清朝時期的秀才,寫得一手好字,寫得好文章。

張瑞齡的父親覺得非常麻煩鄰居,總是拿來補品送給鄰居,爺爺也是打心眼裏喜歡張瑞齡,所以張瑞齡的書法啟蒙老師就是鄰居爺爺。

小孩子最活潑好動的時候,張瑞齡卻能老實地在屋子裏坐一天練習書法,而且是完全自願的。

家人雖然知道張瑞齡喜歡書法,但從來沒有讓他把這個當作日後的職業,只是當作一門愛好就很好了。

但是張瑞齡真的靠著書法為自己謀得一個好工作和出路,由於毛筆字寫得漂亮破格被稅務局聘用為正式員工。

因為90年代稅務局是國家的重要政事單位,一些票據和發票還需要人工書寫,其書寫內容必須規範,而張瑞齡既工整又美觀。

深造書法

張瑞齡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後又在多地求學,深入學習書法及傳統文化,他的書法學習不僅限於傳統,還吸收了現代藝術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練習書法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每天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反復揣摩、練習,才能逐漸掌握書法的要領。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因為無法堅持而放棄了,但只有那些真正熱愛書法、具備毅力的人,才能走過這段艱難的旅程。

而張瑞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了自己所熱愛的書法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將自己全部的時間投入筆墨紙硯之中。

書法練習不僅需要勤奮,還需要對技藝的精益求精,這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在掌握基本筆畫後,要想進一步提高書法水平,就需要不斷研究各種字型的特點、風格,以及如何在紙上表現出獨特的韻味。

可是問題也隨之而來,從王羲之的【蘭亭序】到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再到顏真卿的【多寶塔感應碑】,張瑞齡都臨摹過上百遍,千遍。

可是他發現雖然學會了古人的書法風格,但是都不是他自己的風格,所以他在工作之余還會創作自己的作品,幾十年如一日地練習讓張瑞齡的書法造詣更上一層樓。

張瑞齡的書法風格也變得越來越獨特,既有傳統書法的韻味,又融入了現代藝術的元素。

他的作品既有力度又不失細膩,既有古樸的氣息又不失現代感,他的書法被譽為「既有古人的神韻,又有今人的風采」。

張瑞齡從6歲就開始練習書法直到他去世,足足苦練楷書71年,在這期間張瑞齡沒有想過放棄,為了自己的熱愛張瑞齡付出了很多。

在上班期間,他不管工作到多晚,都會拿起報紙練習一番楷書,楷書是所有書法種類中最難的一種。

楷書,作為中國傳統書法的核心,一直以來都被譽為「書道之冠」。其端莊、秀麗、嚴謹的特點深受書法愛好者和廣大讀者的喜愛。

楷書作為書法藝術的瑰寶,具有嚴格的規範和要求,首先,楷書要求筆畫清晰、結構嚴謹,每一個字都要力求完美。

其次,楷書需要註重字形的平衡和穩定,使整體呈現出和諧的美感。最後,楷書還需要體現出書法的神韻和氣質,使每一個字都充滿生命力。

盡管楷書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但練習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困難,楷書筆畫繁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熟悉和掌握。

楷書對字形的要求極高,需要反復推敲和練習才能逐漸掌握。

此外,楷書還要求書寫者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這對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

而在張瑞齡中年時期,他的作品就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獲獎,他的作品被眾多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他還獲得了多項榮譽和獎項,包括「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張瑞齡還被譽為「中華第一楷」。

已經取得如此高成就的張瑞齡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低調,盡管作品已經非常值錢,但是他從來沒有驕傲自大,更沒有惡意擡高自己的作品價格。

書法賣錢是張瑞齡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他更願意免費讓大家收藏自己的書法作品,比起價值,張瑞齡覺得熱愛和堅持更重要。

書法傳承

張瑞齡的書法生涯跨越了多個時期,他不僅是書法家,還是書法教育者和推動者。

他在多個研究機構任教,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學生,為書法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現如今張瑞齡的作品更具有收藏價值,前兩年張瑞齡的作品【金剛經】被上海一位收藏家以593萬的高價收藏。

張瑞齡活了86歲高齡。雖然這位偉大書法家長眠於世,但他的書法作品卻可以永久保存下來,他的熱愛和堅持也會影響更多熱愛書法的人。

張瑞齡老人的故事,不僅僅是一位書法家個人的奮鬥史,更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生生不息地傳承見證。

他的每一筆、每一劃,都飽含著對中華文化的敬仰與堅守,他的書法作品,不僅字形端正、筆力遒勁,更透出一種沈靜而堅韌的氣質,這正是他個人品格的寫照。

在數位化時代,很多人認為手寫已經過時,電腦字型足以滿足日常需求,然而,張瑞齡老人卻堅信,書法不僅僅是文字的載體,更是心靈的溝通工具。

他的書法作品,每一幅都凝聚了她的心血和情感,每一幅都如同一個生動的故事,講述著她的人生哲學和文化理念。

他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堅持的結果,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在現代社會中,傳統文化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張瑞齡的成就不僅僅體現在一幅作品賣出的高價,更體現在他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

此外,張瑞齡老人的故事也對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有著深刻的啟示,在這個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時代,我們往往忽視了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尊重。

然而,正是這些傳統文化,構成了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根基。

透過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格和價值觀。

張瑞齡老人的楷書藝術,不僅僅是對傳統技法的精湛掌握,更是對中華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詮釋。

他的作品,既是個人藝術成就的展示,也是中華文化魅力的展現。

他的成功,不僅為她自己贏得了榮譽和尊重,也為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和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

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多的張瑞齡老人,用他們的堅持和熱愛,為我們這個時代註入更多的文化力量。

我們需要更多的年輕人,能夠關註和學習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張瑞齡老人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堅持、熱愛和傳承的故事。他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應有的品格和追求。

他的故事,將激勵更多的人,在追求個人夢想的同時,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的來說,張瑞齡老人的故事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更是對現代社會的深刻啟示。

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也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樹立了榜樣。

我們應該從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尊重傳統文化,為傳承和開發中華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也呼籲更多的年輕人可以多放下電子裝置,多去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