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原創 -
芍藥自古就被拿來與牡丹做比較,因為它與牡丹長得十分相似。
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姿,被稱為百花之王,芍藥就被稱為花中宰相。
它們都是花中貴族。古人早已為它們排好了次序,牡丹芍藥皆為花中上品,並稱「花中二絕」,牡丹排第一,芍藥排第二。
然而清代的李漁,對芍藥屈居花相感到不平,他說:「芍藥與牡丹媲美,前人署牡丹以「花王」,署芍藥以「花相」,冤哉!」
中國在先秦時期,人們分不清芍藥牡丹,將它們統稱為芍藥。
「芍藥著於三代之際,風雅所流詠也。」
夏商周時期,世人皆知芍藥,而不知牡丹。
到了秦漢時期,人們才開始發現它們的區別,還借了「木芍藥」的名字來區分它們。
而牡丹脫離芍藥,逐漸成為大眾追捧的物件,據說與女皇武則天有很大的關系。
宋代的王禹偁,是個詩人兼散文家,他寫過一首【芍藥詩】:
「牡丹落盡正淒涼,紅藥開時醉一場。」
王禹偁在【芍藥詩並序】中寫道:「然自天後以來,牡丹始盛,而芍藥之艷衰矣。」
武則天的老家在今天的山西文水縣,盛產牡丹。武則天進宮後對家鄉的牡丹十分思念,於是命人將牡丹移植到宮廷內,從此牡丹的名聲漸漸地大了起來。
唐代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著名的【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這首詩用了一拉一踩的對比方式,牡丹從此國色天香,芍藥卻成了「妖無格」,我也替芍藥感到不平。
但也由此可見此時的牡丹,風頭已經完全蓋過芍藥,成為了百花之王。
其實牡丹和芍藥,都屬於芍藥科,芍藥屬,是一對姐妹花,但它們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首先,芍藥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枝莖柔軟。冬天的時候,地上部份完全枯死,但草死根不死,新芽則在地下休眠。春天的時候,新芽會從土裏破土而出,長成新的枝幹。
牡丹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枝莖堅挺。冬天的時候,地上的木質化枝幹會落葉但並不枯死,而新芽則保存在枝幹上越冬。春天的時候,新芽從老枝上萌發出來,長成新的枝幹。
芍藥的英文名是「peony」,牡丹的英文名是「tree peony」,區別一目了然。
另外,可以從花期上判斷,牡丹花期在清明之後,芍藥花期在四月下旬,一前一後,兩者的花期正好接上。這也是很多園林裏,將牡丹芍藥種在一起的原因,這樣在花期上可以不間斷賞花,牡丹剛謝,芍藥就開。從春末過渡到初夏,都有花可賞。
還有可以從葉片形態上來分辨它們。牡丹的小葉是三爪裂開,而芍藥的葉片是長條形的完整葉片。
也可以從花型的大小來區分它們,芍藥的花型略微小一點,牡丹的花型大如圓盤。
但是現在,牡丹和芍藥都經過了長期的大量的嫁接雜交,培育出繁多的新品種,使得它們的某些原始的性質狀態都發生了變化,比如,許多現代芍藥的枝幹也能長得十分堅硬如木質一樣,花期上牡丹也有晚花型和芍藥同期開放,牡丹葉片也會有不分裂的情況,等等。所以判斷牡丹和芍藥的金標準,還是看冬天時地上部份的枝幹是否會全部枯死。
芍藥的野生種,全部為單瓣型,花色以白色和粉色居多。
經過上千年的栽培和選育,才出現了更加受大眾歡迎的重瓣型芍藥。
在上海,我知道看芍藥最美最齊全的地方是松江的辰山植物園,這裏的芍藥園占地1.5公頃,品種據說有300多種,名字太多了記不住。這裏除了有單瓣的原生芍藥以外,還有很多從歐美進口的雜交芍藥,顏色有純白,粉紅,紫紅,明黃,大紅,珊瑚紅等等,美侖美奐,令人目不暇接。
芍藥的花期可以延續到五月底,等天氣逐漸炎熱起來,芍藥就無花可看了。
芍藥承春寵,何曾羨牡丹。
接下來的五月,便是芍藥盛放的世界。
- 圖文原創,請勿抄襲搬運 -
註:本文圖片全是芍藥,拍攝於辰山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