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宋時期,是中華文化空前繁榮的一段時期,不僅有許多才子佳人,還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在那個人才輩出的年代,他們的詩詞也被廣為流傳下來,尤其是李白、蘇軾等人的詩詞,就連三歲孩童都能背上幾句。
但還有一些詩人,他們的詩詞要比本人還要出名,其中就有這樣一位詩人,一生只寫了一首詩,而且這首詩也只有短短的兩句。
因此也被稱為史上最懶的詩人,那麽這位詩人是誰呢?這兩句廣為流傳的詩又是哪兩句呢?
一、暗示升職
這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就是蘇麟 ,出生於宋朝這個重文輕武,同樣也是人才輩出的年代,當時盛名一時的就有蘇軾父子。
不過蘇麟和蘇軾父子之間並沒有什麽關系,而且就連傳世的詩篇也不及蘇軾等人,同樣蘇麟的誌向也並不在詩人這個身份上。
反而是將一腔抱負都放在了仕途上,雖然宋朝重文輕武,但是在文學上造詣頗深的人才也是非常多的,蘇麟能夠憑借自己的才華躋身仕途,足以見其能力非凡。
蘇麟最開始做的是一名巡檢,這個官職雖然不算大,但他也非常願意,畢竟心中還是裝著雄心壯誌,想要幹出一番大的事業。
但「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將小事做好,打好基礎,才能一點點走到更高的位置上。蘇麟在做官上,始終保持著清正廉潔,並且非常樂於助人。
無論是平民百姓遇到困難,又或者是同僚有求於他,他都會心甘情願的幫忙,但這並沒有讓他為他的事業提供到多少助力。
相反和他同期的同僚都已經走一步步走上了更高的職位,只有他還是一名巡檢,這也讓他感到非常的困惑以及郁悶。
畢竟和同期的那些官僚相比,他的能力並不遜色於他們,卻始終沒有遇到能夠提攜他的人,而那些被提攜的同僚都是遇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和蘇麟一同在杭州任職的範仲淹。
範仲淹對待下屬關愛有加,凡是他所看重的人才都會多加提攜,但卻始終沒有註意到蘇麟,這讓蘇麟像個小透明似的。
但其實這也怪不得範仲淹,畢竟範仲淹和蘇麟也不熟悉,並不清楚蘇麟身上的才華,再加上蘇麟的職務的特殊,需要常年在外奔波,所以很難有機會和範仲淹接觸。
這也是為什麽兩人同是在杭州做官,範仲淹和蘇麟不熟悉的原因,更別提讓範仲淹提拔蘇麟
了。
蘇麟眼看這麽好的機會,卻怎麽也輪不到自己身上,心下也十分著急,思來想去便想到了一個辦法。
有一次蘇麟因為有事去找範仲淹,並借此機會給範仲淹寫了一首詩,然而這詩卻只有短短兩句,前半句是「看近水樓台先得月」 看似是在說站在高處的樓台亭榭會更早觸碰到月亮。
後半句則是: 「向陽花木易為春」 ,這是說向陽的花木最早象征著春天的到來。看似是在詠亭台樓榭、花草樹木, 實則是暗示自己雖然離範仲淹最近,但是卻什麽好處都沒得到。
二、提拔下屬
範仲淹在看完蘇麟的內容後,當即便明白了蘇麟的意思,也註意到這位有著聰明才智的青年,從蘇麟的為人到工作上,確實都做的不錯,於是範仲淹也便開始留意適合蘇麟的職位。
最終經過範仲淹的推舉,蘇麟終於走向了更高的政治舞台,蘇麟也逐漸實作了自己遠大的抱負,雖然後來關於蘇麟的事跡並沒有記載,也沒有成為一個耀眼的詩詞大家。
但是他身上這種主動爭取機會的態度就十分難得,並且在世間廣為流傳,雖然沒有留下什麽膾炙人口的詩篇,卻因為這兩句「求職詩」廣為流傳。
但是在這背後也看出範仲淹的心胸寬廣,收到下屬的暗示,想要「升職」的欲望,不僅沒有任何的不滿,而且還認真的稽核,提拔下屬。
都說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所以對於這種知遇之恩,一向是被當做極大的恩惠,像範仲淹這種選賢舉能,任人唯賢的人,從來都是不求報酬,只會為那些有才能的下屬提供更多的升職機會。
從這也可以看出範仲淹的高風亮節,並且始終堅守著內心的那份原則,寧願直言進諫,哪怕會付出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做一個沈默的人。
雖然後來三次被貶到地方上,但是他也明白了適合他的地方,於是在地方上兢兢業業工作幾十年,在這期間為百姓做了不少的實事,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
後來人們就將「近水樓台先得月」這句話,當做人事關系之中因為關系近,好辦事的意思,所以也作「近水樓台」四個字。
但是這兩句詩後來傳著傳著就變了意思,有人便認為,蘇麟是靠範仲淹的關系才走上了高位,沒有真本事。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若是蘇麟沒有真本事,想必範仲淹也不會提拔他,甚至有人認為這首詩中有蘇麟對範仲淹的責備之意,畢竟身邊同期的官員都被提拔了,為什麽卻看不見他。
同時也認為蘇麟這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但若非蘇麟真正的有能力,就算是他投機取巧,範仲淹也未必會因為他的兩句話就提拔他。
所以蘇麟這種「毛遂自薦」的方式還是可取的,只有自己真正的有能力,才能獲得前輩的賞識。
三、後世傳頌
其次就是雖然後來蘇麟的為官之路後來並沒有記載, 但是相信以他的學識一定會闖出一片天地。
又或者蘇麟後來仍然是低調行事,只留下了這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其他的並未有記載,又或者是因為太懶了,只寫下了這一首,因此被戲稱最「懶」的詩人。
範仲淹和蘇麟之間的故事能夠流傳至今,足以見得其這首詩背後的意義才是最重要的,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閃耀著耀眼的光輝。
是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也是一種知遇之恩,蘇麟和範仲淹之間故事背後的意義才是值得人們所學習的。
雖然蘇麟有過迷茫、困惑和懷才不遇,但是在得到機會後,將其緊緊握在手中,透過自己的本領解決了問題。
所以像蘇麟這種在合適的位置,眺望未來,抓住機遇,才是通往人生之路最好的處世之道,雖然蘇麟並不立誌於做一名詩詞大家, 但是卻因為這兩句詩,在歷史上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結語
蘇麟和範仲淹並不是執著於做一個能夠名垂千古的清官,只是想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為國家和百姓做出更多的有利的事情,正如範仲淹所說的那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