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浸染水墨素寫花鳥 ——邳州籍「畫壇雙丁」之丁洪運 | 作者 趙京林

2024-03-16國風

梳理中國歷代文化繁榮的背後不難發現,在時代背景和地緣關系之外,家庭宗親是推動文化發展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比如,文學史上的「三蘇」、「三曹」,書法史中的「二王」,繪畫史中的「四任」,無一不是以血脈相承的家族力量呈現出時代文化的縮影,繼承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

江蘇邳州是全國首批「書法之鄉」,這片熱土有著濃郁的水墨情懷。談及邳州的繪畫,不可能繞過丁氏兄弟。丁洪波、丁洪運兩人是親兄弟,老大丁洪波主攻西洋油畫,以畫為業行走於京、滬等地,其油畫作品被中美協原主席劉大為贊許「油畫圈新躍出的一批「黑馬」;老二丁洪運跟隨李小可老師系統學習多年,現為蘇北美院客座教授,邳州美院副校長,浸染水墨數十年,以花鳥為主,遠承徐渭、八大精髓,近參任伯年、吳昌碩、白石老人筆法墨色,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享譽蘇魯,與其兄長並稱邳州籍「畫壇雙丁」。

「書畫藝術之路猶如參禪悟道,不經過十年面壁,是很難步入佳境的。」臨池筆耕數十年才找到「小有所成」感覺的丁洪運坦陳自己從藝心得。書畫藝術既不同於說唱表演,也遠別於其它傳統技能。與這些經過一兩年功夫就可以「開門立戶」的技能相比,書畫則是慢火熬制的粥,要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清貧,下得去功夫,方能扣開藝術之門,窺其一斑。

中國的繪畫藝術由來已久。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空前發展藝術創作也呈現出有所專攻的百花齊放的繁榮勝景,分裂細化為人物、山水、花鳥等門類藝術。丁洪運立足自我喜好,專事於花鳥,後又致力於山水畫的研究實踐。

在色彩斑斕的美術世界裏,他更熱衷於用水墨演繹花鳥蟲魚,墨和水的結合,產生了奇特的墨色效果,是他筆下的蝦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有著鮮活的動感及無華的藝術效果。影響丁洪運心中「花鳥」世界的當然是任伯年、吳昌碩這些前輩藝術巨擘的繪畫理念,臨摹參悟他們的作品,是他日常必須堅持的課業,高山仰止,歷久彌新,孜孜以求的神往高地。

任、吳同為「海派四傑」,對中國繪畫、印石影響深遠。任伯年是中國近代傑出畫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為突出,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任伯年的繪畫發軔於民間藝術,技法全面,山水、花鳥、人物等無一不能。重視寫生,又融匯諸家法,並吸取水彩色調之長,勾皴點染,格調清新。

丁洪運充分吸取任伯年筆墨之多變,構圖之新穎,落款之巧設;借鑒吳昌碩「以篆如畫」的金石氣象,每天堅持臨帖習字,日益其下筆功力。有熟悉書畫圈人士感嘆,「方今之現狀,為畫者不善書,為書者不善文,書家代筆畫者落款,比比皆是」。丁洪運書畫兼修,筆墨有功,書畫有韻,是當下浮躁社會藝術之路走的較為紮實而寧靜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