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詳解故宮館藏10件明代龍泉瓷

2024-03-08國風
故宮博物院收藏10件明代龍泉窯青瓷故事圖碗,分別以歷史典故、戲曲、詩畫題材裝飾在瓷器上,反映了不同時期瓷器的裝飾特征和審美的變化。元明清時期,歷史典故被大規模地搬上了戲劇舞台,瓷器緊跟時代步伐,亦將明代流行的歷史典故用在瓷器的裝飾上,成為時尚。下面以故宮博物院藏龍泉青瓷為例,加以概述。一、歷史典故以孔子、王昭君、李白、韓信、關羽、張良等著名歷史人物的典故,裝飾在龍泉瓷上,共有5件,造型、圖樣布局基本相同。(一)器物特征1.明代龍泉窯青瓷印人物故事圖碗高9.5、口徑14.7、足徑6厘米。碗直口,弧腹,圈足,胎厚,施青釉,裹足,外底中心有雞心狀凸起,其上施釉,呈圓形,周邊澀胎,呈火石紅色。碗的外口沿刻回紋一周,外壁刻纏枝花紋。內壁口沿下2厘米處刻回紋一周,下邊有模印四組人物故事圖,每組間又以文字隔開,第一組圖為一人端坐琴台撫琴,旁邊題字:「孔子憶顏回」,第二組圖為一女子發髻聳起,身背長劍,騎一高頭大馬,旁邊題字:「昭君盡巳才」,第三組為一文人裝束人物,桌前靜讀,旁題:「李白觀書卷」,第四組圖為兩人對弈,左邊人物著裝文雅,右手扶腮對棋凝思,右一武夫模樣的人伸手進棋,旁邊題字:「真子破棋開」。碗心印「高」字。「高」字推測是當時工匠的姓氏,兼有廣告性質。
❖ 明 龍泉窯青釉印「弄花香滿衣」詩句人物圖2.明龍泉窯青瓷印詩畫人物故事圖碗口徑15.3、足徑5.9、高9.3厘米碗直口,弧腹,圈足,胎厚,施淡青釉,布滿大的開片,裹足,外底心有釉,周邊澀圈一周,呈火石紅色。碗的內外口沿各刻回紋一周。外腹,印四條直線,碗內壁印有:「惜花春起早」「愛月夜眠遲」「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詩句和對應的畫面。此類題材的龍泉窯青瓷還未見紀年墓出土,對於其生產的年代,依據其釉薄,圖案刻畫比較淺而隨意,品質不如明代前期產品,具有明代晚期龍泉窯青瓷特征,因此推測生產時代為晚明,即嘉、隆、萬以至明末,即15世紀葉到17世紀前半葉,即1450-1644年。(二)「惜花愛月」解讀「惜花春起早」「愛月夜眠遲」「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四句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見於唐代詩人於良史【春山夜月】有描寫:「春來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鐘鳴處,樓台深翠微。」「惜花春起早」和「愛月夜眠遲」這兩句,見於宋代林希逸【鬳溪十一稿】省題詩有「惜花春起早」「愛月夜眠遲」長律各一首。元代鄭奎妻【四時詞四首】有對「惜花春起早」「愛月夜眠遲」「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的全部記述。明代將這四句詩的意境用美人配畫的方式展現出來,明代詩人謝承舉【題美人圖】有:「風雨妒花春事催,鶯聲喚起未明時,怪來小玉知人意,采得宜男第一枝,朱䦨十二冷光多,水定銀塘鏡自磨,深夜人來照妝束,欲將圓缺問嫦娥,冰華纎指漾銀鉤,水色蟾光上下浮,自是行人無定凖,相逢何日大刀頭,雪後梅花早破春,玉瓶髙挿凈無塵,不知衫袖招揺處,十日余香尚襲人。」有關惜花、愛月美人四時休閑賞玩的主題在明清十分流行,把這些人物場景,故事典故紋樣繪制在瓷器上,成為當時流行的題材。借此隱喻文人或隱士的隱逸生活,這些繪畫題材體現當時文人的心態,自古以來的文人喜愛寄物抒情,借以表達的自己的理想情懷以及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折射出了晚明的時代風貌。四、龍泉窯青瓷人物故事圖碗反映的時代變遷自宋代以來,儒學漸有朱、陸之分。明代初期,統治者為了實作政治上的統一、加強君主專制而強力推行程朱理學。明太祖命太學學生「非五經、孔孟之書不讀,」將最高學府學生的思想限定在程朱理學範圍內而不得超越。之後,又將四書五經推行給北方各地學校。正是對儒學的大力尊崇,儒家推崇的聖賢之理、發揚聖王之道、教人學做聖賢成為明前期的學術主流。孔子、顏回、張良、王昭君、韓信、關羽等人物,他們具有聖、智、仁、義、忠、信六德,他們是聖賢,為全社會信仰的楷模,明代前期龍泉窯青瓷采用了上述人物典故,用以教化民眾,彰顯時代精神。明代學術,大約弘治以前,朱學占主流。正德以後,則朱、陸爭鋒;隆慶以後,陸、王之學風行天下;陽明學在中晚明對當時社會士人階層的思想層面的影響很大,他的學說在明代後期風靡天下,【明史】記載:「宗守仁者曰姚江之學,別立宗旨,顯與朱子背馳,門徒徧天下,流傳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嘉隆而後,篤信程朱,不遷異說者,無復幾人矣」。陽明心學為儒學義理的發展註入了清新之氣。王陽明為了論證其「心學」的真理性,重在提倡「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並進一步論證「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露雷日月星辰,禽獸草木山川土石,與人原只一體」。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士人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部份士人放棄了「學而優則仕」的政治理想,朝廷頒行的代表程朱理學思想的教科書對他們已起不到約束作用。儒士們不再視聖人為難以逾越的精神楷模,他們從以前的官場、科舉羈絆中解脫出來,他們向往自然、親近自然,舒緩心情,凈化心靈,物我合一,極力追求自身的精神需要,成為這部份士人的一大思想傾向。晚明龍泉窯青瓷表現的風花雪月的主題,是對文人歸隱生活的真實寫照,是受王陽明思想影響而產生的。綜上所述,明代龍泉窯青瓷人物故事圖碗,反映了社會的物質、精神生活狀態,反映時代的各種價值判斷。透過前期和晚期主題的變化,我們看到時代的變遷。就明代龍泉窯青瓷人物故事圖碗而言,在明代社會生活中,更多的是作為奢侈品為人所擁有,其滿足人們精神方面的需求要大於物質方面的需求。文章來源網路 侵權私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