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活佛轉世制度"究竟是怎麽回事?"轉世靈童"又是如何尋訪的呢?

2024-08-28國風

(本文獨家釋出於今日頭條,禁止轉載!)

藏傳佛教是佛教諸多支流當中最為獨特且神秘及復雜的存在,其特有的「活佛轉世制度」更是吸引了好多海內外學者的研究。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當中,有相當一部份人無法參透其中的玄機,直到乾隆制定「金瓶掣簽」制度以後,這場神秘的儀式才逐漸透明化。

「活佛轉世」簡單的來說和「再生人」差不了太多,從神秘學的角度來說兩者都具備前世的記憶,只不過前者要履行自己的義務,後者大多普普通通的度過自己的一生。

但是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在歷史上往往被賦予了極強的政治意義,所以被選為「轉世靈童」成為了藏地很多窮苦家庭唯一的希望,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才打破了這種壁壘。

本文將盡可能的闡述一下「活佛轉世制度」的發展脈絡,為大家揭開藏傳佛教最為神秘的一層面紗。

紮什倫布寺強巴佛像

「活佛轉世」制度的產生離不開西藏地區人民對世間萬物和生命的理解,藏地先民最原始的靈魂觀念當中認為萬物有靈,人的靈魂和肉體是可以分開的,肉體能夠消亡,但靈魂可以延續。

這種看法和中原對靈魂的理解看似相同實際上大有不同,西藏原始的認識當中,人被分為肉體、靈魂、寄魂物三部份,靈魂離開肉體後可以尋找一個寄魂物,不僅個體可以尋找寄魂物,整個家族也可以尋找寄魂物,寄魂物可以是山也可以是湖。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寄魂物比肉體本身都要重要,寄魂物才是一個人的核心,一旦寄魂物被毀壞,那麽一個人的生命才會徹底終結,這也是西藏有那麽多神山和神湖的原因所在。

後來苯教在西藏廣泛流傳,對這種生命觀念有所昇華。

苯教把世界分成了三個大塊,天上、地上、地下,這一時期的苯教崇拜自然萬物,信奉鬼神,認為鬼神和人相互依存,可以彼此利用。

在【舊唐書·吐蕃傳】中記載吐蕃 「其俗重鬼右巫」 ,可以看出這一時期藏地信仰偏向於自然宗教,同時又極度崇拜天神,例如統治過西藏的薩迦昆氏家族和帕木竹巴的朗氏家族都宣傳自己的先祖來自於天神或者是天人結合的後裔。

苯教也認為靈魂不滅,人死後會進入到兩種世界,一種是安樂的世界,一種是黑暗且充滿痛苦的世界,為死者舉行葬禮和法事就是為了引導靈魂盡快透過難以越過的黑暗道路,然後重新轉世為人。

佛教在進入西藏之前對生命的理解和苯教有一定的聯系,唯一不同的是佛教進入西藏以後,將靈魂不滅的學說更加系統化,透過講經、繪畫、故事等方式直觀地展現了出來,深入西藏信眾的內心。

佛教在發展初期就吸收了印度教的一些學說,在印度教當中就有「業報輪回」的說法。

印度教認為一個人死後能夠上升到天界還是下到地獄,取決於生前所做過的善事和惡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種宗教理論被印度其他宗教相繼參照,但是只有佛教將其發揚光大了。

佛教在此基礎上又完整的刻畫出來了六道輪回之說,將一個人死後所要經歷的事情敘述的更加直白,同時也給出了相應的解脫之法。

公元7世紀,佛教傳入西藏,佛教進入西藏以後為站穩腳跟,進行了本土化的一個過程,因此藏傳佛教的發展歷史分為了前弘期和後弘期。

「活佛轉世制度」雖然產生在後弘期,但是離不開前弘期一系列的理論鋪墊。

因為佛教的「六道輪回」之說與苯教和藏地先民對靈魂的認識有一定的聯系,再加上當時貴族的大力支持,所以藏地百姓很快就接受了佛教的觀念。

臃腫苯教創始人辛饒彌沃

藏傳佛教認為人死後要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中陰期」,這個「中陰期」非常關鍵,可以決定自己投生於六道輪回的那一道。

當然了這個取決於一個人生前所做過的善事和惡事,只有那些高深修為的人才可以自主抉擇,普通人要不斷輪回,虔誠禮佛,多做善事,才可以脫離六道。

佛教僧人為了這一論述更加具有現實意義,所以在寺廟最顯眼的地方畫有「生死流轉圖」,「生死流轉圖」分為四圈五層,非常直白的為信眾展現了靈魂流轉的一個過程,勸慰眾生要多積聚善業,從而求得正果。

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的藏傳佛教開始極其狂熱的「尊師重道」。

這種「尊師重道」是指以上師為核心,甚至將上師比作了佛陀,更有甚至將上師看作比佛陀和經書還要重要的引路人。

這種風氣始於印度教。

印度教認為一個人一生當中必須拜一位師傅作為自己修行道路上的導師,才能夠接受宗教上的理論和世俗的供奉,否則不算是真正的印度教徒,至於師傅的人選大多出自婆羅門,蓮花生在西藏傳法時順帶也將這種師徒制傳到了西藏。

隨著密宗的興起,一些核心佛教理論透過口耳相傳,這種師徒制就更加普遍,有人甚至傾盡家產供養上師,這些上師也不是一般人,大多都被屬地信眾認為是大成就者。

作為大成就者的活佛,圓寂以後並不會進入六道,而是會轉世再來,繼續普度眾生,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解脫法,今生是活佛轉世後仍然是活佛。

這也與佛教所說的「三身」吻合上了,佛教認為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應身。

法身是指佛的一種狀態,只能意會,不可想象。

報身是指佛透過艱苦修行,最終證的真理而成正果,是一種高大圓滿的姿態,寺廟裏的塑像大多都是這種。

應身,也被稱為化身,是指佛為了某種需要而變幻出來的形象,可以看得見摸得著,藏傳佛教裏面的大成就者就是這種。

再加上大乘佛教裏面發展出了「菩薩」果位,這類果位就是說明明可以成佛,但是為了眾生,自己發願不成佛的一種身份,一些活佛也被看作的某菩薩的化身,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頌,早已深入人心,這也就為活佛轉世制度的產生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釋迦摩尼佛

「活佛轉世制度」的產生除去宗教層面的需求,更多的還是世俗權利方面的考量。

藏傳佛教在前弘期得到了吐蕃王朝的大力支持,采用師徒制的傳承模式,雖然吐蕃王室給予寺廟僧人極大的自主權利,但仍然歸王室統一管理。

公元843年朗達瑪滅佛後,佛教在西藏發展停滯,後來吐蕃王朝分崩離析,西藏被大大小小的領地宗主各自管轄,佛教這才開始繼續傳播,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後弘期。

後弘期的藏傳佛教發展出來了諸多的派系,因為背後的支持者不同,所以發展自成體系,彼此之間爭鬥不斷,即使教派內部也時常發生內訌。

當時各大派系擁有各自的牧場、莊園、奴隸、領地以及各種經濟活動,社會輿論很少,掌握了經濟實力後,他們又開始謀求政治權利,並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

很多小的寺廟為了生存往往需要尋找大寺廟的庇護,以免被其他寺廟兼並,在這種情況下,一部份派系發展的越發強大,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也就越發慎重了。

藏傳佛教各個派系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總共進行過三種模式,分別是師徒制、家族制、活佛轉世制。

師徒制最早實行,一般來說前任派系首領圓寂之前,教派會在他的徒弟當中選擇一名才能出眾的徒弟,然後親自培養,保證自己的教義能夠完整的傳承下去。

但是師徒制容易導致派系分解,幾名才學不向上下的人可能因為彼此不服從而自成一派,最終導致教派沒落,甚至消亡。

家族制是指從貴族家中挑選出一名孩童培養,並且有計劃的接替派系的政教首領職位,每一任首領必須出自貴族家庭,而後進行叔侄相傳。

這種傳承方式雖然保證了繼承人的穩定,但是對教派發展並無益處,很難讓民眾信服,而且還容易導致繼承人家族內部為爭奪遺產發生爭鬥,薩迦派曾長期實行這種傳承制度。

以上兩種傳承方式均缺陷較大,最終藏傳佛教又發明了「活佛轉世制度」。

盡管活佛轉世制度也存在著缺陷,但相比於師徒制和家族制,既能夠保證派系內部的穩定,也可以完好的繼承前任法統,維持宗教首領的神聖性,最關鍵的是能夠擴大教派傳播範圍,因為活佛每一次的轉世地方都不一樣,民眾更容易信服和認可該教派。

生命流轉圖

「活佛」一詞最早出現於公元1515年,明正德十年,藏語稱為「朱貝古」或「朱古」,意為化身、變幻、自在轉生者。

藏傳佛教歷史上活佛轉世制度出現在噶舉派的一個支派噶瑪噶舉派,第一個獲得中央政府認可的轉世活佛也是出自該派。

噶舉派的有兩大支派,一個是瑪爾巴後代弟子塔波拉傑創立的塔波噶舉,一個是瓊波南覺創立的香巴噶舉(15世紀後香巴噶舉逐漸消亡)

塔波噶舉又分出來四個大派和八個小派,四個大派分別是噶瑪噶舉、蔡巴噶舉、拔戎噶舉、帕竹噶舉,其中噶瑪噶舉首創了活佛轉世制度。

噶瑪噶舉的創立人是塔波拉傑的大弟子都松欽巴,都松欽巴半生都在遊學,為噶瑪噶舉派的發展作出了無法估量的貢獻。

公元1159年,南宋紹興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時年78歲的都松欽巴修建了楚布寺,並擔任主持直到圓寂,此後楚布寺成為了噶瑪噶舉派的主寺。

都松欽巴圓寂以後,噶瑪噶舉派還是按照師徒傳承的方式選擇繼承人,直到噶瑪拔希的出現。

都松欽巴有一個再傳弟子名叫崩紮巴,都松欽巴圓寂20年後的一天,崩紮巴在康區宣揚佛法時碰到了一個名叫群增(噶瑪拔希)的11歲孩童,內心非常喜歡,於是他便醞釀了一個對藏傳佛教產生深遠影響的計劃。

崩紮巴開口就稱贊噶瑪拔希是被佛祖護佑的人,自此開始傾盡一生培養噶瑪拔希,並時常提醒他要繼承本派創立人都松欽巴的事業。

其實崩紮巴非常想說噶瑪拔希是都松欽巴的轉世靈童,從而完成自己的計劃,可惜的是,他見到都松欽巴時,都松欽巴已經是一個老人了,總不能說噶瑪拔希和都松欽巴小時候一模一樣吧,所以只能說從精神上認可。

崩紮巴圓寂時再三提醒噶瑪拔希要回到楚布寺發展本教事業,噶瑪拔希也是不負崩紮巴所托,成為了顯赫一時的高僧。

公元1240年,南宋嘉熙四年,噶瑪拔希回到了楚布寺,此時的楚布寺已經衰敗,他接手了主持,用自己的財力重新修繕了大殿。

公元1247年,南宋淳佑七年,噶瑪拔希正式被認定為都松欽巴的轉世靈童,成為了西藏歷史上第一位轉世活佛,開創了活佛轉世制度的先河。

這一時期薩迦派得到了元朝王室的推崇,但是噶瑪拔希卻在大範圍的宣揚了本教派的教法,也得到了元朝王室的信任。

公元1255年,南宋寶佑三年,噶瑪拔希受蒙古大汗蒙哥召見,被蒙哥尊為上師,並賜下金印和一頂黑色金邊法帽,此物也成為了日後噶瑪噶舉派轉世靈童的信物。

公元1271年,元至元八年,南宋鹹淳七年,噶瑪拔希回到楚布寺,直到公元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圓寂,再未外出。

蓮花生大師

噶瑪拔希圓寂前就為尋找轉世靈童做好了鋪墊,早在他晚年修建完成佛像時,他就站在護法神塑像前說:

「所有神像和全部業果都是由我完成的,在未來之時,仍按照你的想法普度眾生,教化遍布三界之僧徒之時,我仍然要護持佛教,完成我的事業。」

這也就表明噶瑪拔希會轉世再來,果然,在他圓寂時就對自己特別看重的一位名叫鄔堅巴的弟子說 「我的身體,七天之間不要動」

同時又說在拉堆會出現一位孩童是自己的轉世之人,在找到他時,噶瑪噶舉派暫時由鄔堅巴總理一切事務,言罷,就把自己頭上的黑色法帽戴在了鄔堅巴的頭上。

5個月後,一個名叫讓迥多傑的男孩降生在了後藏的貢塘地區。

根據【紅史】記載讓迥多傑自幼就能敘述自己的前世和中陰期的經歷,而且多有靈異之象顯示,在家鄉小有名氣。

公元1289年,元至元二十六年,鄔堅巴做夢夢見護法神說: 「大成就者明天會到此借宿」

第二日,鄔堅巴命人在門口等候,沒有多久,一對制造陶器的夫妻領著一個男孩走了過來,鄔堅巴就立即迎請到了寺內。

剛進屋小孩父母就禮拜鄔堅巴,但這名孩童卻與鄔堅巴並肩齊坐,然後拿起金剛鈴搖了起來。

鄔堅巴問讓迥多傑:你是誰?

讓迥多傑答道:我就是噶瑪拔希。

鄔堅巴又問了一些自己和噶瑪拔希交往時的情形,讓迥多傑都一一答了上來。

鄔堅巴又問:你給我交給了什麽東西?

讓迥多傑說:黑色法帽和經書。

鄔堅巴接著又拿起經書說道:如果你真的是我的上師,那你就應該認得這些經文。

讓迥多傑立馬接過經書誦讀了起來,鄔堅巴這才相信了讓迥多傑是噶瑪拔希的轉世靈童,然後給他授了戒,並擔任讓迥多傑的經師。

但鄔堅巴並沒有讓讓迥多傑住在楚布寺,而是暫時安置在了別處,因為他首先要讓噶瑪噶舉派的僧人相信讓迥多傑是噶瑪拔希的轉世靈童。

經過鄔堅巴長達兩年的解釋,眾僧的疑惑化解了許多,他這才命人將讓迥多傑隆重的迎請到楚布寺,繼承前任的法統。

讓迥多傑剛剛進入到寺廟時就招來了部份僧人的質疑,幼小的讓迥多傑當眾就走到一塊大石頭旁邊說‘如果我是噶瑪巴,巖石底下會流出泉水’話音剛落,巖石底下果然流出了泉水,然後他又拿起身旁燒了半截的木棍說「如果我是噶瑪巴,這根棍子就會生長」,言罷,用力將棍子插入到了土裏,棍子果然向上長了起來。

就這樣,讓迥多傑在鄔堅巴的安排下透過顯示靈異的方式讓眾人信服,成功繼承了噶瑪噶舉派的法脈,據說這口水,被稱為修行水,這棵樹被稱為修行樹,至今都存在。

由此,讓迥多傑成為了第一個被尋訪到的轉世靈童,對後世活佛轉世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公元1331年,元至順二年,讓迥多傑受召進入大都,被元順帝賜予「圓通諸法性空噶瑪佛」的封號,並賜國師玉印。

讓迥多傑的徒弟當中有一位名叫劄巴僧格的,他是讓迥多傑八百名弟子當中證悟最高的一個,在讓迥多傑第二次進入大都期間,被元朝皇帝賜予了一頂紅色法帽,並冊封為「灌頂國師」。

自此,噶瑪噶舉派第二個轉世系統形成,不過紅帽系活佛轉世系統到第十世就被乾隆皇帝廢止轉世了。

黑帽系轉世系統在明朝發展到了巔峰,成為了當時藏傳佛教的主流派系。

明永樂四年,噶瑪噶舉派第五世活佛得銀協巴被明成祖詔至南京,賜封號「萬行具足十方最勝圓覺妙智慧善普應佑國演教如來大寶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並賜玉印,此後,噶瑪噶舉派黑帽系活佛沿用此封號至今。

有噶瑪噶舉派的先行經驗,藏傳佛教各大派系相繼采用活佛轉世制度延續本教派的法統,其中尤以格魯派最為出眾,隨著活佛轉世制度歷史的發展,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更加規範化。

噶瑪噶舉派黑帽系二世大法王噶瑪巴希

「轉世靈童」是指大活佛圓寂以後在既定時間內尋訪到的靈異孩童,並不是說尋訪到的靈童一定就是真身,這還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考察,尋訪轉世靈童的過程也是極其嚴格。

尋訪轉世靈童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具體劃分時間以公元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為分割點。

在1792年之前尋訪轉世靈童一切任由尋訪人員抉擇,一般透過活佛圓寂時的遺言,然後再透過護法神降神確定一下,最後尋訪的僧眾找到靈童,然後上報中央政府冊封,坐床即可完成尋訪過程,可以說這一時期的尋訪程式簡單粗暴。

公元1727年,清世宗雍正五年,雍正皇帝設立駐藏大臣,監管西藏政教事務,對於大活佛的認定也需要先報駐藏大臣檢查後,再上報皇帝批準,雖然有駐藏大臣的監管,但在尋訪轉世靈童的時候仍然有徇私舞弊的情況。

正是藏傳佛教內部在選擇轉世活佛時,不公正、不公平直接引發了一場災禍,惹得乾隆大怒,從而制定了「金瓶掣簽」制度。

公元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乾隆皇帝在盛怒中整頓了西藏宗教事務,並廢止了一些活佛的轉世,頒布了【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嚴格規定了轉世活佛從圓寂到坐床的整套程式。

那麽,當時發生了什麽事情會讓乾隆如此生氣?「金瓶掣簽」又是怎麽樣的一套程式呢?

大法王玉印

公元1788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廓爾喀以西藏征收廓爾喀商人和賦稅為由入侵西藏,很快占領了邊境兩個地方,並準備圍攻日喀則。

時任駐藏大臣的慶麟上奏朝廷請求支援,乾隆皇帝立即派成都將軍和四川提督領軍入藏反擊廓爾喀,並命理藩院侍郎巴忠入藏辦理此事。

巴忠進入西藏以後,一看財物損失不大,為了草草了事便派人與廓爾喀議和,同時提出每年由藏方獻金三百錠,又對乾隆謊稱驅逐掉了廓爾喀大軍,廓爾喀國王願意向乾隆皇帝進表納貢。

三年後,廓爾喀再次侵犯西藏,駐藏大臣只得將七世班禪引至拉薩保護,由於紮什倫布寺無人抵抗,廓爾喀僅用一千兵力就將紮什倫布寺洗劫一空,而日喀則城堡在幾十名清軍的堅守下,保護了下來。

乾隆皇帝得知後,封福康安為大將軍領兵兩萬,一路打至廓爾喀首都加德滿都,嚇得廓爾喀國王出城乞降,並承諾五年朝貢一次,如數歸還紮什倫布寺的財物,還將已經身亡的紅帽系活佛的骨灰和親屬一並交了出來。

戰爭結束後,乾隆皇帝要求嚴查廓爾喀侵犯西藏的內部原因,結果還真查出來了一系列問題。

公元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六世班禪到熱河向乾隆皇帝祝壽,沿途收到了大量賞賜,六世班禪圓寂以後,這些禮品均被六世班禪的兄長仲巴呼圖克圖占有,僅把少量牲畜交給了紮什倫布寺。

同為六世班禪兄弟的噶瑪噶舉派紅帽系第十世活佛卻朱嘉措心生不滿,產生了叛逆的想法,他以朝拜佛塔的名義前往廓爾喀,實際上勸說廓爾喀國王紮什倫布寺財富豐裕,而且西藏防務空虛,可以前去洗劫一番,這才導致了廓爾喀兩次入侵西藏的事情發生。

更為讓乾隆生氣的是,廓爾喀只有一千人進入到了紮什倫布寺,而作為紮什倫布寺大活佛的仲巴呼圖克圖只顧自己攜帶財物潛逃,沒有進行有力抵抗,作為降神的僧人竟然以護法神的名義宣傳「不可與賊拒戰」,任由賊人宰割。

幾十名清軍能夠守住日喀則,幾千名僧人卻守不住紮什倫布寺,乾隆帝非常氣憤,下旨廢除了噶瑪噶舉紅帽系活佛轉世,並勒令紅帽系喇嘛改奉黃教,查抄了紅帽系的寺廟和財產,將仲巴呼圖克圖押至北京嚴判,將降神的喇嘛當眾正法。

處理完此次事件後,乾隆帝還發現在西藏多個活佛竟然出自一家,例如六世班禪的哥哥是仲巴呼圖克圖,他的另一位同父異母的兄長卻朱嘉措也是活佛,他們的一位侄女還是活佛,活佛簡直成為了他們一家的專屬品。

此時乾隆已經81歲了,看到這些奏折估計能氣的胡子抖動個不停,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增加朝廷對西藏的監督,親自寫了一篇【喇嘛說】,被刻在了雍和宮的石碑上。

然後又下旨讓福爾康和達賴、班禪、駐藏大臣協定了【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制定了「金瓶掣簽」制度,杜絕了以往的種種問題。

「金瓶掣簽」是指活佛圓寂後,找到的靈童必須透過金瓶抽簽的方式決定哪個是真身,然後報請皇帝批準坐床,繼承法統。

乾隆皇帝命人打造了兩個金瓶,一個放在北京雍和宮,專供於蒙古地區大活佛尋訪轉世靈童時使用,一個放在拉薩大昭寺,專供於西藏地區大活佛尋訪轉世靈童時使用。

特殊情況可以免予掣簽,但需要上報中央政府核準,非中央政府同意之轉世活佛,一律非法。

「金瓶掣簽」制度剛剛客製以後,第一位要參加掣簽的就是八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

公元1804年,清嘉慶九年,八世達拉喇嘛轉世靈童尋訪到了以後,駐藏大臣上奏折說藏地高僧認為靈童非常靈異,他們也經過了商議,確屬達賴轉世,懇請嘉慶帝免予掣簽,這一次嘉慶輕信了他們,特準免予掣簽。

誰知,嘉慶二十年,九世達賴喇嘛圓寂後,尋訪到的靈童也要求免予金瓶掣簽,嘉慶帝十分生氣,如此下去,金瓶掣簽制度如同虛設,特下旨言辭斥責駐藏大臣和僧俗官員,此後非極其特殊的情況,都進行了「金瓶掣簽」。

那麽,「金瓶掣簽」制度設立以後,轉世靈童又是如何尋訪的呢?

用於「金瓶掣簽」的金瓶和象牙簽

「金瓶掣簽」設立以後,尋訪轉世靈童變得非常規範,且有規律可循,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公正。

活佛圓寂以後,首先是看征兆,透過活佛的遺言、圓寂後身體的朝向或者其他一些法體異象判斷出活佛將要轉世的方向。

觀湖,西藏有專供於活佛轉世制度的兩大神湖,一個是位於前藏的拉姆拉措湖,據說拉姆拉錯湖是整個西藏守護神吉祥天母的寄魂湖,一個是位於後藏地區的雍澤綠措湖,據說雍則綠錯湖是紮什倫布寺護法神的居住地。

一般情況下,前藏地區的喇嘛尋找轉世靈童時前往拉姆拉措湖,後藏地區的喇嘛尋找轉世靈童時去往雍則綠錯湖。

班禪和達賴這種大活佛圓寂以後,兩個神湖都要去,透過觀測湖中景象,然後畫下來,交由班禪或者達賴解釋意思,判斷尋訪的方位和靈童的其他特征。

降神,觀湖結束後,還需要透過乃瓊護法等護法神降神詢問,確定轉世靈童的具體方位,才可以前去尋訪,保證準確性。

秘密尋訪,尋訪轉世靈童是一個高度保密的工作,尋訪人員四散各地,尋訪時不能夠表露身份,即使查訪到靈異孩童,也不能主動表露身份,只能初步登記下來,以免有人弄虛作假。

尋訪時對尋訪到的靈異孩童要不斷進行考察,不斷的篩選,只留下一名或者三名靈異突出的孩童,參加最後的「金瓶掣簽」儀式。

金瓶掣簽,在進行金瓶掣簽時首先要將尋訪到的靈異孩童以及靈異情況上報中央政府核查,檢查後,經過中央政府批準方可進行掣簽儀式。

掣簽之前,首先要把金瓶從大昭寺迎請到布達拉宮,然後由高僧大德主持誦經祈禱七天七夜或者九天九夜。

掣簽時,又將金瓶迎請到大昭寺釋迦摩尼佛像前,請駐藏大臣和在場僧俗查驗寫有靈童名字的牙簽後,由駐藏大臣當場封存,然後再請在場眾人檢查,檢查完畢後,放入金瓶當中。

在場高僧開始誦經祈禱,祈禱後,由駐藏大臣或者高僧大德轉動簽牌或者搖晃金瓶,然後從中抽取一支,當眾啟封,交由在場人員一一傳閱後,駐藏大臣根據簽牌所寫宣布轉世靈童名字。

如果,只有一名靈童,必須和一個空白簽牌放入金瓶中進行掣簽,如果抽出來的是空白簽,則需要繼續尋找轉世靈童。

金瓶掣簽結束後,將掣簽結果,上報中央政府,由皇帝下旨冊封,賜金冊、金印,擇吉日舉行坐床大典,繼承前任法統。

然後,整個藏傳佛教信仰地區舉行歡慶儀式,新坐床的靈童也將開始漫長的學習歷程,整個活佛轉世制度的程式也就此結束。

【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

參考文獻:【紅史】、【元以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系檔案史料組譯】、【藏傳佛教極簡史】、【活佛轉世起源·發展·歷史客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