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人人盡說江南好:六首著名詩詞,感悟江南的詩情畫意與離情別恨

2024-04-15國風

江南有詩情:唐朝著名詩人韋莊在【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裏寫道:「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元朝文學家張養浩在【水仙子·詠江南】寫道:「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

江南有畫意:宋朝詞人王觀在【蔔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裏描繪:「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陸遊在【臨安春雨初霽】 刻畫:「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江南有別恨:宋朝詩人鄭文寶在【柳枝詞】裏哀嘆:「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裏祈盼:「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筆者精心選取了韋莊、王安石、文天祥等著名詩人的六首江南詩詞,一起來感悟江南的詩情畫意與離情別恨吧:

一、【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唐: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們真應該在江南一直待到老去 。春天,清澈碧綠 的江水比天空還要青,在描有彩繪的船上 ,人們 聽著細雨之聲安然入眠。酒家賣酒的 江南女子,美如皎月,潔白的手腕如霜似雪。年華未衰之時不要返回北方的故鄉,回到家鄉後必定悲痛到 斷腸。

韋莊是晚唐「花間派」的著名詞人,他與溫庭筠並稱「溫韋」。韋莊出身於長安的名門望族——京兆韋氏,是著名詩人韋應物的四世孫。黃巢起義之後,長安淪陷,韋莊逃往南方避難,飽經亂離漂泊之苦。一直快到60歲,韋莊才得以再次回到飽經戰亂的故鄉長安。

他這首清新明麗的小令,用白描的寫法描繪江南留給他的美好印象:「春水碧於天」這一句描繪江南的風景之美;「 畫船聽雨眠」這一句描繪江南生活的悠閑之美;「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這一句刻畫了江南女子清秀之美 ,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這一句,表達了韋莊對江南的喜愛與依戀之情。

詞的最後一句陡然反轉,「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縱使江南如此美好,可我 還是想起了家鄉。倘若能夠還鄉,目擊 處在戰亂之中家鄉的悲慘狀況,只令人斷腸,所以惟有暫不還鄉。

盡管江南如此美好,也治愈不了韋莊思鄉的愁苦之心啊。

二、【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鎮江和揚州之間不過是一水之遙,南京的鐘山也只是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江南岸邊的田野,明月什麽時候才能夠照著回家呢?

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他在從南京赴京城的途中,經過揚州時寫下這首格調清新的七言絕句,表達了他對故鄉南京的依依不舍之情,也暗含了他再次重新拜相產生重重的顧慮之心。

在「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一精彩名句中,王安石反復斟酌了「到」、「過」、「入」、「滿」等十多個詞、最終精心選定了一個「綠」字,將無形的春風轉化為明眼可見的鮮明形象,新穎傳神地表現了春風帶給大地令人喜悅的變化。這是一個精心修辭練字的著名例子, 彰顯了這位傑出政治家一字千金的治學智慧。

盡管是第二次入京拜相,王安石還是念念不忘自己的江南故鄉。

三、【蔔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江南的水像美人的眼波一樣脈脈含情,江南的山像美人的眉頭一樣緊緊蹙起。 想 問你這次遠行是去向哪裏?正是那山清水秀的浙東之地。

剛剛送走了春天,這又要送你歸去。如果你到江南能趕上春 的腳步 ,千萬要 陪春天一起好好同住。

王觀是北宋的著名詞人,與他的同鄉秦觀秦少遊並稱為「二觀」。 鮑浩然是他的一位好友,他即將返回浙東的家鄉,王觀在越州(今浙江紹興)大都督府為好友送別時寫下這首妙趣橫生的 送別詞。

詞人以新奇的擬人手法描寫浙東的 山水,將明澈的水流比喻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巒喻為美人的眉峰,這一方面是極言浙東山水的漂亮可愛,另一方面,也暗含了好友是去與「眉眼盈盈」的心上人團聚相會。

詞的最後一句,「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含蓄地表達了王觀的依依惜別之情和衷心祝福之意。

全詞構思新穎、比喻巧妙、輕松活潑、不落俗套、語帶雙關、耐人尋味。

我雖然回不到家鄉,好朋友你回到江南,可不要辜負那大好的春光啊。

四、【金陵驛 】二首其一

宋: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傍晚分時,看到當年金碧輝煌的行宮裏長滿了野草,不禁想問我自己的歸宿在哪裏啊?祖國的大好河山和以前沒有什麽不同,而人民卻已成為異族統治下的臣民。滿地的蘆葦花和我一樣老去,舊時的燕子如今向哪家飛去呢?從今就要離開我的江南故鄉了,只有等我死後,讓我 化作杜鵑啼著血 再歸來吧。

宋末帝祥興元年(1278年)十一月,在廣東海豐的五坡嶺抗擊元軍的文天祥不幸戰敗被俘,元世祖忽必烈賞識他的才能,命人將他押赴大都(今北京)。第二年深秋,在經過金陵(今南京)的時候,文天祥目睹了金陵的衰敗景象,他觸景生情,寫下了兩首寄托他亡國之恨的 【金陵驛 】,該詩是二首其一。

全詩從金陵城的景物寫起,采用象征和對比的手法,化用前人的詩句、典故,表達了他的亡國之痛,展現了他 慷慨從容、 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堅貞不渝、 寧死不降 的民族氣節。全詩風格沈郁蒼涼,感人至深。

五、【柳枝詞】

宋:鄭文寶

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高高聳立、 裝飾華美的遊船 ,停泊在春天的水潭邊,北上的遊子喝著 別離的 酒,一直到酒意半酣才登上遊船。遊 船可不管是煙波浩渺,還是 風吹 雨打,它滿載著人們的離愁別恨,駛過了 江南。

鄭文寶字仲賢,汀洲寧化(今福建省三明市)人,北宋著名的學者、書法家。他 原本是南唐官員,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南唐被北宋滅亡後,一些南唐官員被北宋朝廷繼續錄用,這其中就有鄭文寶,他被任命為廣文館生。

在鄭文寶 離開故鄉金陵,前往都城開封任職之時,在運河之上、隋堤之畔的遊船之中寫下這首詩,抒發了他對故鄉親人的離愁別恨。由於這首詩感情真摯,構思巧妙,意境優美,被選入【宋詩三百首】之中。

在這首【柳枝詞】中,鄭文寶構思精巧,詩的最後一句「載將離恨過江南」,一個「載」字,將無形的、抽象的離恨,轉化為有形的、有重量的東西,具體到可以用船來裝載,讓人分外清楚地感到離情別恨的深刻沈重。

這一新穎的創作手法啟迪了之後的許多詞人,他們化用了「載將離恨過江南」這一句,創造出一些千古名句,著名的有: 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蘇軾的「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陳與義的「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六、【水仙子·詠江南】

元:張養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

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

卷香風十裏珠簾。畫船兒天邊至,

酒旗兒風外飐。愛殺江南!

陽光灑向江面,騰起了朦朧的水霧,籠罩著遠處青翠的山巒,大江兩岸的人家,屋頂的畫檐連線著畫檐。一片荷花亭亭玉立,浮出水面,讓秋光也顯得安寧閑淡。看水面上沙鷗在上下翻飛舞姿翩翩,美人的香風透出珠簾,在十裏的岸邊彌漫。裝飾華美的遊船仿佛從天邊駛來,店家的酒旗迎風招展,真是讓人愛煞這水鄉江南!

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張養浩是我們山東濟南人,當他第一次來到江南之後,欣賞了江南山水如畫的景色,見識了江南女子柔美的顏容,這讓身為北方人的張養浩大開眼界,他愜意地寫下這首散曲,抒發他對江南由衷的喜愛之情。

在這首著名的寫景元曲中,張養浩緊緊抓住清秋時節江南水鄉經典的景物,用短短的七句就勾勒出一幅形象生動的江南秋色圖,渾然天成,富有詩情畫意,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最後一句「愛殺江南」,用來抒情,表達了他對江南水鄉的滿腔熱愛之情。

以上就是筆者精心選取的六首著名的江南詩詞,韋莊、王安石、文天祥等六位著名詩人抒發了各自的江南情。好友,當您欣賞了江南的詩情畫意與離情別恨之後,您對哪一首詩感悟深刻呢?歡迎好友們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