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中國書畫普及讀物【名作裏的傳統文化】:傳世名作的魅力與賞析

2024-05-07國風

這本【名作裏的傳統文化】中的名作,主要指的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繪畫和書法作品,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傳世名作。比如說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等等。而書法作品則有著名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

這本書又是如何從這些傳世幾百年的名畫中剖析中國的傳統文化呢?我們以【千裏江山圖】為例。

在這一篇幅中,作者介紹了畫家王希孟的生平,以及對整幅【千裏江山圖】的解讀,包括尺寸、內容以及賞析等等。後面又用了一半的篇幅來講述關於【千裏江山圖】相關的人物。除了早逝的天才畫家王希孟之外,【千裏江山圖】關系最為密切的歷史人物,就是宋朝著名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這部份內容較為簡短,算是簡單為讀者介紹了一定的歷史背景。

整本書看下來,賞析原作占了大部份的篇幅,而文史和相關拓展相對來說比較少。比如在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中,大約花了200字介紹了顏真卿的生平,後面大部份篇幅都用來解讀【祭侄文稿】本身的書法藝術、字型結構以及如何欣賞這篇書法名作。其中用了很多書法藝術的專業術語,能夠讓讀者很清晰地認識到這篇書法作品作為藝術品來說,究竟好在什麽地方。

但我覺得在這一部份中欠缺了這篇【祭侄文稿】的背景故事。這篇【祭侄文稿】寫於安史之亂時期,顏家數十人壯烈犧牲之後。當時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和顏真卿的侄子顏季明堅守常山郡,結果被俘虜後寧死不屈、慘遭殺害,年幼的侄子也一同被害。直到兩年之後,顏真卿才有機會托人尋找到侄子的頭骨,才寫下了這篇壯懷激烈的【祭侄文稿】。在這篇作品中,「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這一段塗改的筆觸最重最多,可見當時顏真卿是抱著怎樣深沈的悲憤和對侄子的無盡哀悼,才寫下了這幅千古絕唱。

可惜這一段激烈的人文歷史在這本書中完全沒有體現,以至於流於字帖賞析和書法家生平的俗套中。當藝術作品脫離其環境時,它們本身的意義也會打折扣。觀看這本書的讀者們也不能夠從中感受到這些作品與眾不同之處。這是我讀這本書時覺得遺憾的地方。

總的來說,這本【名作裏的傳統文化】裝幀古香古色,其中選編的作品都是傳世名作。唯一讓人遺憾的,就是其中的賞析部份過於程式化,所以不知道這本書對於喜歡傳統文化的讀者的賣點在哪裏。這本書的內容相對淺顯,主要集中在作品的賞析上。它可以作為中國藝術史的一個普及讀物,帶領讀者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