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文化和旅遊部、遼寧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雜技展演在遼寧沈陽落幕,來自全國各地的46個雜技魔術節目和8部雜技劇充分展示了雜技藝術的無窮魅力。
「40多年來,全國雜技展演每屆都有劇(節)目推陳出新。」中國雜技家協會副主席、上海雜技團原團長俞亦綱認為,「是多元創作理念的碰撞推動了中國雜技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本次展演期間,業內專家、學者與多家雜技藝術院團負責同誌再次會聚一堂,圍繞中國雜技藝術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展開深入探討。
表現形式多元創新
近年來在國內舞台大放異彩的雜技劇,將雜技藝術作為靈魂,借鑒吸收其他藝術門類精華,用故事情節串起多種形式的雜技技藝,開創了一條融合文化底蘊與審美特色的創新路徑。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邊發吉在題為【用雜技講故事成就雜技劇】的發言中談道:「今天的雜技不但重技巧、有情節,還能完整地表達一個故事,這是雜技發展的一個大飛躍。」
20年前,雜技芭蕾舞劇【天鵝湖】問世,讓中國雜技劇邁入從傳統的技巧型雜技向一個嶄新演藝業態的變遷之路,為中國雜技開啟了現代轉型的大門,有力推動了中國雜技藝術的發展。20年來,雜技劇創作從神話題材、歷史題材到革命題材,再到工業題材、現實題材,實作了一次次跨越和突破,藝術形式的融合與新興科技的賦能也使得雜技劇目的舞台呈現實作了一步步創新。
此次展演劇目中,【天山雪】透過虛幻引擎軟體、動作捕捉技術、虛擬拍攝等前沿多媒體制作技術,營造出多種跨時空氛圍;【鳳凰說】透過移動天梯、大樹和蜘蛛洞等多層次、多空間的景片和多媒體影像配合,形成了極富視覺沖擊力的舞台效果;【英雄虎膽】透過結合科技手段,使道具具備顛簸傾斜、旋轉動態功能,為演員施展高難技巧提供多層次空間。「成功運用科技之力更能讓雜技劇的情境和氛圍相得益彰,為雜技藝術的創作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中國雜技團原團長張紅說。
「當然,雜技劇在內容和舞台創新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雜技節目型別、雜技技巧和雜技表演形式等的創新發展。」俞亦綱說,「劇」與「技」在創新的同時也要巧妙融合,不能因為創作雜技劇就降低雜技技巧的標準,減少雜技節目的型別,忽略雜技表演形式的創新發展。
文化內涵深度呈現
近年來,中國雜技藝術工作者堅守雜技藝術本體,積極吸收相關藝術門類創作演出的成功經驗,運用最新舞台技術手段,推出了一批優秀作品。
【天鵝】散發出東方浪漫美,【天山雪】展現出中國邊塞美,【山水國潮】勾勒出中國神韻美,還有【戰上海】【鐵道英雄】【先聲】傳遞出革命者的壯烈美……這些優秀作品在色彩造型、韻律節奏、舞台呈現等方面進一步生動闡釋了中國美。【天鵝】作為2024年度「中國雜技藝術創新工程」重點扶持作品,將創作視角轉向雜技人,在劇情設定上結合吳正丹、魏葆華個人成長經歷講述了「肩上芭蕾」從無到有的過程,讓人物的成長貫穿全劇,為今後雜技劇的選材和敘事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山東省雜技團黨總支書記、團長孫文艷說:「越來越多的雜技創作者開始明確雜技藝術的發展道路,積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為國潮美學作品。」【山水國潮】的誕生,就是雜技藝術創作從摸索升級發展到對市場需求和文化導向主動定位的必然結果。
雜技劇在不斷發展創新中,對紅色題材的深度挖掘實作了創作的新突破,【渡江偵察記】【戰上海】【鐵道英雄】等作品,讓中國雜技
行銷手段賦能市場
以演出為中心環節,激發國有文藝院團生機活力。重慶雜技藝術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國際馬戲城總經理陳濤說,一部好的作品,還需要做到對作品上座率和票房的保證,實作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202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重慶雜技藝術團打造了【一雙繡花鞋】,並在創排初期就開展了階段性宣傳預熱,率先實作票務預售。陳濤表示,尋找主旋律作品與市場的結合點,需要有代表性作品作為「金字招牌」,打造品牌影響力,形成客戶黏性,為後期營運工作順利開展做好鋪墊。
沈陽雜技演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安寧說:「中國雜技不乏好作品、好技術,關鍵是如何轉化好產品、如何塑造好品牌。」以沈陽雜技團為例,近年來,不僅註冊了「獅子滾繡球」形象商標,推動「天幻」系列雜技劇在30個國家和地區商業演出2600余場,還策劃了與國外演出商合作制作、以銷定產的創意方案。
錨定雜技靈活性強、長短皆宜、適應力廣等特點,重慶國際馬戲城打造了雜技秀【極限快樂】,透過裸眼3D等技術將輕軌穿樓、長江索道等重慶特色景觀搬上舞台。演出填補了重慶中心城區駐場演出的空白,推出5年來,接待觀眾超150萬人次,票房達上億元。
當前,中國雜技藝術的融合創新,讓中國雜技在全球文化交融的時代背景下占據了一席之地。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雜技家協會理論研究專委會秘書長尹力表示,未來,雜技藝術工作者將繼續推動這項舞台藝術在傳承中高揚思想解放的新風帆,推進守正創新的自覺性,把牢雜技本體層次的高級度,為雜技文化創造時代新空間勇毅前行。
責編: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