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開在糧倉裏的藝術展,烏鎮與中國美院攜手編織「層疊的年輪」

2024-08-16國風

潮新聞客戶端 美術報 施涵予

古老的江南水鄉烏鎮,河流沿岸的舊糧倉,一個年輕的雕塑與公共藝術展覽在這裏煥發出勃勃生機。

8月5日,由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共同主辦的2024【藝術倉庫·烏鎮】「層疊的年輪」糧倉藝術展在烏鎮糧倉正式開幕。2022年以來,雙方攜手推出一年一度的「糧倉藝術展」,到今年已是第三次。

烏鎮糧倉

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頂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烏鎮旅遊創始人陳向宏宣布展覽開幕,頂度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浙江頂度景區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陳瑜,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致辭。

頂度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浙江頂度景區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陳瑜致辭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致辭

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頂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烏鎮旅遊創始人陳向宏宣布展覽開幕

開幕式嘉賓合影

層疊的年輪,是時間的見證者,是解讀自然、時間與生命的重要線索;也是個體心靈深處的層層累積和疊加,承載社會和文化演變的痕跡,標記過去與此時連線的體悟,記錄生命的交織與成長,雕塑和編織了每個人心中獨特的內在景觀。

展覽共計展出51位藝術家的65件作品,展覽包含雕塑系以實物形態探索材質與觀念的結合,呈現對現代社會、個體身份的深度思考;公共空間藝術系則聚焦於空間互動與社會議題,透過裝置藝術引發觀眾對環境、時間與個體關系的重新審視;纖維藝術系利用傳統與現代材料,編織出時間的層次與文化的深度,傳達對生命、自然的細膩感悟。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藝術家們的精湛技藝,更激發了觀者對生活、時間、自然與未來的深刻反思,共同編織出烏鎮這片藝術土壤上新的文化年輪。

展覽作品多為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畢業生的優秀作品,據了解,今年展出作品的數量比前兩年都多。「很多都是獲得金獎銀獎的畢業作品,都是精品級的。」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雕塑藝術家楊奇瑞說,「這麽多年來,作為老師,我覺得這些學生都是充滿了才華,未來可期的。每個作品都承載了一個藝術之夢。」

不過這並不是美院畢業展的復制,而是把作品跟烏鎮的展覽空間最大化地進行了多元融合。策展團隊的阮悅來介紹,這次展覽與往年不同的是更多地去拓展了在一些公共空間中作品跟個人、跟建築甚至跟景觀之間的互動與融合。「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今年參展作品在媒介套用與表達形式上也有一些新的拓展,比如我們的纖維藝術版塊,不單單只側重作品材料與造型,而且更多地延展套用了新材料和新媒介;公共空間藝術版塊中有個別作品結合了AI、互聯網、大數據的一些理念和技術;在雕塑版塊也在呈現出多元化。」

展覽場地主要設定在烏鎮糧倉,由20世紀60年代的烏鎮糧管所改造而來,成為具有綜合功能的現代展示空間。此外,部份裝置作品在西柵景區的公共空間展出,與烏鎮的自然風光、古樸街巷相融合,創造出更多元、更生動的觀賞體驗。

「我們通常說,在一個美術館裏的展覽,面對的是有備而來的訪客;而像烏鎮景區裏的這樣一個公共空間,面對的不是有準備的訪客。」計畫策劃、中國美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鄭靖說,「我們要給公眾制造一次‘遭遇’,然後他/她能在這次遭遇當中獲取什麽,讓他/她主動的去碰撞、去拾取。」

在開幕式上,高世名強調「開放的雕塑」,這個「開放」是向歷史、向當代、向未來開放,「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面向今天中國人的生存狀態和社會路線、面向歷史、未來和此刻,構造一種開放的雕塑實踐。烏鎮是一個江南小鎮,但它恰恰承載了這種開放性意識。」他表示,「我們看到傳統文化、水鄉風景、互聯網經濟、藝術科研和數位文化新生態將在這裏展開,讓我們的藝術落地生根,讓我們的事業四通八達,我們滿懷期待。」

陳向宏同樣強調了藝術對於烏鎮的意義:「這個藝術之夢,是賦予烏鎮在‘層疊的年輪’中,發展內在的靈魂。希望所有從中國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古鎮,都可以以文化的力量振興。希望這些藝術活動能夠讓我們更有尊嚴、更有審美地看待這個世界。」

本次糧倉藝術展還將在展覽期間舉辦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動,從美學理論課堂到親手實踐的體驗,讓藝術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實作美育共享。「【藝術倉庫·烏鎮】的成立,不僅推動了烏鎮本土文化的繁榮發展,更著眼於青年藝術人才的培養、本地居民的藝術修養提升以及社會美育的普及,開展多維度的探索與實踐。」陳瑜表示。

據悉,展覽持續至10月27日。

「轉載請註明出處」